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
小成本掀起大波澜
实习生 高文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12月04日
30
版)
|
《爸妈不在家》海报 |
在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新加坡华语电影《爸妈不在家》成为最大赢家,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新导演、最佳原著剧本等奖项,让新加坡影坛为之振奋。
在一片欢呼声中,新加坡《联合早报》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爸妈不在家》出走海外,引起了国际影坛的注意,如今带着光环归来,新加坡电影业将何去何从?
《爸妈不在家》改变新加坡人对电影的认知
《爸妈不在家》成为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大赢家,新加坡媒体难掩喜悦之情,几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道此事,称该片“改写历史,为国争光”。新加坡《联合早报》称,该片金马称雄“有如电视转播重要足球赛进球时那样,家家户户传来激动的欢呼声,狮子吼震动四方”。
该片导演陈哲艺被赞誉为“每一位当地人的英雄”。新加坡《海峡时报》称:“第一部电影就战胜了众多著名导演,获得多项大奖,他是成千上万新加坡人的骄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脸谱网上恭喜陈哲艺,希望这项成就激励新加坡电影工作者,创作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爸妈不在家》是一部制作费用只有5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讲述了新加坡一家三口和菲律宾女佣之间的故事。爸妈忙于生计,被爸妈忽视的家乐对菲佣泰莉百般刁难,两人在冲突中逐渐培养出深厚的感情。除了聚焦菲佣在新加坡的生活,影片还描述了1997年金融风暴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
“大多数外国观众对新加坡的印象都很单一,认为这里非常国际化,非常富裕,非常干净,不能随地吐口香糖。但他们不知道新加坡人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影片引起关注的原因就在于,它第一次展示了新加坡普通家庭的真实问题。”陈哲艺告诉美国《华尔街日报》。
《联合早报》认为,金马奖对这部影片的肯定令新加坡如此欣喜,与此前新加坡电影较少受到外界关注有关。
在《爸妈不在家》台北特别放映会上,陈哲艺曾提到新加坡华语电影的“窘境”:提到华语电影时,大家往往只会想到中国电影,很少会想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电影,新、马电影在华语电影圈里“好像是二等公民”。
新加坡每年出产的电影不多,以轻喜剧和恐怖片为主,难以推广到海外,在华语电影市场中也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渐渐成了华语电影圈中的“异类”,扬威国际影展的影片更是少之又少。
《华尔街日报》称,《爸妈不在家》获奖意味着新加坡电影受到华语电影圈的认可,显示出新加坡电影正在走向成熟。新加坡《联合晚报》认为,今年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摄影机奖,扬威金马奖,在东西方都能引起共鸣。
尽管如此,《联合晚报》称,《爸妈不在家》在新加坡仍属于“非主流电影”,没有大牌明星,也不是观众喜欢的娱乐片,票房不容乐观。陈哲艺坦承对票房“有点失望”,他觉得观众的观影习惯需要培养。
对此,新加坡《新民日报》指出,《爸妈不在家》在海外屡屡得奖,给了新加坡人当头棒喝。新加坡人对本国电影没有信心,该片最大的价值在于,改变了新加坡人对电影的认知。
华语?英语?
陈哲艺说,自己的电影风格深受台湾新电影影响,没有侯孝贤、杨德昌、李安等人的作品,就不会有《爸妈不在家》。
新加坡著名编剧奥法沙耶在脸谱网上表达了对该片获奖的忧虑。他认为,金马奖以推广华语及华人电影为目的,如果新加坡电影人都以拿到金马奖为目标,为了得奖而迎合评审的口味,必将影响新加坡电影的选材和风格取向。
《联合早报》称,在新加坡为《爸妈不在家》欢呼的主要是华人,其他族群难有共鸣;如果华人文化在新加坡越来越强势,将使其他族群的文化被边缘化。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国家,英语是官方语言,也是政府规定的学校第一教学语言,以加强各种族的融合。
不少人为新加坡社会趋向英语单语化担忧。11月22日,新加坡自由撰稿人林琬绯在国是论坛上提问,为新加坡失去多语言的精彩而忧虑。总理李显龙回答:“我不相信华语会在新加坡消失。”但他表示,应该用务实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在维护自己族群的文化和语言的同时,也要继续维护各族群的共同语言——英语。
《爸妈不在家》将代表新加坡角逐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对此,一些新加坡网友很无奈:“这样的影片在我们这个地方,也被很多人视为外语片了吧?”
在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新加坡华语电影《爸妈不在家》成为最大赢家,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新导演、最佳原著剧本等奖项,让新加坡影坛为之振奋。
在一片欢呼声中,新加坡《联合早报》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爸妈不在家》出走海外,引起了国际影坛的注意,如今带着光环归来,新加坡电影业将何去何从?
《爸妈不在家》改变新加坡人对电影的认知
《爸妈不在家》成为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大赢家,新加坡媒体难掩喜悦之情,几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道此事,称该片“改写历史,为国争光”。新加坡《联合早报》称,该片金马称雄“有如电视转播重要足球赛进球时那样,家家户户传来激动的欢呼声,狮子吼震动四方”。
该片导演陈哲艺被赞誉为“每一位当地人的英雄”。新加坡《海峡时报》称:“第一部电影就战胜了众多著名导演,获得多项大奖,他是成千上万新加坡人的骄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脸谱网上恭喜陈哲艺,希望这项成就激励新加坡电影工作者,创作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爸妈不在家》是一部制作费用只有5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讲述了新加坡一家三口和菲律宾女佣之间的故事。爸妈忙于生计,被爸妈忽视的家乐对菲佣泰莉百般刁难,两人在冲突中逐渐培养出深厚的感情。除了聚焦菲佣在新加坡的生活,影片还描述了1997年金融风暴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
“大多数外国观众对新加坡的印象都很单一,认为这里非常国际化,非常富裕,非常干净,不能随地吐口香糖。但他们不知道新加坡人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影片引起关注的原因就在于,它第一次展示了新加坡普通家庭的真实问题。”陈哲艺告诉美国《华尔街日报》。
《联合早报》认为,金马奖对这部影片的肯定令新加坡如此欣喜,与此前新加坡电影较少受到外界关注有关。
在《爸妈不在家》台北特别放映会上,陈哲艺曾提到新加坡华语电影的“窘境”:提到华语电影时,大家往往只会想到中国电影,很少会想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电影,新、马电影在华语电影圈里“好像是二等公民”。
新加坡每年出产的电影不多,以轻喜剧和恐怖片为主,难以推广到海外,在华语电影市场中也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渐渐成了华语电影圈中的“异类”,扬威国际影展的影片更是少之又少。
《华尔街日报》称,《爸妈不在家》获奖意味着新加坡电影受到华语电影圈的认可,显示出新加坡电影正在走向成熟。新加坡《联合晚报》认为,今年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摄影机奖,扬威金马奖,在东西方都能引起共鸣。
尽管如此,《联合晚报》称,《爸妈不在家》在新加坡仍属于“非主流电影”,没有大牌明星,也不是观众喜欢的娱乐片,票房不容乐观。陈哲艺坦承对票房“有点失望”,他觉得观众的观影习惯需要培养。
对此,新加坡《新民日报》指出,《爸妈不在家》在海外屡屡得奖,给了新加坡人当头棒喝。新加坡人对本国电影没有信心,该片最大的价值在于,改变了新加坡人对电影的认知。
华语?英语?
陈哲艺说,自己的电影风格深受台湾新电影影响,没有侯孝贤、杨德昌、李安等人的作品,就不会有《爸妈不在家》。
新加坡著名编剧奥法沙耶在脸谱网上表达了对该片获奖的忧虑。他认为,金马奖以推广华语及华人电影为目的,如果新加坡电影人都以拿到金马奖为目标,为了得奖而迎合评审的口味,必将影响新加坡电影的选材和风格取向。
《联合早报》称,在新加坡为《爸妈不在家》欢呼的主要是华人,其他族群难有共鸣;如果华人文化在新加坡越来越强势,将使其他族群的文化被边缘化。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国家,英语是官方语言,也是政府规定的学校第一教学语言,以加强各种族的融合。
不少人为新加坡社会趋向英语单语化担忧。11月22日,新加坡自由撰稿人林琬绯在国是论坛上提问,为新加坡失去多语言的精彩而忧虑。总理李显龙回答:“我不相信华语会在新加坡消失。”但他表示,应该用务实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在维护自己族群的文化和语言的同时,也要继续维护各族群的共同语言——英语。
《爸妈不在家》将代表新加坡角逐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对此,一些新加坡网友很无奈:“这样的影片在我们这个地方,也被很多人视为外语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