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9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随笔

“大书”为何长盛不衰

○作者 [英] 柯尔斯蒂·甘恩 ○译者 潘彩萍 《 青年参考 》( 2013年09月04日   33 版)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总有值得追捧的价值。

    大部头的小说卷土重来了——这对读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大”是今年图书市场的特色。大卫·皮斯的《红色与死亡》(720页)在图书节上风头正劲,埃利诺·卡顿的《名人们》(832页)和里查德·豪斯的《杀戮》(1002页)一道被列为国家图书奖候选作品。

    小说向来和大有缘。从萨缪尔·里查森的《帕梅拉》开始,经过18世纪、19世纪,直到20世纪早期现代主义兴起,讲故事愈发成为一门复杂艰深的学问,作家们也希望多码些字以谋求更富足的生活,因此,你我书架上的藏品越来越“肥胖”。

    另一方面,这种趋势跟经济活动不无关系。在当下这种衰退时期,人们更喜欢写反省色彩强的长篇作品,正如上世纪30年代诞生的《巴斯比·伯克利音乐剧》,厚厚一本小说的艺术地位似乎比单纯的娱乐更高。它促使我们反思现实,而非单纯专注于作家如何舞文弄墨。

    大书也能帮我们打造自信,让读书者看上去有修养、很渊博。难怪美国人最先杜撰出了“大美国小说”这个短语。大书令人联想到史诗——厚重、充满跌宕起伏的情节与包罗万象的思想,不是吗?它们又重又贵,值得我们花更多时间泡在书房里。

    现在,本来属于阅读的时间往往被用来看电影或上网聊天、发微博……所以,“大”是小说重新赢得你我垂青的秘诀,书大了,才能“填满”大家离开电脑的时间。大书可能要比一般的平装本贵20英镑甚至更多,可它们更值得解囊,是不是? 

    回答是肯定的,读小说的人常把时间、金钱和页数划等号——这就是为什么短篇故事难卖。如果客户认为这钱花得值,出版人和书商都舒坦;在图书市场上,价值与页数划等号。

    小说存在的初衷是满足猎奇感,是为有闲有钱的权贵而生,从这方面说,它的本质相对保守——跟诗歌不一样,大书一直是一门游离于不可预测领域边缘的艺术,作家付出的心血与现实影响力很可能不成正比,甚至赔钱。但是,以对各个书店的观察为基础来判断,大书的确正以各种方式在市场上稳扎稳打,甚至占领了事实与虚构间难以捉摸的中间区域。

    阅读能让人变得充实,七八百页的大书则给人更多期待。这样的大部头作品,最好不要局限于文字戏法或后现代的幻想,而是能够改变读者,让我们形成新的认知,变得跟以前的自己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讲,使我们自己比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更“大”。

    □英国《卫报》

分享到:

 

华盛顿:光怪陆离的名利场
“大书”为何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