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工程为古迹让路只是底线不是功德

龙敏飞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20日   03 版)

    京沪高铁在修建过程中,为避让明皇陵,多花了2.3亿元,多建了近6公里的桥梁,多挖了285米隧道。日前,京沪高铁徐州至上海段总设计师王玉泽,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公开披露了这组数据。(11月18日《长江日报》)

    这些年,文物古迹被拆迁、被破坏的新闻,屡见不鲜。从江苏镇江的宋元粮仓遗址,到安徽泗水的释迦古寺,文物古迹正逐渐沦为地方经济利益的牺牲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在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保存状况较差的占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22年间约有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消失。源于此,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甚至直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对文物的破坏一直没有停止过,严重程度甚至超过‘文革’时期。”这样的现实,的确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或许,正是有这样的尴尬现实,工程建设为文物让路,似乎成为专家口中的一件功德事。其实不然,一者,为何一开始的工程规划要经过这些文物呢?后来的纠正只是一种次优选择;二者,《文物保护法》有明文规定,大型工程需事先进行文物勘探和保护。这意味着,工程建设方,面对有不小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时,一开始便要让路,才符合必要的程序正义。简言之,工程建设为文物让路只是一种底线,并不是一件功德。

    事实上,各地也有类似的文物保护规定,南京就规定“文保要高于建设,一切要为文物保护让路”。而在甘肃,2012年《甘肃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出台,其中规定了工程建设选址须为不可移动文物“让路”。通过这些地方规定可知,工程为文物让路,早已是自上而下的社会共识。毕竟,文物古迹是活化石,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无价之宝,不能从纯经济的角度去考量。而此前,南水北调工程也曾避让20多处文物点,而工程让路古迹是文物保护的应有之义。

    然而,现实生活中,“工程让路文物”仍未得到有效落实。在一些地方官员看来,文物古迹为城市建设让路,似乎才是理所应当的。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文物古迹不能有效地“兑现”为经济利益,似乎是赶不上城市建设的。但问题是,对文物古迹的衡量,除了经济利益,还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更多方面的价值。

    所以,巴黎并没有因为埃菲尔铁塔周边陈旧不堪就拆除它,伦敦也没有因为大本钟过时落伍就毁坏它。我们对待历史文化,也应有这样的姿态。如果一座城市、一个项目,如今还在纠结该追求经济增长还是保护文化古迹时,不妨想一想城市的灵魂该如何塑造,埃菲尔铁塔与伦敦大本钟,或许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借鉴与参考。因为保护文物古迹,从来都不是一道选择题。

 

胶带封嘴让法律蒙羞
共产主义思潮当年如何被中国社会团体接受
工程为古迹让路只是底线不是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