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雄心、最易懂”,“范围最广、改革色彩最浓”,“向正确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外媒:中国改革绘出蓝图面临挑战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20日
28
版)
|
经济学家解读《决定》,四领域蕴藏巨大投资潜力。 |
|
中央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可生育两个孩子。对此,人们“真是幸福又纠结”。两个孩子,可使将来养老的压力有所分担,可在“养孩子比买房子还贵”的当下,“孩奴”、“二次啃老”让很多人纠结。 |
11月15日,全文两万余字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对外公布。这份体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文件,分60条开列了中国执政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决定。《决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这份文件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它“将影响13亿中国人的生活”。
“最有雄心、最易懂的改革方案”
《决定》公布后,受到外媒的积极评价。“向正确方向迈进”、“涉及范围广泛”、“决心坚定”等词汇频繁可见。
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发布的公报,也曾引起外媒热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和《华尔街日报》直言不讳地称其“空洞”。《外交政策》认为,公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的困惑,而这种困惑并非语言或文化的障碍;公报的表述甚至影响到市场信心:13日,中国H股(也称国企股)平均下跌3%。而15日晚发布的《决定》迅速帮助金融市场振奋了精神。11月18日是《决定》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中国H股整体上扬了5.7个百分点。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当天在内地的股票市场,没有一支股票的股指下跌,就连表现最差的兖州煤业,当日股价也上涨1%。香港恒生指数上涨了2.7%,创造了2月份以来的最高收盘价。
外媒普遍预测,中共中央会在会议结束一周后,才发布详细的经济改革蓝图。15日晚,通过新华社发布的《决定》让多家外媒语带惊喜。《经济学人》观察到,过去,中共领导人在全会上的发言并不对外公布,但这一次,习近平关于决议重要性的讲话与决议本身一同向社会公布。
这份《决定》被中国媒体称为新的改革纲要、改革宣言甚至“改革2.0”。《经济学人》认为,这样的描述也许有些夸张,但它的确是中国共产党这些年来提出的涉及范围最广泛、改革色彩最浓厚的方案。
路透社将《决定》称为“中国30年来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最大胆的改革”,并认为迅猛的改革有助于驱散有关领导人对改革热心程度的质疑。“这样的改革前所未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经济师徐洪才对路透社说,“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限制在一些领域,现在的改革则是全方位的。”
瑞士银行首席区域经济学家对《金融时报》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有雄心、也最易懂的改革方案。”
路透社认为,这个改革方案比之前预期的更具体、更全面,也打消了一些人的顾虑。
大闸蟹“受冷落”,源于政府改变工作作风
林志平(音)家住阳澄湖畔,是林氏蟹屋的老板,每年10月20日至11月底是大闸蟹的销售旺季,也是他最忙的时候。可今年大闸蟹上市后,他的销售额比往年几乎少了一半。
“往年有40%的销售额是政府消费,今年,这一块彻底没了。”他对《金融时报》说。他做螃蟹生意已18年,从未遇到过如此情况。
在阳澄湖附近,至少有340家像林氏蟹屋这样的餐馆和专卖店受到了类似冲击。在华东地区,给地方政府送大闸蟹礼盒和礼券,几乎成了一些公司、机构的惯例。蟹商称,今年,政府部门不再接受大闸蟹礼券。
这一切,都源于去年习近平上台后推行的改变政府工作作风的要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文件中,关于整顿干部作风的规定变得更加详细和务实。
除大闸蟹外,高级月饼和高价白酒的销售,也受到影响。《决定》中关于健全改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规定,让同样做螃蟹生意的李老板感到“官员艰苦朴素的规定会持续很多年”。虽然这影响了他的生意,但他对这项改革还是感到高兴。他对《金融时报》说:“螃蟹应是普通人买得起、吃得起的东西,我相信整风的规定会让大闸蟹市场回到正轨。”
对垄断性的国企进行实质性改革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金融改革在这份包罗万象的《决定》中只占了有限的几段,但经济学家呼吁的要点几乎都有所体现。该报称:“《决定》暗示出,中国政府已做好准备革新金融部门了。”
路透社对《决定》中关于国企改革的部分着重评论,难掩惊喜。“12日公布的公报再次强调了国企在经济中的战略性角色。但15日更长的报告则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保护性部门,并鼓励它们参与国企改革。”
路透社还表示,多数评论家没想到,中国会对垄断性的国企进行实质性改革。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如不约束国企在关键市场上的的作用,其他改革的成效将会非常有限。
《华尔街日报》还表示,虽然没有细节和操作的时间表,但这正是这类报告的风格,各方应期待具体的操作方法随后出台。
CNBC报道称,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感到乐观。“从提要来看,(中国)正向着正确方向前进,”北欧联合银行的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吉瑞奇对路透社说,“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放开二胎,废除劳教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劳教制度的废除,是外媒讨论最集中的改革措施。
《决定》规定,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英国《独立报》称,中国在对广受争议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改革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过,美国“环球邮报”网站称,中国的此项改革并非颠覆性的。考虑到农村夫妇在头胎是女儿的前提下可生二胎,以及城市人口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生二胎的情况,大约只有1000万对夫妇会受到此项改革的影响,可能为中国增加1000万新生儿。对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并非一个惊人数字。尽管如此,该网站依旧认为,该政策“向正确方向迈进了”。
新浪微博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2.6万名调查参与者中,多数人表示会在新政策下生二胎,1/3表示不会考虑。
《华尔街日报》称,工程师关先生对这一改变感到兴奋,但他仍表示:“政策是一回事,我们的收入和财产是另一回事。”他补充道:“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他的两居室住房没有足够空间容纳另一个孩子,他的收入也不足以养活另一个家庭成员。
有网民在网上留言称:“我们终于可以生第二个孩子了。但生完怎么养啊?连幼儿园学费都付不起!更别提小学、初中、高中的择校费了。”
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口学家顾宝昌(音)统计发现,70%的农村夫妇其实只愿生一个孩子。《独立报》称,中国还需尽快采取进一步行动,才能避免人口老龄化的“定时炸弹”。
此外,多家媒体都对中国废除劳教制度表示赞赏。
“环球邮报”网站认为,中国这项改革的动因并非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而是源自国内舆论的呼吁。“中国人越来越觉得这种不经审讯和判决的囚禁,是不人道的,与他们期待的治理方式不符。一些案例通过网络传播引起了民众的注意,让政府感到尴尬。”该网站还表示,接下去观察的重点是政府如何处置正在接受劳教的人,以及地方政府在落实这项政策时的决心和力度。
最大挑战:变蓝图为现实
兴奋过后,一些专家和媒体开始冷静思考这个改革蓝图对中国社会的实际影响。
路透社称,各部委和政府机构如何执行《决定》内容,将体现出改革的优先性。
境外经济学家称,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只是成功的一小步,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变为现实,才是对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真正挑战。
《华尔街日报》援引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的评论称,“仅从文件来看,这是中国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但问题仍是,这些计划何时执行、如何执行。”
《经济学人》称,决议的内容非常积极,但中国领导人将这些构思变为现实,将会遇到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抵制;甚至对改革喜闻乐见的城市中产阶级,可能也会因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社会公平”侵犯了其既得利益而成为改革阻力;中国改革的确进入了“深水区”。
美国“环球邮报”网站也提出,这些改革措施到底有多重要,取决于其实施情况。《决定》中的很多提法已经经过了多年的讨论和试点。“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了民众对改革的需求,并以坚定的态度推进了改革。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确立切实可行的政策、法律和规定,第三步才是最重要的:执行。”该网站拭目以待,“我们将在未来3~6个月,甚至3~6年看到改革的实际效果。”
11月15日,全文两万余字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对外公布。这份体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文件,分60条开列了中国执政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决定。《决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这份文件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它“将影响13亿中国人的生活”。
“最有雄心、最易懂的改革方案”
《决定》公布后,受到外媒的积极评价。“向正确方向迈进”、“涉及范围广泛”、“决心坚定”等词汇频繁可见。
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发布的公报,也曾引起外媒热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和《华尔街日报》直言不讳地称其“空洞”。《外交政策》认为,公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的困惑,而这种困惑并非语言或文化的障碍;公报的表述甚至影响到市场信心:13日,中国H股(也称国企股)平均下跌3%。而15日晚发布的《决定》迅速帮助金融市场振奋了精神。11月18日是《决定》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中国H股整体上扬了5.7个百分点。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当天在内地的股票市场,没有一支股票的股指下跌,就连表现最差的兖州煤业,当日股价也上涨1%。香港恒生指数上涨了2.7%,创造了2月份以来的最高收盘价。
外媒普遍预测,中共中央会在会议结束一周后,才发布详细的经济改革蓝图。15日晚,通过新华社发布的《决定》让多家外媒语带惊喜。《经济学人》观察到,过去,中共领导人在全会上的发言并不对外公布,但这一次,习近平关于决议重要性的讲话与决议本身一同向社会公布。
这份《决定》被中国媒体称为新的改革纲要、改革宣言甚至“改革2.0”。《经济学人》认为,这样的描述也许有些夸张,但它的确是中国共产党这些年来提出的涉及范围最广泛、改革色彩最浓厚的方案。
路透社将《决定》称为“中国30年来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最大胆的改革”,并认为迅猛的改革有助于驱散有关领导人对改革热心程度的质疑。“这样的改革前所未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经济师徐洪才对路透社说,“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限制在一些领域,现在的改革则是全方位的。”
瑞士银行首席区域经济学家对《金融时报》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有雄心、也最易懂的改革方案。”
路透社认为,这个改革方案比之前预期的更具体、更全面,也打消了一些人的顾虑。
大闸蟹“受冷落”,源于政府改变工作作风
林志平(音)家住阳澄湖畔,是林氏蟹屋的老板,每年10月20日至11月底是大闸蟹的销售旺季,也是他最忙的时候。可今年大闸蟹上市后,他的销售额比往年几乎少了一半。
“往年有40%的销售额是政府消费,今年,这一块彻底没了。”他对《金融时报》说。他做螃蟹生意已18年,从未遇到过如此情况。
在阳澄湖附近,至少有340家像林氏蟹屋这样的餐馆和专卖店受到了类似冲击。在华东地区,给地方政府送大闸蟹礼盒和礼券,几乎成了一些公司、机构的惯例。蟹商称,今年,政府部门不再接受大闸蟹礼券。
这一切,都源于去年习近平上台后推行的改变政府工作作风的要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文件中,关于整顿干部作风的规定变得更加详细和务实。
除大闸蟹外,高级月饼和高价白酒的销售,也受到影响。《决定》中关于健全改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规定,让同样做螃蟹生意的李老板感到“官员艰苦朴素的规定会持续很多年”。虽然这影响了他的生意,但他对这项改革还是感到高兴。他对《金融时报》说:“螃蟹应是普通人买得起、吃得起的东西,我相信整风的规定会让大闸蟹市场回到正轨。”
对垄断性的国企进行实质性改革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金融改革在这份包罗万象的《决定》中只占了有限的几段,但经济学家呼吁的要点几乎都有所体现。该报称:“《决定》暗示出,中国政府已做好准备革新金融部门了。”
路透社对《决定》中关于国企改革的部分着重评论,难掩惊喜。“12日公布的公报再次强调了国企在经济中的战略性角色。但15日更长的报告则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保护性部门,并鼓励它们参与国企改革。”
路透社还表示,多数评论家没想到,中国会对垄断性的国企进行实质性改革。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如不约束国企在关键市场上的的作用,其他改革的成效将会非常有限。
《华尔街日报》还表示,虽然没有细节和操作的时间表,但这正是这类报告的风格,各方应期待具体的操作方法随后出台。
CNBC报道称,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感到乐观。“从提要来看,(中国)正向着正确方向前进,”北欧联合银行的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吉瑞奇对路透社说,“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放开二胎,废除劳教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劳教制度的废除,是外媒讨论最集中的改革措施。
《决定》规定,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英国《独立报》称,中国在对广受争议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改革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过,美国“环球邮报”网站称,中国的此项改革并非颠覆性的。考虑到农村夫妇在头胎是女儿的前提下可生二胎,以及城市人口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生二胎的情况,大约只有1000万对夫妇会受到此项改革的影响,可能为中国增加1000万新生儿。对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并非一个惊人数字。尽管如此,该网站依旧认为,该政策“向正确方向迈进了”。
新浪微博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2.6万名调查参与者中,多数人表示会在新政策下生二胎,1/3表示不会考虑。
《华尔街日报》称,工程师关先生对这一改变感到兴奋,但他仍表示:“政策是一回事,我们的收入和财产是另一回事。”他补充道:“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他的两居室住房没有足够空间容纳另一个孩子,他的收入也不足以养活另一个家庭成员。
有网民在网上留言称:“我们终于可以生第二个孩子了。但生完怎么养啊?连幼儿园学费都付不起!更别提小学、初中、高中的择校费了。”
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口学家顾宝昌(音)统计发现,70%的农村夫妇其实只愿生一个孩子。《独立报》称,中国还需尽快采取进一步行动,才能避免人口老龄化的“定时炸弹”。
此外,多家媒体都对中国废除劳教制度表示赞赏。
“环球邮报”网站认为,中国这项改革的动因并非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而是源自国内舆论的呼吁。“中国人越来越觉得这种不经审讯和判决的囚禁,是不人道的,与他们期待的治理方式不符。一些案例通过网络传播引起了民众的注意,让政府感到尴尬。”该网站还表示,接下去观察的重点是政府如何处置正在接受劳教的人,以及地方政府在落实这项政策时的决心和力度。
最大挑战:变蓝图为现实
兴奋过后,一些专家和媒体开始冷静思考这个改革蓝图对中国社会的实际影响。
路透社称,各部委和政府机构如何执行《决定》内容,将体现出改革的优先性。
境外经济学家称,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只是成功的一小步,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变为现实,才是对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真正挑战。
《华尔街日报》援引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的评论称,“仅从文件来看,这是中国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但问题仍是,这些计划何时执行、如何执行。”
《经济学人》称,决议的内容非常积极,但中国领导人将这些构思变为现实,将会遇到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抵制;甚至对改革喜闻乐见的城市中产阶级,可能也会因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社会公平”侵犯了其既得利益而成为改革阻力;中国改革的确进入了“深水区”。
美国“环球邮报”网站也提出,这些改革措施到底有多重要,取决于其实施情况。《决定》中的很多提法已经经过了多年的讨论和试点。“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了民众对改革的需求,并以坚定的态度推进了改革。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确立切实可行的政策、法律和规定,第三步才是最重要的:执行。”该网站拭目以待,“我们将在未来3~6个月,甚至3~6年看到改革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