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高科技”掏空了你的钱包
本报特约撰稿 杨桀斯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20日
36
版)
|
图片来源 CFP |
|
|
越来越廉价的技术让我们享受到了更好的汽车、电话、电视、网络服务以及不断升级换代的设备。但同时,这些高科技也在不知不觉中掏空我们的钱包。
技术类消费到底占日常开销多大比重呢?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AICPA)去年的数据显示,技术类费用占美国人房屋月供或月租的17%。不过,技术专家表示,这一数字可能并未包含电子设备及各种服务的开销。
“技术类消费将保持缓慢增长趋势。人们喜欢在车内收听卫星广播,或是在家安装有线电视等,”注册会计师乔丹·阿明称,“这些都是花钱的地方。”据AICPA粗略统计,技术类消费占人们可自由支配开支总额的5.5%,占每年积蓄的4%。
计算机行业资深人士罗布·恩德勒表示,很多钱都是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花出去的。技术类消费往往像“苍蝇纸”一样粘住用户,看似低门槛的价格,却隐藏着各种捆绑式服务。“这样的(捆绑式)消费很难控制。”阿明说。消费者应该养成定期查看技术类支出的习惯。他建议为此制定独立预算,记录支出,甚至可专门用一张信用卡来支付这些费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7种常见的、占比很大的技术类消费项目:
高速宽带和有线电视。这并不是隐性开销,属于每年必须支出的硬性开销,但是价格不菲。2011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宽带服务年费为528美元,而网络、电话、电视三网融合的有线电视套餐每月要价高达128美元。在中国,各家网络运营商的资费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年费都维持在2000元以内。
鉴于费用高昂,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改选价格相对便宜的点播服务,订阅自己喜好的节目、使用Netflix在线影片租赁服务,或是通过苹果电视盒、谷歌Chromecast电视棒将电脑与高清电视连接,把网络视频放到电视上播放,实现网络和电视媒介的整合。用户只需接入高速宽带,支付便宜的订阅和硬件费用,即可享受到这些便捷的服务。这股新风也刮到了大洋彼岸的中国,许多本土互联网公司纷纷出击,推出物美价廉的小米盒子、乐视盒子等硬件设备,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汽车技术。据“今日美国”网站报道,今年该国的新车平均成本为31000美元,汽车专家指出,如果除去车载娱乐系统等费用,实际车价会下降。消费者购买新车时,会遭遇诸多附加组件的收费,比如,售价不菲的CD播放器或车载视频系统。好在当下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足以带来高品质的娱乐体验,因此,用户可以考虑去掉这些组件,开源节流。
设备重复。现在很多人脑子一热,就去抢购新款数码产品,不顾它是否与自己现有的设备用途重复。而且年轻人会给智能手机开通一大堆服务,有没有用就不好说了。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用户的)设备重复率仅为4%,到了2012年,该数字飙升至20%。当然,各种设备的用途不尽相同,但受到广告的影响,年长的消费者往往会购买许多实用性较低的设备,最终很多都落得“满身灰尘”的下场。
流媒体音乐。像Spotify和Pandora这类流媒体音乐提供商的服务大多数是免费的,可升级之后就另当别论了。类似地,当你想下载更高品质的音乐,或是享受手机下载无数量限制等服务时,就需花一笔钱升级为会员。这还不算完,你的网费很可能也要跟着水涨船高——会员“特权”到手后,原先的龟速网络和可怜的流量怎能满足你的新需求呢?
手机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激增为用户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令花费一路走高,即使很多应用都是免费的。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者阿比纳夫·帕塔克的研究表明,免费应用内置的广告不仅增加设备耗能,还会追踪用户私人数据。当然,就算是免费应用,也渴望赚到钱,因此,用户要提防扣费问题。隐性费用一般藏在应用内的购买选项上,尤其儿童使用时需倍加留意,有时孩子一不小心点击购买,就会给你带来数百元的损失。
过时技术。有些消费者为自己的个人电脑塞了一大堆配件,花费不菲,但很多根本用不上。比如,用于设备连接的红外接收器、光盘读写器、串/并行接口以及蓝牙,也许它们在别的设备上很有用,但在电脑上一点也用不到。
安全和隐私软件。电脑制造商为出厂电脑预装安全软件的力度更甚从前,不过塞得太多就显得浪费。每台电脑使用的安全与隐私软件包价格高达100美元,即使是免费版,也藏着隐性消费。而且对别有用心的人而言,总有办法绕开隐私软件获取所需数据。
数据流量。很多运营商开始取消无限流量的上网套餐,转而为用户提供弹性化套餐。随着3G网络的普及,用户在享受更快上网速度的同时,也要支付高昂的资费。即将起航的4G网络也将不可避免地引发新一轮消费狂潮。
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使花钱变得更加容易。阿明表示,我们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要么控制技术发展,要么控制自己的购物欲。
越来越廉价的技术让我们享受到了更好的汽车、电话、电视、网络服务以及不断升级换代的设备。但同时,这些高科技也在不知不觉中掏空我们的钱包。
技术类消费到底占日常开销多大比重呢?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AICPA)去年的数据显示,技术类费用占美国人房屋月供或月租的17%。不过,技术专家表示,这一数字可能并未包含电子设备及各种服务的开销。
“技术类消费将保持缓慢增长趋势。人们喜欢在车内收听卫星广播,或是在家安装有线电视等,”注册会计师乔丹·阿明称,“这些都是花钱的地方。”据AICPA粗略统计,技术类消费占人们可自由支配开支总额的5.5%,占每年积蓄的4%。
计算机行业资深人士罗布·恩德勒表示,很多钱都是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花出去的。技术类消费往往像“苍蝇纸”一样粘住用户,看似低门槛的价格,却隐藏着各种捆绑式服务。“这样的(捆绑式)消费很难控制。”阿明说。消费者应该养成定期查看技术类支出的习惯。他建议为此制定独立预算,记录支出,甚至可专门用一张信用卡来支付这些费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7种常见的、占比很大的技术类消费项目:
高速宽带和有线电视。这并不是隐性开销,属于每年必须支出的硬性开销,但是价格不菲。2011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宽带服务年费为528美元,而网络、电话、电视三网融合的有线电视套餐每月要价高达128美元。在中国,各家网络运营商的资费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年费都维持在2000元以内。
鉴于费用高昂,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改选价格相对便宜的点播服务,订阅自己喜好的节目、使用Netflix在线影片租赁服务,或是通过苹果电视盒、谷歌Chromecast电视棒将电脑与高清电视连接,把网络视频放到电视上播放,实现网络和电视媒介的整合。用户只需接入高速宽带,支付便宜的订阅和硬件费用,即可享受到这些便捷的服务。这股新风也刮到了大洋彼岸的中国,许多本土互联网公司纷纷出击,推出物美价廉的小米盒子、乐视盒子等硬件设备,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汽车技术。据“今日美国”网站报道,今年该国的新车平均成本为31000美元,汽车专家指出,如果除去车载娱乐系统等费用,实际车价会下降。消费者购买新车时,会遭遇诸多附加组件的收费,比如,售价不菲的CD播放器或车载视频系统。好在当下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足以带来高品质的娱乐体验,因此,用户可以考虑去掉这些组件,开源节流。
设备重复。现在很多人脑子一热,就去抢购新款数码产品,不顾它是否与自己现有的设备用途重复。而且年轻人会给智能手机开通一大堆服务,有没有用就不好说了。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用户的)设备重复率仅为4%,到了2012年,该数字飙升至20%。当然,各种设备的用途不尽相同,但受到广告的影响,年长的消费者往往会购买许多实用性较低的设备,最终很多都落得“满身灰尘”的下场。
流媒体音乐。像Spotify和Pandora这类流媒体音乐提供商的服务大多数是免费的,可升级之后就另当别论了。类似地,当你想下载更高品质的音乐,或是享受手机下载无数量限制等服务时,就需花一笔钱升级为会员。这还不算完,你的网费很可能也要跟着水涨船高——会员“特权”到手后,原先的龟速网络和可怜的流量怎能满足你的新需求呢?
手机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激增为用户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令花费一路走高,即使很多应用都是免费的。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者阿比纳夫·帕塔克的研究表明,免费应用内置的广告不仅增加设备耗能,还会追踪用户私人数据。当然,就算是免费应用,也渴望赚到钱,因此,用户要提防扣费问题。隐性费用一般藏在应用内的购买选项上,尤其儿童使用时需倍加留意,有时孩子一不小心点击购买,就会给你带来数百元的损失。
过时技术。有些消费者为自己的个人电脑塞了一大堆配件,花费不菲,但很多根本用不上。比如,用于设备连接的红外接收器、光盘读写器、串/并行接口以及蓝牙,也许它们在别的设备上很有用,但在电脑上一点也用不到。
安全和隐私软件。电脑制造商为出厂电脑预装安全软件的力度更甚从前,不过塞得太多就显得浪费。每台电脑使用的安全与隐私软件包价格高达100美元,即使是免费版,也藏着隐性消费。而且对别有用心的人而言,总有办法绕开隐私软件获取所需数据。
数据流量。很多运营商开始取消无限流量的上网套餐,转而为用户提供弹性化套餐。随着3G网络的普及,用户在享受更快上网速度的同时,也要支付高昂的资费。即将起航的4G网络也将不可避免地引发新一轮消费狂潮。
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使花钱变得更加容易。阿明表示,我们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要么控制技术发展,要么控制自己的购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