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表情
再见,纽约市长布隆伯格!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06日
04
版)
|
|
在迈克尔·布隆伯格开放式的市政厅办公室的角落里,一只倒计时的数字时钟静静变化,记录着纽约市长在这里的最后几天时光。旁边挂着一幅很大的直升机卡通画,挂在它座舱窗外的,是一条写着“百慕大”的毛巾。这多少有点插科打诨的意思。
多亏他创立的金融资讯帝国,布隆伯格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福布斯》杂志估计他的财富大约为310亿美元。
所以,他当然拥有一架真的直升机,周末时就开着它回到位于百慕大群岛的家中。人们不清楚,他在多久后会彻底退休,飞回到这个温暖的岛上打高尔夫球。尽管为曾经黑暗阴郁的市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和透明度,布隆伯格并不觉得政客应该与选民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纽约人已经与自己的市长共同经历了十几个多事的年头,跨过了恐怖袭击、金融崩溃和飓风桑迪。他们三次选他做市长,第一次是作为共和党人,然后是无党派人士,当然,每次都要经过耗资惊人的竞选活动。为了获得最终的连任,布隆伯格投了1亿美元的个人资金进去。
财富让他得以远离腐败和特殊利益,从来没有祈求竞选捐款,也让他缺乏经历羞辱的体验,不会向一座言辞刻毒的城市祈求喜爱。他是位首席执行官,不是让选民着迷的领导者。
因为以后无法再次连任,布隆伯格已经连续几周待在办公室里了。
在他任期内,纽约变得更安全、更洁净。他试图让纽约人更健康(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限制菜单的卡路里),在一番抱怨后,人们也已然接受。然而,同样是在纽约,人们的实际收入停滞不前,贫富差异以惊人的方式扩大。
到市政厅拜访市长后,《经济学人》杂志在沉思这样一个问题:布隆伯格自掏腰包、靠数据驱动的理性主义实验,是否给美国政治上了更广泛的一课?
有时,布隆伯格会被称为中间派,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在同性恋权利问题上,他是社会自由主义者,但他也打压自由主义者。他要求年轻警察频繁“盘查”黑人和拉美人,迅速城市减少犯罪,正如他所说,“吓得孩子们不敢带枪”,却又自掏腰包3000万美元,帮助年轻的少数族裔男性。
在纽约这样一个城市里,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慈善的相结合,似乎运行得风生水起。但在国内政坛上,没有多少人会买账,这一点,布隆伯格心里十分清楚。
不过,即将离任的市长认为,美国人充分体现了“用脚投票”的理论:他们作为游客多次来到纽约,把孩子送到纽约的公立学校,很多人想在纽约找工作。他认为,虽然贫富差距拉大,但这是因为纽约吸引了众多的超级富豪,而这些人会创造许多消费和税收。
在支持者看来,布隆伯格就是新政治的先锋。《如果市长统治世界:机能失调的国家,不断上升的城市》一书认为,纽约市以几近神奇的力量超越了党派僵局。对支持者来说,这座城市鼓励务实地解决问题,因为市长致力于一切有形的任务:收垃圾,修学校,打击犯罪。这并不容易,正如前纽约市长拉瓜迪亚所说,“修下水道没有共和党或民主党的方式”。
他们期望,布隆伯格能走向全球,成为市长们的指导者,而布隆伯格自己,似乎也站在这群支持者这边。他认为,相比起纽约,华盛顿看起来“破旧、停工而无可救药地推崇党派”。“美国好市长应该行革新之举。”他说。
但并非所有的美国市长都是好市长,也并非所有的市长都对均贫富的争论无动于衷。
布隆伯格已经为纽约做了很多。如果他在未来的几年里帮助城市,而不是跑去打高尔夫,倒是颇值得庆幸。可惜,他的成功对于整个美国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指导意义。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在迈克尔·布隆伯格开放式的市政厅办公室的角落里,一只倒计时的数字时钟静静变化,记录着纽约市长在这里的最后几天时光。旁边挂着一幅很大的直升机卡通画,挂在它座舱窗外的,是一条写着“百慕大”的毛巾。这多少有点插科打诨的意思。
多亏他创立的金融资讯帝国,布隆伯格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福布斯》杂志估计他的财富大约为310亿美元。
所以,他当然拥有一架真的直升机,周末时就开着它回到位于百慕大群岛的家中。人们不清楚,他在多久后会彻底退休,飞回到这个温暖的岛上打高尔夫球。尽管为曾经黑暗阴郁的市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和透明度,布隆伯格并不觉得政客应该与选民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纽约人已经与自己的市长共同经历了十几个多事的年头,跨过了恐怖袭击、金融崩溃和飓风桑迪。他们三次选他做市长,第一次是作为共和党人,然后是无党派人士,当然,每次都要经过耗资惊人的竞选活动。为了获得最终的连任,布隆伯格投了1亿美元的个人资金进去。
财富让他得以远离腐败和特殊利益,从来没有祈求竞选捐款,也让他缺乏经历羞辱的体验,不会向一座言辞刻毒的城市祈求喜爱。他是位首席执行官,不是让选民着迷的领导者。
因为以后无法再次连任,布隆伯格已经连续几周待在办公室里了。
在他任期内,纽约变得更安全、更洁净。他试图让纽约人更健康(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限制菜单的卡路里),在一番抱怨后,人们也已然接受。然而,同样是在纽约,人们的实际收入停滞不前,贫富差异以惊人的方式扩大。
到市政厅拜访市长后,《经济学人》杂志在沉思这样一个问题:布隆伯格自掏腰包、靠数据驱动的理性主义实验,是否给美国政治上了更广泛的一课?
有时,布隆伯格会被称为中间派,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在同性恋权利问题上,他是社会自由主义者,但他也打压自由主义者。他要求年轻警察频繁“盘查”黑人和拉美人,迅速城市减少犯罪,正如他所说,“吓得孩子们不敢带枪”,却又自掏腰包3000万美元,帮助年轻的少数族裔男性。
在纽约这样一个城市里,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慈善的相结合,似乎运行得风生水起。但在国内政坛上,没有多少人会买账,这一点,布隆伯格心里十分清楚。
不过,即将离任的市长认为,美国人充分体现了“用脚投票”的理论:他们作为游客多次来到纽约,把孩子送到纽约的公立学校,很多人想在纽约找工作。他认为,虽然贫富差距拉大,但这是因为纽约吸引了众多的超级富豪,而这些人会创造许多消费和税收。
在支持者看来,布隆伯格就是新政治的先锋。《如果市长统治世界:机能失调的国家,不断上升的城市》一书认为,纽约市以几近神奇的力量超越了党派僵局。对支持者来说,这座城市鼓励务实地解决问题,因为市长致力于一切有形的任务:收垃圾,修学校,打击犯罪。这并不容易,正如前纽约市长拉瓜迪亚所说,“修下水道没有共和党或民主党的方式”。
他们期望,布隆伯格能走向全球,成为市长们的指导者,而布隆伯格自己,似乎也站在这群支持者这边。他认为,相比起纽约,华盛顿看起来“破旧、停工而无可救药地推崇党派”。“美国好市长应该行革新之举。”他说。
但并非所有的美国市长都是好市长,也并非所有的市长都对均贫富的争论无动于衷。
布隆伯格已经为纽约做了很多。如果他在未来的几年里帮助城市,而不是跑去打高尔夫,倒是颇值得庆幸。可惜,他的成功对于整个美国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指导意义。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