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峰会上的财富与安全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3年10月16日
02
版)
传统的地缘安全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但财富诉求已经成为东亚峰会上的核心议题。一个真正的区域共同体,不能回避传统安全的障碍,但也不能局限于此,而是需要以生产、货币、金融等功能性的元素填充其中,使之丰富起来。
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发表演说时提出,东亚之所以取得今日的成就,源于“没有战乱”(安全)和“各国聚焦发展”(财富)。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APEC首脑峰会之后,李克强参加东亚峰会并访问东盟三国,凸显了中国对东盟的重视。世界正经历一次深层次的变革,而核心逻辑就在于安全与财富之间的平衡与取舍。战后的“东亚奇迹”,是安全与财富的联姻,现在又处于一个重新定位和确认的时刻。
就个体而言,需求会沿着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不断攀升。对于国家而言,安全与财富则是长期的主题,对发展中世界更是如此。当代世界中的“失败国家”问题,源于安全与财富的双重损失。自二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保持了相对和平,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美国介入引起的战争之外,几乎没有发生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这是东亚和平的基石。此外,以日本和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强化了“发展型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经济增长成为政府的首要议题,东亚的增长不仅改变了亚洲落后的状况,也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的重心。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目标,就是分享东亚的发展红利。
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东亚既有的财富与安全的格局,这在东亚峰会上也有很微妙的体现。李克强的演讲中,不仅有经济合作的议题,也有新安全观的主张,尤其是南海问题要“多讲几句”。一方面,中国支持并保护南海的航行自由,这与美国前任国务卿希拉里的主张并不冲突,实际也化解了美国对中国的指责。此前,美国一直以“航行自由”为由,试图介入南海问题,而中国与东盟达成共识,保护航行自由与安全。另一方面,中国反对外部国家浑水摸鱼,中国会与南海问题相关国家积极稳妥地进行南海行为准则(COC)谈判。与此同时,中国也亮明了自己的立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在南海问题上,日本成为最积极的外部干预者,加强与越南、菲律宾两个与中国争议最大的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提供武器援助,并试图与越南建立双边的安保体制。将东海问题与南海问题搅合到一起,以南海问题来牵制中国,日本的战略意图比较明确。中国也没有将越南推入日本的怀抱,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执政后,中越领导人实现了互访,李克强此番东南亚的访问行程中就有越南。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诉求,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建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冲突,成为安全的核心议题。军备、外交、地缘安全等概念,几乎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而事实是,国内的冲突与动乱以及恐怖主义是对安全最大的威胁,经济危机引起的失业与动荡对人的安全感的损害则同样惨痛。财富的生产与增殖、充分就业,同样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东亚峰会上,李克强倡议,力争于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RCEP和TPP可以相互交流和促进。2010年中国与东盟建成自贸区,而RCEP是自贸区的升级版,与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相匹配,上海自贸区或是RCEP和TPP的融合点。
经济外交是中国对东盟外交的核心支柱,除了人们所熟知的贸易之外,还有产业转移和货币金融合作。中国是东亚最大的经济体,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需要升级与转型。李克强锐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然伴随着产业的转移,而越南、柬埔寨等国会成为下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除此之外,就是货币与金融的合作。东亚奇迹的秘密在于贸易崛起,同时也受制于金融弱势。美国债务僵局让中日两大债主坐立不安,要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殖还需要更强健的金融体系。
李克强在演讲中特别提到,近期一些东盟国家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影响到市场信心和资金流动。金融安全,无疑是东南亚的隐痛,1997年金融风暴让东南亚诸国经济停滞甚至倒退,是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东南亚造成的冲击。经受住危机考验之后,人民币的信誉也有了一笔丰富的历史遗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财富。东亚的货币合作从日元主导,到中日合作,现在到了另一个关节点,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核心力量。
中国已经深度嵌入到东亚的经济体系之中,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了区域乃至世界性的外溢效应。因此,深度的开放也是深度改革的动力,无论习近平还是李克强在印尼与文莱的多边外交舞台上都阐述了中国的改革前景和承诺,这何尝不是以开放推动改革之举呢?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地缘安全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但财富诉求已经成为东亚峰会上的核心议题。一个真正的区域共同体,不能回避传统安全的障碍,但也不能局限于此,而是需要以生产、货币、金融等功能性的元素填充其中,使之丰富起来。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传统的地缘安全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但财富诉求已经成为东亚峰会上的核心议题。一个真正的区域共同体,不能回避传统安全的障碍,但也不能局限于此,而是需要以生产、货币、金融等功能性的元素填充其中,使之丰富起来。
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发表演说时提出,东亚之所以取得今日的成就,源于“没有战乱”(安全)和“各国聚焦发展”(财富)。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APEC首脑峰会之后,李克强参加东亚峰会并访问东盟三国,凸显了中国对东盟的重视。世界正经历一次深层次的变革,而核心逻辑就在于安全与财富之间的平衡与取舍。战后的“东亚奇迹”,是安全与财富的联姻,现在又处于一个重新定位和确认的时刻。
就个体而言,需求会沿着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不断攀升。对于国家而言,安全与财富则是长期的主题,对发展中世界更是如此。当代世界中的“失败国家”问题,源于安全与财富的双重损失。自二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保持了相对和平,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美国介入引起的战争之外,几乎没有发生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这是东亚和平的基石。此外,以日本和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强化了“发展型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经济增长成为政府的首要议题,东亚的增长不仅改变了亚洲落后的状况,也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的重心。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目标,就是分享东亚的发展红利。
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东亚既有的财富与安全的格局,这在东亚峰会上也有很微妙的体现。李克强的演讲中,不仅有经济合作的议题,也有新安全观的主张,尤其是南海问题要“多讲几句”。一方面,中国支持并保护南海的航行自由,这与美国前任国务卿希拉里的主张并不冲突,实际也化解了美国对中国的指责。此前,美国一直以“航行自由”为由,试图介入南海问题,而中国与东盟达成共识,保护航行自由与安全。另一方面,中国反对外部国家浑水摸鱼,中国会与南海问题相关国家积极稳妥地进行南海行为准则(COC)谈判。与此同时,中国也亮明了自己的立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在南海问题上,日本成为最积极的外部干预者,加强与越南、菲律宾两个与中国争议最大的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提供武器援助,并试图与越南建立双边的安保体制。将东海问题与南海问题搅合到一起,以南海问题来牵制中国,日本的战略意图比较明确。中国也没有将越南推入日本的怀抱,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执政后,中越领导人实现了互访,李克强此番东南亚的访问行程中就有越南。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诉求,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建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冲突,成为安全的核心议题。军备、外交、地缘安全等概念,几乎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而事实是,国内的冲突与动乱以及恐怖主义是对安全最大的威胁,经济危机引起的失业与动荡对人的安全感的损害则同样惨痛。财富的生产与增殖、充分就业,同样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东亚峰会上,李克强倡议,力争于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RCEP和TPP可以相互交流和促进。2010年中国与东盟建成自贸区,而RCEP是自贸区的升级版,与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相匹配,上海自贸区或是RCEP和TPP的融合点。
经济外交是中国对东盟外交的核心支柱,除了人们所熟知的贸易之外,还有产业转移和货币金融合作。中国是东亚最大的经济体,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需要升级与转型。李克强锐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然伴随着产业的转移,而越南、柬埔寨等国会成为下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除此之外,就是货币与金融的合作。东亚奇迹的秘密在于贸易崛起,同时也受制于金融弱势。美国债务僵局让中日两大债主坐立不安,要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殖还需要更强健的金融体系。
李克强在演讲中特别提到,近期一些东盟国家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影响到市场信心和资金流动。金融安全,无疑是东南亚的隐痛,1997年金融风暴让东南亚诸国经济停滞甚至倒退,是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东南亚造成的冲击。经受住危机考验之后,人民币的信誉也有了一笔丰富的历史遗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财富。东亚的货币合作从日元主导,到中日合作,现在到了另一个关节点,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核心力量。
中国已经深度嵌入到东亚的经济体系之中,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了区域乃至世界性的外溢效应。因此,深度的开放也是深度改革的动力,无论习近平还是李克强在印尼与文莱的多边外交舞台上都阐述了中国的改革前景和承诺,这何尝不是以开放推动改革之举呢?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地缘安全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但财富诉求已经成为东亚峰会上的核心议题。一个真正的区域共同体,不能回避传统安全的障碍,但也不能局限于此,而是需要以生产、货币、金融等功能性的元素填充其中,使之丰富起来。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