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禁30年,英国史上最恶劣案例
英国“囚奴案”:先被洗脑后被奴役
本报记者 贾晓静
《
青年参考
》(
2013年12月04日
20
版)
|
巴拉克利什曼(左一)和妻子(中)15年前的影像资料 |
|
两名警察站在三名受害者被囚禁的房子前 |
11月21日,伦敦探长凯文·海兰德对外证实,英国警方在首都南部贝斯特地区的一座住宅,成功解救出3名遭囚禁的女子。她们分别是69岁的茜蒂艾莎、57岁的约瑟芬·赫莱福和30岁的罗茜。
3名女子来自不同的国家,茜蒂艾莎来自马来西亚,约瑟芬和罗茜则分别为爱尔兰和英国国籍。她们被强迫成为奴隶长达30年,其中,最年轻的罗茜从出生起就一直被囚禁,从未获得过自由。
在此之后,警方又以涉嫌私藏奴役罪拘捕了一男一女,他们年龄均为67岁,为夫妻关系。据英国《星期日邮报》披露,这对夫妇分别来自印度和坦桑尼亚,于上世纪60年代来到英国,有过前科。目前,两名嫌疑人已经获得保释,但将接受进一步讯问。
事件公布后,英国舆论一片哗然。英国《泰晤士报》称,这是英国“当代发生的最糟糕的涉奴案件”,令人触目惊心。英国内政大臣特雷莎·梅闻讯后也表示,奴役问题本应成为历史,却发生在现代英国,这是英国的耻辱。
不准走出大门的“奴隶”
10月18日,英国民间机构“自由慈善”的负责人安妮塔·普雷姆接到了一个十分神秘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女子告诉她,自己的一位同伴需要“医疗帮助”,她十分谨慎,没有透露更多具体信息便匆匆挂断了。
几天后,电话再次响起,还是那位神秘的女人。她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的一档有关反抗奴役与逼婚题材的纪录片后,产生了给“自由慈善”打电话的想法——她已经被非法关押了30多年,她和一起被关押的两名同伴都感到十分害怕,但不敢离开。
普雷姆与这名女子进行了多番沟通,事后她告诉记者,与这3名女子的通话必须要事先经过约定,并且要秘密进行,因为“她们认为自己面临极大的危险”。
10月25日,普雷姆终于在约定地点见到了之前打电话的女子约瑟芬·赫莱福,与她一同前来的还有久未就医的茜蒂艾莎。之后,在二人的指引下,警方找到了囚禁她们的地点,并将第三名受害者罗茜救出。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取证,警方于11月21日逮捕两名嫌犯。
“得知她们安全离开被拘禁地点之后,我们的办公室里爆发出了欢呼声。希望她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普雷姆说,“三人现在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状态还不错。”
被“偷走”的30年
一条普通街道上的一座普通房屋里囚禁着3个濒临绝望的女人,周边邻居竟然毫不知情。这样的事件令英国民众震惊,就连负责此案的探长海兰德也表示,他们此前处理过一些非法奴役的案件,但从未遇到如此恶劣的情况。
“在繁忙的都市,通常人们并不了解自己的邻居。”普雷姆说,“事发地看起来只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房子。人们不会想到,一出现代奴隶剧正在这里酝酿。”
据普雷姆透露,3名受害人遭受了“野蛮的”待遇。尽管未被性侵,身心仍受损严重,以至于无法叙述自己的遭遇。“她们对囚禁自己的夫妻十分恐惧,虽然有自己的房间可以用,但行动受到限制,更不可能自己出门。”
特别是30岁的女子罗茜,自出生以来,一直被囚禁在那所住宅中,完全与世隔绝。“想想看,人生中有30年被偷走,这是件多可怕的事。”普雷姆说。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因为怕被人怀疑或遭到警方查处,犯罪嫌疑人至少搬家13次。警方正对可能的13处囚禁地点展开调查,以确定是否有人在遭囚禁期间死亡,继而被埋尸灭迹。
被无形的“精神枷锁”控制
警方称,之所以受害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尝试逃跑,是因为她们遭到了洗脑,其中两位较年长的女性与嫌疑人有着“共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她们像一个“集体”一样生活。
据《卫报》报道,这对被控囚禁三名妇女长达30年的夫妇,曾是上世纪70年代伦敦极端左翼团体的成员。该社团共有25人,鼓吹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其领袖被称为“巴拉同志”。警方披露的信息显示,这位“巴拉同志”正是此次囚禁事件的男性嫌疑人巴拉克利什曼。
苏格兰场指挥官罗德豪斯认为,巴拉克利什曼可能通过一种“无形的精神枷锁”,将受害人牢牢地束缚在其身边。
现年59岁的赫斯洛普曾经是该极端左翼团体的成员。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有着“钢铁般纪律”的组织,其领导人拥有像教皇一样的权威。
“他自称‘基督’,人们追随他,对他唯命是从。”赫斯洛普对《伦敦标准晚报》回忆道,“他是个有着极强控制力的人,但从不诉诸暴力。”
赫斯洛普称,为了表示对组织的忠诚,不少妇女抛弃了家庭,一心追随在巴拉克利什曼身后。
茜蒂艾莎正是其中之一。据Freeinews报道,1968年,茜蒂艾莎与未婚夫奥玛姆尼移居英国,梦想在这里成家立业。抵达伦敦后,为抗议越南战争,他们很快加入了一个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学生组成的组织,该组织被认为是伦敦左翼极端组织“毛主义”的分支之一。
从那以后,茜蒂艾莎仿佛被“下了咒语一般”,切断了与家人的联系,更拒绝透露自己的行踪。“她是如此敬畏组织的领导者巴拉克利什曼,甚至把订婚戒指扔进泰晤士河,并与未婚夫决裂,以示对‘巴拉同志’的忠诚。”茜蒂艾莎的姐姐卡玛毛东告诉《每日电讯》报。
另一名受害人约瑟芬·赫莱福也是巴拉克利什曼的拥趸。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约瑟芬的父亲约翰·赫莱福曾在二战期间帮助英军破译了纳粹密码,被英媒誉为“天才数学家”。然而,“由于约瑟芬极端的政治信仰”,这对父女早就没有了任何联系。2011年,约翰在伦敦去世,而他的讣告上只提到了另外的两个女儿,对约瑟芬只字未提。直到去世前,父亲仍然认为女儿是“激进的左派”。
不管怎样,在经过30年的奴役生活后,这几个女人总算重获新生。她们的第一个愿望却令人唏嘘——三人刚刚从噩梦中逃离,最想要的不是移动电话或丰盛的大餐,而是化妆品。在《每日电讯》报看来,这并非虚荣心作祟,而是她们逐渐“回归正常生活的开端”。
“我不知道她们是否画过妆,但我为她们买了所有最基本的化妆用品,睫毛膏、眼线笔、粉饼和口红。”“自由慈善”的普雷姆称,“当我把化妆箱打开时,看得出来,她们非常兴奋。”
11月21日,伦敦探长凯文·海兰德对外证实,英国警方在首都南部贝斯特地区的一座住宅,成功解救出3名遭囚禁的女子。她们分别是69岁的茜蒂艾莎、57岁的约瑟芬·赫莱福和30岁的罗茜。
3名女子来自不同的国家,茜蒂艾莎来自马来西亚,约瑟芬和罗茜则分别为爱尔兰和英国国籍。她们被强迫成为奴隶长达30年,其中,最年轻的罗茜从出生起就一直被囚禁,从未获得过自由。
在此之后,警方又以涉嫌私藏奴役罪拘捕了一男一女,他们年龄均为67岁,为夫妻关系。据英国《星期日邮报》披露,这对夫妇分别来自印度和坦桑尼亚,于上世纪60年代来到英国,有过前科。目前,两名嫌疑人已经获得保释,但将接受进一步讯问。
事件公布后,英国舆论一片哗然。英国《泰晤士报》称,这是英国“当代发生的最糟糕的涉奴案件”,令人触目惊心。英国内政大臣特雷莎·梅闻讯后也表示,奴役问题本应成为历史,却发生在现代英国,这是英国的耻辱。
不准走出大门的“奴隶”
10月18日,英国民间机构“自由慈善”的负责人安妮塔·普雷姆接到了一个十分神秘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女子告诉她,自己的一位同伴需要“医疗帮助”,她十分谨慎,没有透露更多具体信息便匆匆挂断了。
几天后,电话再次响起,还是那位神秘的女人。她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的一档有关反抗奴役与逼婚题材的纪录片后,产生了给“自由慈善”打电话的想法——她已经被非法关押了30多年,她和一起被关押的两名同伴都感到十分害怕,但不敢离开。
普雷姆与这名女子进行了多番沟通,事后她告诉记者,与这3名女子的通话必须要事先经过约定,并且要秘密进行,因为“她们认为自己面临极大的危险”。
10月25日,普雷姆终于在约定地点见到了之前打电话的女子约瑟芬·赫莱福,与她一同前来的还有久未就医的茜蒂艾莎。之后,在二人的指引下,警方找到了囚禁她们的地点,并将第三名受害者罗茜救出。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取证,警方于11月21日逮捕两名嫌犯。
“得知她们安全离开被拘禁地点之后,我们的办公室里爆发出了欢呼声。希望她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普雷姆说,“三人现在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状态还不错。”
被“偷走”的30年
一条普通街道上的一座普通房屋里囚禁着3个濒临绝望的女人,周边邻居竟然毫不知情。这样的事件令英国民众震惊,就连负责此案的探长海兰德也表示,他们此前处理过一些非法奴役的案件,但从未遇到如此恶劣的情况。
“在繁忙的都市,通常人们并不了解自己的邻居。”普雷姆说,“事发地看起来只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房子。人们不会想到,一出现代奴隶剧正在这里酝酿。”
据普雷姆透露,3名受害人遭受了“野蛮的”待遇。尽管未被性侵,身心仍受损严重,以至于无法叙述自己的遭遇。“她们对囚禁自己的夫妻十分恐惧,虽然有自己的房间可以用,但行动受到限制,更不可能自己出门。”
特别是30岁的女子罗茜,自出生以来,一直被囚禁在那所住宅中,完全与世隔绝。“想想看,人生中有30年被偷走,这是件多可怕的事。”普雷姆说。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因为怕被人怀疑或遭到警方查处,犯罪嫌疑人至少搬家13次。警方正对可能的13处囚禁地点展开调查,以确定是否有人在遭囚禁期间死亡,继而被埋尸灭迹。
被无形的“精神枷锁”控制
警方称,之所以受害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尝试逃跑,是因为她们遭到了洗脑,其中两位较年长的女性与嫌疑人有着“共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她们像一个“集体”一样生活。
据《卫报》报道,这对被控囚禁三名妇女长达30年的夫妇,曾是上世纪70年代伦敦极端左翼团体的成员。该社团共有25人,鼓吹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其领袖被称为“巴拉同志”。警方披露的信息显示,这位“巴拉同志”正是此次囚禁事件的男性嫌疑人巴拉克利什曼。
苏格兰场指挥官罗德豪斯认为,巴拉克利什曼可能通过一种“无形的精神枷锁”,将受害人牢牢地束缚在其身边。
现年59岁的赫斯洛普曾经是该极端左翼团体的成员。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有着“钢铁般纪律”的组织,其领导人拥有像教皇一样的权威。
“他自称‘基督’,人们追随他,对他唯命是从。”赫斯洛普对《伦敦标准晚报》回忆道,“他是个有着极强控制力的人,但从不诉诸暴力。”
赫斯洛普称,为了表示对组织的忠诚,不少妇女抛弃了家庭,一心追随在巴拉克利什曼身后。
茜蒂艾莎正是其中之一。据Freeinews报道,1968年,茜蒂艾莎与未婚夫奥玛姆尼移居英国,梦想在这里成家立业。抵达伦敦后,为抗议越南战争,他们很快加入了一个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学生组成的组织,该组织被认为是伦敦左翼极端组织“毛主义”的分支之一。
从那以后,茜蒂艾莎仿佛被“下了咒语一般”,切断了与家人的联系,更拒绝透露自己的行踪。“她是如此敬畏组织的领导者巴拉克利什曼,甚至把订婚戒指扔进泰晤士河,并与未婚夫决裂,以示对‘巴拉同志’的忠诚。”茜蒂艾莎的姐姐卡玛毛东告诉《每日电讯》报。
另一名受害人约瑟芬·赫莱福也是巴拉克利什曼的拥趸。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约瑟芬的父亲约翰·赫莱福曾在二战期间帮助英军破译了纳粹密码,被英媒誉为“天才数学家”。然而,“由于约瑟芬极端的政治信仰”,这对父女早就没有了任何联系。2011年,约翰在伦敦去世,而他的讣告上只提到了另外的两个女儿,对约瑟芬只字未提。直到去世前,父亲仍然认为女儿是“激进的左派”。
不管怎样,在经过30年的奴役生活后,这几个女人总算重获新生。她们的第一个愿望却令人唏嘘——三人刚刚从噩梦中逃离,最想要的不是移动电话或丰盛的大餐,而是化妆品。在《每日电讯》报看来,这并非虚荣心作祟,而是她们逐渐“回归正常生活的开端”。
“我不知道她们是否画过妆,但我为她们买了所有最基本的化妆用品,睫毛膏、眼线笔、粉饼和口红。”“自由慈善”的普雷姆称,“当我把化妆箱打开时,看得出来,她们非常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