2013:影响世界的“十张面孔”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01日
07
版)
|
爱德华·斯诺登 |
|
教皇方济各 |
|
巴拉克·奥巴马 |
|
习近平 |
|
乌戈·查韦斯 |
|
玛格丽特·撒切尔 |
|
纳尔逊·曼德拉 |
|
金正恩 |
|
乔治王子 |
|
穆罕穆德·穆尔西 |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每个人都堪称历史的参与者。但有些人的所作所为、所想所言,在国际舞台上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或做出了影响成千上万人命运的决定,或在画上生命的句点后永留史册。
以下是本报综合多家境外媒体的评选结果,筛选出的2013年世界“十大面孔”。
爱德华·斯诺登
关于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徒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这位30岁的电脑技术人员“大义灭亲”,揭发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丑闻,并因此开始了流落他乡、有家难回的逃亡之路。他出逃时携带的机密文件,至今让美国政府头疼不已。美国《时代》周刊将他称为“信息时代的预言家”;美国《外交政策》认为他是“影响世界的思想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反思,如果他没挺身而出,人们是否将继续不知不觉地生活在监控无处不在的社会中?
(评选媒体:美国《华盛顿邮报》、美国《时代》周刊、美国《外交政策》等)
教皇方济各
他是1200年来首位非欧洲裔的教皇。有人说,他成为教皇本身就意味着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时代》亲昵地称他为“人民的教皇”。他即使在挑战教会的传统强大势力时,仍面带仁慈的微笑。他谴责教会在同性恋、堕胎和节育问题上的墨守成规,认为天主教徒更应关心的问题是消除贫困和不平等。他不断带给人们惊喜:亲自支付酒店账单、拒绝搬到教皇宅邸居住等。他在2013年的表现让人们相信,他能给世界上最古老、最保守的机构带来新的力量。
(评选媒体:《时代》、CNN、美国《福布斯》杂志)
巴拉克·奥巴马
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2013是“糟心”的一年。年初与财政悬崖较劲,差点坠崖;春天受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惊扰;外交上险些因叙利亚问题颜面扫地;内政上又因坚持医改方案致使政府关门。2013的美国状况频出,2013年的奥巴马应接不暇焦头烂额,即使在镁光灯前装出意气风发的样子,他骨子里的灰头土脸仍挡不住地透出来。美国总统从来都是个高风险职业,对此,2013年的奥巴马似乎比任何人都体会得真切。
(评选媒体:《福布斯》、CNN、《时代》)
习近平
在《福布斯》看来,只用数字就能说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管理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这个国家持有超过1.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从年初轻装简从的广东视察,到不铺红毯的“两会”;从开列60条的三中全会《决定》,到买包子自己排队,习近平的一举一动都被外媒赋予改革的含义,并被全方位解读,关注中国的人似乎希望以习近平为渠道,读懂中国。英国《卫报》认为,2013年,习近平让中国人和世界都明白了他有一个“中国梦”,并正在为这个梦的早日成真而摸索前行。
(评选媒体:《福布斯》、英国《卫报》、美国《赫芬顿邮报》)
乌戈·查韦斯
与癌症斗争了两年后,“钢铁般的共产主义战士”查韦斯最终撒手人寰,留下了痛哭失声的委内瑞拉人民,和“玻利瓦尔革命”的继任者马杜罗。虽然查韦斯的遗体仍被保存在水晶棺内,供世人瞻仰,但失去了他的委内瑞拉就如同跑了气的汽水,依稀还是过去的味道,却没了往日的刺激和激情。
(评选媒体:英国《快报》、美国《国际商业时报》、美国彭博社)
玛格丽特·撒切尔
2013年4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离世。在她死后,人们才意识到,生前叱咤政坛的“铁娘子”晚景凄凉,令人唏嘘。她执政的12年,英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一些受她政策影响的普通人不肯原谅她,网上流传的“叮咚,巫婆死了”的音乐,正代表了他们的态度。好在多数英国人和英国政府仍记得她为英国社会和经济作出的贡献,为她风光大葬。甚至她的政敌也在她去世后送去哀悼,表示虽不支持她的政见,但钦佩她的人品和勇气。
(评选媒体:《快报》、《国际商业时报》、彭博社)
纳尔逊·曼德拉
南非“国父”曼德拉于2013年12月5日去世,享年95岁。南非首次举行了国葬,世界各国领导人也齐聚南非,为这位自由斗士送行。从2013年9月起,便多次传出他病危的消息。而他的家人争夺遗产的负面新闻,也给他光辉夺目的形象投上了阴影。为寄托哀思,人们放大了曼德拉一生中的几乎每个时刻;而真正值得关注的南非现状,却被全球媒体“默契地”共同忽略了。
(评选媒体:《快报》、《国际商业时报》、彭博社)
金正恩
2013年12月,金正恩在平壤庆祝自己担任朝鲜最高领袖两周年。2013年的朝鲜,或多或少带有金正恩的个人色彩,无论是一意孤行的核试验,还是与美国退役篮球明星交朋友,亦或是处决一系列曾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年初,他释放的改革信息曾让世界寄予厚望;年底,美媒得出的结论却是“无法把握朝鲜人的逻辑”。金正恩成功卫冕了朝鲜领导人捉摸不定的神秘形象,可这个形象背后的苦辣酸甜,恐怕只有朝鲜人自己知道。
(评选媒体:《福布斯》、雅虎新闻网)
乔治王子
他是真正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他有美貌动人受欢迎的母亲、英俊高贵有内涵的父亲,还有身居女王高位的曾祖母。他们一并等着将长寿基因、巨额财富和英国王位一同传给他。在被命名为“乔治”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皇家宝贝。就连他的父亲威廉都酸溜溜地说:“他比我小时候得到的还要多”。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王子,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都会引起一阵尖叫。美国“石板”网站称,英国人已被“皇家宝贝”萌得恨不能立刻对其宣誓效忠。
(评选媒体: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石板”网站、英国《星报》)
穆罕穆德·穆尔西
一夜之间从总统变成阶下囚,穆尔西好比坐上了刹车失灵的过山车。相比身陷囹圄,顶着“民选”总统的头衔被抛弃的滋味,恐怕更苦涩。对公众来说,他的形象从7月开始就是空白的,被捕后,他就再没露过面;但他仍不断出现在埃及革命的话语体系中,只不过从“英雄”变成了“恶棍”。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的支持者仍没放弃抗争;他的反对者却已执掌了埃及政权;只有他,在监狱里,对发生的一切无法置评。
(评选媒体:美国《国家》杂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执笔 张慧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每个人都堪称历史的参与者。但有些人的所作所为、所想所言,在国际舞台上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或做出了影响成千上万人命运的决定,或在画上生命的句点后永留史册。
以下是本报综合多家境外媒体的评选结果,筛选出的2013年世界“十大面孔”。
爱德华·斯诺登
关于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徒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这位30岁的电脑技术人员“大义灭亲”,揭发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丑闻,并因此开始了流落他乡、有家难回的逃亡之路。他出逃时携带的机密文件,至今让美国政府头疼不已。美国《时代》周刊将他称为“信息时代的预言家”;美国《外交政策》认为他是“影响世界的思想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反思,如果他没挺身而出,人们是否将继续不知不觉地生活在监控无处不在的社会中?
(评选媒体:美国《华盛顿邮报》、美国《时代》周刊、美国《外交政策》等)
教皇方济各
他是1200年来首位非欧洲裔的教皇。有人说,他成为教皇本身就意味着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时代》亲昵地称他为“人民的教皇”。他即使在挑战教会的传统强大势力时,仍面带仁慈的微笑。他谴责教会在同性恋、堕胎和节育问题上的墨守成规,认为天主教徒更应关心的问题是消除贫困和不平等。他不断带给人们惊喜:亲自支付酒店账单、拒绝搬到教皇宅邸居住等。他在2013年的表现让人们相信,他能给世界上最古老、最保守的机构带来新的力量。
(评选媒体:《时代》、CNN、美国《福布斯》杂志)
巴拉克·奥巴马
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2013是“糟心”的一年。年初与财政悬崖较劲,差点坠崖;春天受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惊扰;外交上险些因叙利亚问题颜面扫地;内政上又因坚持医改方案致使政府关门。2013的美国状况频出,2013年的奥巴马应接不暇焦头烂额,即使在镁光灯前装出意气风发的样子,他骨子里的灰头土脸仍挡不住地透出来。美国总统从来都是个高风险职业,对此,2013年的奥巴马似乎比任何人都体会得真切。
(评选媒体:《福布斯》、CNN、《时代》)
习近平
在《福布斯》看来,只用数字就能说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管理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这个国家持有超过1.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从年初轻装简从的广东视察,到不铺红毯的“两会”;从开列60条的三中全会《决定》,到买包子自己排队,习近平的一举一动都被外媒赋予改革的含义,并被全方位解读,关注中国的人似乎希望以习近平为渠道,读懂中国。英国《卫报》认为,2013年,习近平让中国人和世界都明白了他有一个“中国梦”,并正在为这个梦的早日成真而摸索前行。
(评选媒体:《福布斯》、英国《卫报》、美国《赫芬顿邮报》)
乌戈·查韦斯
与癌症斗争了两年后,“钢铁般的共产主义战士”查韦斯最终撒手人寰,留下了痛哭失声的委内瑞拉人民,和“玻利瓦尔革命”的继任者马杜罗。虽然查韦斯的遗体仍被保存在水晶棺内,供世人瞻仰,但失去了他的委内瑞拉就如同跑了气的汽水,依稀还是过去的味道,却没了往日的刺激和激情。
(评选媒体:英国《快报》、美国《国际商业时报》、美国彭博社)
玛格丽特·撒切尔
2013年4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离世。在她死后,人们才意识到,生前叱咤政坛的“铁娘子”晚景凄凉,令人唏嘘。她执政的12年,英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一些受她政策影响的普通人不肯原谅她,网上流传的“叮咚,巫婆死了”的音乐,正代表了他们的态度。好在多数英国人和英国政府仍记得她为英国社会和经济作出的贡献,为她风光大葬。甚至她的政敌也在她去世后送去哀悼,表示虽不支持她的政见,但钦佩她的人品和勇气。
(评选媒体:《快报》、《国际商业时报》、彭博社)
纳尔逊·曼德拉
南非“国父”曼德拉于2013年12月5日去世,享年95岁。南非首次举行了国葬,世界各国领导人也齐聚南非,为这位自由斗士送行。从2013年9月起,便多次传出他病危的消息。而他的家人争夺遗产的负面新闻,也给他光辉夺目的形象投上了阴影。为寄托哀思,人们放大了曼德拉一生中的几乎每个时刻;而真正值得关注的南非现状,却被全球媒体“默契地”共同忽略了。
(评选媒体:《快报》、《国际商业时报》、彭博社)
金正恩
2013年12月,金正恩在平壤庆祝自己担任朝鲜最高领袖两周年。2013年的朝鲜,或多或少带有金正恩的个人色彩,无论是一意孤行的核试验,还是与美国退役篮球明星交朋友,亦或是处决一系列曾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年初,他释放的改革信息曾让世界寄予厚望;年底,美媒得出的结论却是“无法把握朝鲜人的逻辑”。金正恩成功卫冕了朝鲜领导人捉摸不定的神秘形象,可这个形象背后的苦辣酸甜,恐怕只有朝鲜人自己知道。
(评选媒体:《福布斯》、雅虎新闻网)
乔治王子
他是真正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他有美貌动人受欢迎的母亲、英俊高贵有内涵的父亲,还有身居女王高位的曾祖母。他们一并等着将长寿基因、巨额财富和英国王位一同传给他。在被命名为“乔治”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皇家宝贝。就连他的父亲威廉都酸溜溜地说:“他比我小时候得到的还要多”。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王子,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都会引起一阵尖叫。美国“石板”网站称,英国人已被“皇家宝贝”萌得恨不能立刻对其宣誓效忠。
(评选媒体: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石板”网站、英国《星报》)
穆罕穆德·穆尔西
一夜之间从总统变成阶下囚,穆尔西好比坐上了刹车失灵的过山车。相比身陷囹圄,顶着“民选”总统的头衔被抛弃的滋味,恐怕更苦涩。对公众来说,他的形象从7月开始就是空白的,被捕后,他就再没露过面;但他仍不断出现在埃及革命的话语体系中,只不过从“英雄”变成了“恶棍”。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的支持者仍没放弃抗争;他的反对者却已执掌了埃及政权;只有他,在监狱里,对发生的一切无法置评。
(评选媒体:美国《国家》杂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执笔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