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外媒:中国人疑虑上大学是否值?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3年10月16日   28 版)

    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10年增1.17倍,学者担忧学历贬值。

    □图片来源 CFP

    今年,中国有680万大学生毕业,但他们当中只有部分人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9月的第一个星期,当其他新生都在忙着和父母一起整理宿舍、探访校园时,19岁的玲玲(化名)却待在家中,为大学学费与父亲斗智斗勇。被家乡成都的一所大学录取后,玲玲希望自己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过不同的生活,但父亲拒绝为她的梦想提供经济帮助。

    钱其实不是问题。她来自富裕家庭,家里做着生意。父亲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认为大学教育是无用的。“投资于大学教育注定要失败,如今,收垃圾的小贩都比很多大学毕业生赚得多。”在被称为“史上最艰难求职季”的今年,中国大学的教育价值面临越来越多的担忧和质疑。

    没那么多工作岗位给新毕业生了

    山姆·顾4年前考入大学时,父母欣喜若狂。在家乡无锡,他的电焊工父亲和清洁工母亲殷切盼望儿子能改变命运,进入中产阶级行列。可4年后,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就业市场。

    “我想找份工作,但现实是,不知该去向何处。”山姆告诉美国《时代》周刊:“据我所知,班里45个同学没一个找到工作,真令人沮丧。”

    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但随着创纪录的近700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找工作变得尤为艰难。中国政府官员告诉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大学生毕业约两个月后,超过300万名今年和去年的毕业生仍没找到工作。

    今夏早些时候,成千上万的新毕业生涌入上海某展览中心,参加招聘会。穿着简单休闲装、甚至运动衫的他们,从一个展位挪到下一个展位,用智能手机拍摄工作职位。

    欧洲和美国的疲软经济已伤害到了这些地方与中国的贸易,中国试图转变其经济增长模式,从廉价商品出口和房地产为导向转向消费者支出为导向。今春,中国GDP增速放缓至7.5%,与过去10年令人兴奋的两位数增长相比,下降不少。

    “与前几年相比,没那么多工作岗位给新毕业生了。”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韩国籍副教授金台烈(音)表示。“高失业率不是突然出现的问题。”金台烈告诉NPR,“由于经济低迷和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每年职位空缺都在逐渐减少。”2013年,就业岗位比前一年减少15%。

    26岁的郑华军(音)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2002年,他在入学广东科技大学时,接受年长朋友的建议,决定主修动画。毕业后发现动画师工作少之又少的他,做过家庭教师,考虑过卖手机或卖人寿保险,最终做了房地产经纪人,收入比做家教还低。

    “第一次进入这个行业时,我不懂房地产、房地产法律法规都是什么,也不知道哪些文件需要什么人签。”他告诉美国“环球邮报”网站。

    如今,他在广州工作,和一个老同学合租一间公寓,每天工作12小时,感觉“筋疲力尽”。问他没当上动画师是否感觉缺点什么,他说:“很难形容的感觉,也许有点失望。”

    许多大学毕业生远不如他。2009年,“蚁族”一词突然流行,用来描述主要城市里那些挤在合租公寓、做着卑微工作只为支付房租的大学毕业生。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廉思估计,2010年,中国有100万名“蚁族”,平均月收入只有1904元人民币。

    中国政府试图解决问题。今年6月,政府命名了9个就业相对难的“红牌专业”,包括动画、体育教育、法律、工程和生物技术;而所谓的“绿牌专业”,则包括港口工程、海岸工程、船舶工程等。但24岁的聂某(音)发现,航运公司根本没开设招聘展位。“现在,航运市场非常低迷。”她告诉NPR:“许多造船企业已破产,不会招聘很多人。”

    受教育和就业:大学教育难同时满足

    上世纪70年代末,数以百万的中国人通过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在“文革”的劫难后,大学教育为许多中国人提供了知识、资源和专业技能,给了他们对未来的新希望。

    但今天,一切似乎都变了。1999年以来,中国高校迅速扩招近4倍,努力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这种教育大跃进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创造相应数量的工作岗位。百万大学毕业生带着过高的期望进入社会,却不得不面对有限的机会。

    近几年,媒体开始报道,许多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接受收银员、流水线工人甚至掏粪工的工作。

    “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超过8万元。”玲玲的父亲说:“但如果高中毕业就去工作或创业,4年里能赚至少相同数量的钱,这意味着接受大学教育的成本是4年时间和16万元人民币。而且你很可能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还得花好几年时间才能赚回成本。”

    不少人相信,受过教育的工人前景比低技能劳动者更差。在中国南方的工业腹地,对工人的需求一直很高。仅去年,农民工的工资就上涨14.9%,长期以来被视为光明未来敲门砖的高等教育,却没能带来高薪。

    过去10年,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增加了8倍,从1998年的83万涨至2012年的680万。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依赖制造业、出口、施工等“蓝领行业”。

    越来越多来自农村或低收入家庭的年轻人辍学,因为教育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而高薪的工厂工作看似可以。

    中国教育学会表示,2000年,中国有62万名青少年辍学,2011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8.3万。由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在中国西部极端贫困地区的46所学校进行的调查显示,2009年至2010年,25%的农村初中生辍学。

    无奈之下,许多大学毕业生决定接受农民工的生活方式。中华全国总工会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1/4的年轻农民工拥有大学学历。

    “没人梦想在工厂工作。这么做只是因为,这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好工作。”中国劳工通讯的主任杰弗里·克罗塞尔告诉“环球邮报”网站:“他们的工资往往比当白领拿得更多。”

    24岁的机械工程研究生朱跃伟(音)在工程师梦碎后,不得不找了份工厂产品测试的工作。“我在学校里学的和工作没关系,但我学东西很快,逐渐适应了这项工作。”他告诉《中国日报》。

    很多人认为,未受教育的工人不仅更容易找到工作,还与大学毕业生收入相差无几。2011年中国社科院统计,一般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每月赚2766元,而国家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称,普通农民工每月收入2049元。

    多年来在昂贵的大学教育上的投资和回报的不对等,让褚世松(音)恼火。这个湖南小伙子在上海做漆船工,每月赚3000元。

    教育过度扩张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大学的教育质量并不均衡。在中国,大学教育已难以满足年轻人接受教育和保证就业两种需求。除了十几所顶尖大学,中国的多数教育机构缺乏资金、师资和良好的管理系统。许多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学生也仍习惯于听讲而非参与。

    当然,年轻一代也为自己的困境负有责任。经过多年的艰苦学习进入大学后,许多人已厌倦了学习。由于中国大学的评价标准相对宽松,压力更小,许多学生将时间花在了玩电子游戏、约会和看肥皂剧上。许多人觉得,与西方国家的同龄人相比,他们能以更少的付出获得大学学历。这样一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未来的工作便毫无准备。

    高等教育是否值得?辩论仍在继续

    为解决就业问题,鼓励创业成为重要措施。2011年,中国政府宣布,为创业大学生提供1.5万美元的贷款,还鼓励失业的年轻人搬到农村,当乡村教师。

    对玲玲来说,虽然父亲承诺帮助她创业,但她并不领情。“我真的很想上大学。我不想像父亲那样生活,做生意,头脑封闭,没有任何精神上的追求。”

    她的故事在网上迅速传播开,引发了激烈的辩论。许多人支持她,认为高等教育并非投资,而是拓展视野和心灵的机会。但也有很多人站在父亲一边,一个网名为“修复方法许菲菲”的人就是其中之一。

    “我认为她的父亲是明智的。你在大学学到的,与现实世界无关,但可以在社会中学到更多。现在,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只赚几千块,买不起房、车,甚至连结婚都靠父母支持。而那些花4年时间在社会上磨砺自己能力的人,通常过得更好,虽然没学位。从这个角度讲,在大学投入过多时间和金钱并不值得。”

    高等教育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少,也不再成为实现社会流动的有效途径。对于只有“开拓视野”无形奖励的大学教育,老百姓越来越不愿承担高风险。

    读完玲玲的故事后,许多网民表示,他们愿为她的大学教育提供赞助,玲玲最终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愿望。

    但山姆·顾还在担心自己会沦为“蚁族”一员。更为复杂的是,像许多独生子女一样,他知道,自己是父母退休后的惟一依靠。“我很嫉妒那些在漂亮的写字楼工作的人。我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做什么。”他告诉《时代》周刊。

    而现实中,关于“高等教育是否值得”的辩论,仍在继续。

 

外媒:中国人疑虑上大学是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