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印裔美国女人:在新大陆遭遇旧婚姻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10月23日   17 版)

    黛比和埃里克斯婚礼现场

    安妮塔

    5月13日,印度博帕尔,200多对新人在佛陀满月节举行集体婚礼。图片来源 CFP

    第二代印度裔美国人,生活在包办婚姻的传统和美国自由选择的社会文化之间,格外迷茫。

    黛比·托马斯第一次见到埃里克斯是在她父母家门外。那年,她刚从大学毕业。此前,黛比见过他的照片,但已记不得他是3号新郎候选人还是7号,要不就是12号。

    从黛比毕业那天起,她的家族就忙碌起来,忙着接受和拒绝别人的提亲。一年后,全家人开始感到绝望。

    黛比对美国《石板》杂志说:“我只有22岁,但家人已经‘宣判’我嫁不出去了。”

    印度人不需要像那些“可怜、无助的美国人”一样恋爱

    在家人开始绝望时,黛比见到了埃里克斯。

    按照印度的风俗,她在家门口迎接客人,眼神躲闪,微笑中藏着戒备,母亲坚决让她穿着的印度纱丽是那么“土气”。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黛比向埃里克斯奉茶,在晚餐桌上坐在他对面,回答他关于教育和爱好的问题。最后,黛比的父亲允许两个年轻人独处片刻。黛比和埃里克斯在她家的家庭活动室里交谈了20分钟。

    当黛比的父母将埃里克斯送到公交车站的时候,他已经是黛比的未婚夫了。

    黛比身体里流着印度人的血液,但她在美国出生、长大,接受了完整的美式教育。黛比说,她对爱情的想象来自《傲慢与偏见》、《当哈利遇上莎莉》这样的影片。她穿着纱丽,陶醉于“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

    “我知道,等待我的是包办婚姻。在我的家族中,约会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事,但我在高中和大学期间偷偷约会过,期望我的父母改变主意。我祈祷过,祈祷奇迹出现。然而,到20岁的时候我就知道,包办婚姻已成定局,我根本没有拒绝这个选项的权利,因为家族的荣辱高于一切。对很多美国人来说,这一切难以想象。”

    从她读大学的最后一年开始,父母就建立了包括亲朋好友在内的国际联络网,唯一的目的就是给她找丈夫。通过邮件、电话和拜访提亲的人络绎不绝,黛比的母亲甚至建立了求婚者资料库。

    “我受的美式教育一直在抗议:爱情怎么可以包办呢?强制的爱情怎么会有激动人心的感觉呢?”

    当黛比向家人表示无法与陌生人坠入爱河时,他们告诉她,印度人不需要像那些“可怜、无助的美国人”一样恋爱。

    “我们选择,”他们带着优越感说,“我们不需要爱情的施舍,我们去选择爱情。”

    包办婚姻“并不是没有爱,只是爱情产生在结婚之后”

    黛比说,她没有选择埃里克斯,是她的家人选择了他。

    见到埃里克斯前的几个月里,黛比的家人一直在谈论“般配”的问题。他们在照片和简历之间挑选,寻找教育、职业、家庭背景、宗教信仰与黛比相似的人。

    有一次,黛比的母亲问她:“你想找什么样的丈夫?”

    黛比的真实想法是“我根本不打算刻意寻找”,但她不能这么说,只好回答:“精神伴侣,最好的朋友。”

    母亲却认为,这是个“赤裸裸的美国式回答,感情用事,而且让人尴尬”。母亲设想的答案是:“30岁以下的男子,至少有医学硕士学位、稳定的工作、和睦的家庭,能顺利融入我们的家庭。”

    黛比说,这是她永远无法给出的答案。她并非不喜欢稳定的工作或者和睦的家庭,但她与母亲对婚姻的理解完全不同。

    从哈佛大学毕业的印度裔美国女孩安妮塔·杰恩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

    一次,安妮塔在父母的安排下见到了在新泽西从事IT工作的维万克。她对《纽约》杂志说:“我们简单谈了谈他的工作,然后他问,‘你想要什么样的丈夫’。”

    一个刚刚见面聊了几分钟的人问这个问题,让她不知所措。她吞吞吐吐地说:“我不知道,彼此有感觉吧。你想找什么样的?”

    维万克回答:“素食主义者,不抽烟。不难找到,对吧?”

    安妮塔30岁了,父母似乎认为,嫁给任何人都会让她更幸福。父亲甚至挑灯夜读,钻研相亲网站的规则,并为她注册。结果就是,他们收到了很多求婚信。

    为了尽到父亲的责任,安妮塔的父亲每隔一段时间就在移民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为杰恩家的女儿求配偶,哈佛毕业的记者,29岁,苗条,美丽。”安妮塔的母亲常对她说,包办婚姻“并不是没有爱,只是爱情产生在结婚之后”。

    瓦迪卡是个37岁的摄影师。以前,她最害怕参加表亲的婚礼,因为阿姨们从来不关心她报道的阿富汗饥荒或柬埔寨冲突,只是问“为什么你没结婚,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让瓦迪卡更恐惧的是,现在她们已经不再问这些问题了,“她们似乎已经彻底放弃我了”。

    安妮塔对此深有同感。在一次回印度的旅行中,她不得不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吃晚饭,因为作为未婚女人,她“无法融入成年人的世界”。让安妮塔不安的是,也许亲戚们已经绝望了,在她们眼中,30岁的她不再是没有结婚的女孩,而是挑剔、固执、永远嫁不出去的老女人。

    父母认为,“美国人的方式”是她至今没嫁出去的根本原因

    黛比和美国朋友谈起她的包办婚姻时,得到的回应有两种。

    一些人对黛比的经历心驰神往,因为这坚定了她们对美国文化有问题的看法:“现在的孩子从中学就开始有性生活了,你看有多少单亲妈妈!你的文化实在太迷人了!”

    另外一些人比较谨慎。如果黛比的丈夫也在场,他们会小心地打量他俩,寻找悲惨和虐待的蛛丝马迹,然后小心地在黛比耳边说:“结果还不错,不是吗?你们的婚姻成功了。”此时,黛比别无选择,只能微笑着说:“是的,一切都好。”

    安妮塔的父母在结婚前只见过一次,婚礼当天两人在人群中走散,安妮塔的父亲以为再也找不到妻子了,因为他忘了她的长相。

    安妮塔的哥哥婚前从没交过女友,后来通过父母登在报纸上的征婚广告认识了妻子,婚后生活幸福。

    安妮塔是家族中的“叛逆者”,14岁时就按照“美国人的方式”结识了中学足球队的主力,和他坠入爱河。她的父母认为,这种“美国人的方式”是她至今没嫁出去的根本原因。

    美国广播公司在《包办婚姻变成奴役,妻子上诉法庭》这篇报道中,批评“落后的印度婚恋文化”。美国《纽约时报》却在一篇文章中称赞,包办婚姻是最理想的婚姻形式。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印度夫妇说:“婚姻让我们从相识到相爱,对家族负责的念头让我们一直在一起。

    家族的压力让她硬着头皮坚持

    如今,黛比与埃里克斯结婚已有17年,关系和睦,但黛比仍然没有找到让两人感情同步的窍门。

    结婚不到3个月,两人的差异和矛盾就出现了。黛比说:“这些问题无法从两人的简历中发现。”

    埃里克斯不喜欢黛比的严肃认真,黛比觉得丈夫太肤浅。“他喜欢冒险,我喜欢稳定;他憎恨常规,我热爱常规。我花了很多年才将我们的差异这样清晰地总结出来,从发现差异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受罪。”

    埃里克斯和黛比都不用“一见钟情”来描述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都认为双方缺少吸引力是最大的遗憾。

    黛比说,她多次想过放弃,“我们担心彻底接受美国教育的孩子有一天会问起我们的婚姻”。但家族的压力让她硬着头皮坚持。

 

印裔美国女人:在新大陆遭遇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