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工信部“劝退”48家汽车企业

○本报记者 张露 《 青年参考 》( 2013年10月30日   47 版)

    近日,工信部公布《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一批)》名单,其中,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等48家汽车生产企业收到“劝退”通知。

    这纸《公示》预示着汽车业将正式打破饱受诟病的生产资质“终身制”。“上榜”企业如未能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将彻底失去生产资质,退出汽车生产领域,步入破产程序。

    该名单的公示并非毫无预兆。2012年7月,工信部便发布了《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以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和集中度。

    《通知》对退出企业设立了标准:“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通知》出台,有助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

    亦有不少人对其持怀疑态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表示,“我国汽车行业呈现出小、弱、散的特点,这个时候需要痛下决心整改,但从这个政策中,我看不到这种决心,看到的只是一种警告。”在他看来,该退出机制对落后企业优柔寡断,显得缺乏力度和决心,对推进汽车产业整体发展作用不大。

    两年后,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汽车行业“到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要达到90%,建成3至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或许正如某些业内人士所言,本次工信部劝退48家车企,很难对国内汽车市场格局产生直接影响,但其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或将在某种程度上加速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

    一方面,在生产资质“终身制”下,拥有生产资质的小企业可能漫天要价,凭借稀缺的“壳”资源待价而沽,妨碍行业重组。另一方面,有汽车产业的地区,地方政府通常视汽车产业为经济税收支柱,跨地域兼并重组会受到来自地方的阻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劝退的主要为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贾新光说,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这样的企业早该“死掉”。

    从前,地方小企业在与大型汽车集团的较量中,或许还能借助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纠葛,从中渔利,自抬身价。“终身制”的打破,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落后企业放下身段,主动寻求兼并重组,利于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若真能如工信部所期望,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落后企业逐渐退出,国内汽车产业的集中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兼并重组进一步加快,此次《公示》就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

 

工信部“劝退”48家汽车企业
2013皇冠高尔夫挑战赛收官
将关爱升级——感受上海大众新途观
凯美瑞9月份销售超1.6万辆
新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