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国家元首25年来首次访问英、法——
吴登盛访欧:用承诺“化缘”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07月24日
09
版)
|
当地时间7月17日,法国巴黎,示威者装扮成缅甸总统吴登盛及法国总统奥朗德的样子举行示威,呼吁保护缅甸穆斯林的人身安全。□图片来源 CFP |
7月15日,英国的唐宁街10号迎来了一位稀客——缅甸总统吴登盛。这是25年来缅甸国家元首首次访英。17日,吴登盛又出现在法国的爱丽舍宫,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交谈了45分钟。奥朗德的助手称,这是一次“历史性”访问,显示了“仰光与国际社会恢复正常交往的意愿”。
吴登盛这次与英法“套近乎”,除了渴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外,也是在为缅甸的改革做广告。他希望外商投资能增加缅甸改革的续航能力。不过,英法更关注的似乎是缅甸释放政治犯的进展,和对少数族群的保护情况。
释放政治犯:承诺能否兑现?
福克斯新闻网称,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演说时,吴登盛承诺,今年年底前将释放所有政治犯,“我们的目标是,从半个世纪的军政府集权向民主过渡”。
缅甸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殖民时间长达63年。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由于这层历史渊源,英国对缅甸的发展一直比较关注。2012年4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缅甸,成为缅甸改革后首位访缅的西方元首。
此次访英过程中,吴登盛说,缅甸今年年初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所有政治犯的案件都将通过该委员会的审议,以“确保没人因为政治信仰而被关在监狱中”。委员会成员来自各党派和民间组织。
据《缅甸时报》报道,该委员会证实,至少有88名政治犯在押;反对派则认为,这一数字超过100。
吴登盛的承诺大受英国媒体的欢迎,却被国际非政府组织所怀疑。
就在他在伦敦做出承诺的同一天,缅甸若开邦的警察强行扣留了一位74岁的罗兴亚(编者注:缅甸的一个少数族裔)人权活动者。缅甸学者艾米·史密斯说:“政府仍依靠镇压法案来消灭不满的声音,并且关押和平示威者。”
“吴登盛很善于搞公关,但他需要将承诺变为行动。”缅甸政治犯联合会的成员薄基说。他估计,仍有150人在押。他认为,在不断有新的政治犯面临审判的情况下,政府很难兑现承诺,而在尚未宣判的几十名政治犯中,很多是因为和平示威被捕的。“现在,法治还很脆弱,非法逮捕时有发生,而且审讯也不公平。”薄基说。
“我们期待吴登盛总统兑现承诺。”史密斯说,“他首先该做的是,停止逮捕和关押人权卫士及和平示威者,避免产生新的政治犯。”
结束民族冲突:
60年麻烦一举解决?
路透社报道,15日,国际游说集团Avaaz在英国议会外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结束缅甸国内的种族暴力冲突。
缅甸罗兴亚人组织成员艾哈迈德·贾梅尔的怒火,直指英国首相卡梅伦:“明知缅甸发生了对罗兴亚人的清洗,他仍允许吴登盛访问英国,还为他铺了红地毯!”
今年4月,人权观察组织指责缅甸对罗兴亚人发起了“一场种族清洗的战争”,吴登盛访问英法期间,卡梅伦和奥朗德先后表示,对罗兴亚人处境的“特别关切”。
在接受法国24电视台采访时,吴登盛辩称,“这是对缅甸政府的污蔑。在若开邦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不是种族清洗。”他表示,缅甸政府已控制了骚乱,一切逐步恢复正常。他还透露,已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暴乱发生的原因。
2012年开始的若开邦冲突,已造成约200人死亡,超过14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多数是罗兴亚人。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缅政府不承认他们是缅甸公民,称他们不久前才从印度次大陆迁徙而来,因此宪法并未将他们包括在自然取得公民身份的本土族群中。
除种族冲突外,缅甸还面临着宗教引发的暴力事件。
7月20日,吴登盛宣布解除中部地区密铁拉等地的紧急状态。缅甸官方报纸《缅甸新光报》称,这意味着该地区将重建“和平与稳定”。美国《纽约时报》称,吴登盛在访问英法后做出此举,是为了洗刷缅甸充斥着暴力冲突的国际形象。
今年3月,密铁拉市的一名佛教徒在穆斯林开设的金店与店主发生口角,成为冲突的导火线。穆斯林将佛教僧人烧死,导致冲突迅速升级。随后,佛教徒们摧毁了该市13座清真寺中的12座,还损毁了不少穆斯林的房屋和清真商店。不仅如此,一所伊斯兰学校也遭袭,36名师生在冲突中丧生。两天后,缅甸政府才介入此事,其时穆斯林的死亡人数已达44人。
访英期间,吴登盛透露,“我们很可能在未来几星期内,达成全国范围的停火协议,60多年来,缅甸将首次在全境停止暴力冲突。”福克斯新闻网称,吴登盛表示,随后将进行艰难的谈判和妥协,但“这是必须要做的”。缅甸的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是英国殖民时期“分而治之”政策留下的“遗产”,已困扰缅甸政府60余年。
“解除紧急状态是重要一步,但关键问题是,政府是否有在这些地区促进佛教徒和穆斯林群体和解的具体计划?”人权观察组织的菲尔·罗伯森说,他注意到仍有超过7000人不敢回到发生冲突的家乡。他认为,吴登盛停止暴力冲突的预期有些“盲目乐观”,因为政府并没有成体系的民族和解计划,“良好的愿望并非真正的计划”。
奖励缅甸改革:
吴登盛“化缘”成果显著
虽然从2011年以来,缅甸已取得了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进步,但这个国家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PRI)认为,缅甸并未把握民主的要义,本质上仍是小农社会。居民识字率虽在提高,但受教育程度仍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劳动力只掌握极少数行业的劳动和加工技巧。一位缅甸商人表示,“我们正在改变的不只是政治体制,而是整个社会。”
虽如此,缅甸改革的方向仍让国际社会喜闻乐见。奥朗德向吴登盛表示,愿为缅甸提供援助,帮助其发展医疗和教育事业。
英国的帮助更“给力”。英国国际发展大臣格里宁向媒体透露,将向缅甸提供3000万英镑的发展援助,其中565万英镑用来支持缅甸的经济发展,以减少其对外依赖。英国外交部将通过提供45万英镑,支持“能促进缅甸经济透明和公平改革”的项目。
此外,英国贸易与投资大臣宣布,英国政府和渣打银行将共同帮助缅甸发展金融业。对此,甘宝扎银行(编者注:缅甸最大的民营银行)副主席比伦十分兴奋,“当我听说国际著名银行渣打将帮助我们国家时,我非常高兴。缅甸在金融领域落后世界50年,国内连ATM机都很少见。这样的帮助多多益善。”
7月19日,欧盟宣布将对缅甸实行“除武器外的一切”贸易优惠政策,这将保证除武器和弹药外,缅甸所有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都享受免关税和免配额的优惠。
“除武器外的一切”政策是欧盟普遍优惠政策的一部分,欧盟认为,有义务通过关税优惠政策来辅助发展中国家。缅甸被联合国列为欠发达国家,具备享受这一优惠的资格。
欧盟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说:“这一优惠政策意味着,我们将对这个有改革意识的国家开放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将改变缅甸的经济发展状况,并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切实利益。”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贸易是支持政治稳定的根本方法。”
7月15日,英国的唐宁街10号迎来了一位稀客——缅甸总统吴登盛。这是25年来缅甸国家元首首次访英。17日,吴登盛又出现在法国的爱丽舍宫,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交谈了45分钟。奥朗德的助手称,这是一次“历史性”访问,显示了“仰光与国际社会恢复正常交往的意愿”。
吴登盛这次与英法“套近乎”,除了渴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外,也是在为缅甸的改革做广告。他希望外商投资能增加缅甸改革的续航能力。不过,英法更关注的似乎是缅甸释放政治犯的进展,和对少数族群的保护情况。
释放政治犯:承诺能否兑现?
福克斯新闻网称,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演说时,吴登盛承诺,今年年底前将释放所有政治犯,“我们的目标是,从半个世纪的军政府集权向民主过渡”。
缅甸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殖民时间长达63年。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由于这层历史渊源,英国对缅甸的发展一直比较关注。2012年4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缅甸,成为缅甸改革后首位访缅的西方元首。
此次访英过程中,吴登盛说,缅甸今年年初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所有政治犯的案件都将通过该委员会的审议,以“确保没人因为政治信仰而被关在监狱中”。委员会成员来自各党派和民间组织。
据《缅甸时报》报道,该委员会证实,至少有88名政治犯在押;反对派则认为,这一数字超过100。
吴登盛的承诺大受英国媒体的欢迎,却被国际非政府组织所怀疑。
就在他在伦敦做出承诺的同一天,缅甸若开邦的警察强行扣留了一位74岁的罗兴亚(编者注:缅甸的一个少数族裔)人权活动者。缅甸学者艾米·史密斯说:“政府仍依靠镇压法案来消灭不满的声音,并且关押和平示威者。”
“吴登盛很善于搞公关,但他需要将承诺变为行动。”缅甸政治犯联合会的成员薄基说。他估计,仍有150人在押。他认为,在不断有新的政治犯面临审判的情况下,政府很难兑现承诺,而在尚未宣判的几十名政治犯中,很多是因为和平示威被捕的。“现在,法治还很脆弱,非法逮捕时有发生,而且审讯也不公平。”薄基说。
“我们期待吴登盛总统兑现承诺。”史密斯说,“他首先该做的是,停止逮捕和关押人权卫士及和平示威者,避免产生新的政治犯。”
结束民族冲突:
60年麻烦一举解决?
路透社报道,15日,国际游说集团Avaaz在英国议会外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结束缅甸国内的种族暴力冲突。
缅甸罗兴亚人组织成员艾哈迈德·贾梅尔的怒火,直指英国首相卡梅伦:“明知缅甸发生了对罗兴亚人的清洗,他仍允许吴登盛访问英国,还为他铺了红地毯!”
今年4月,人权观察组织指责缅甸对罗兴亚人发起了“一场种族清洗的战争”,吴登盛访问英法期间,卡梅伦和奥朗德先后表示,对罗兴亚人处境的“特别关切”。
在接受法国24电视台采访时,吴登盛辩称,“这是对缅甸政府的污蔑。在若开邦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不是种族清洗。”他表示,缅甸政府已控制了骚乱,一切逐步恢复正常。他还透露,已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暴乱发生的原因。
2012年开始的若开邦冲突,已造成约200人死亡,超过14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多数是罗兴亚人。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缅政府不承认他们是缅甸公民,称他们不久前才从印度次大陆迁徙而来,因此宪法并未将他们包括在自然取得公民身份的本土族群中。
除种族冲突外,缅甸还面临着宗教引发的暴力事件。
7月20日,吴登盛宣布解除中部地区密铁拉等地的紧急状态。缅甸官方报纸《缅甸新光报》称,这意味着该地区将重建“和平与稳定”。美国《纽约时报》称,吴登盛在访问英法后做出此举,是为了洗刷缅甸充斥着暴力冲突的国际形象。
今年3月,密铁拉市的一名佛教徒在穆斯林开设的金店与店主发生口角,成为冲突的导火线。穆斯林将佛教僧人烧死,导致冲突迅速升级。随后,佛教徒们摧毁了该市13座清真寺中的12座,还损毁了不少穆斯林的房屋和清真商店。不仅如此,一所伊斯兰学校也遭袭,36名师生在冲突中丧生。两天后,缅甸政府才介入此事,其时穆斯林的死亡人数已达44人。
访英期间,吴登盛透露,“我们很可能在未来几星期内,达成全国范围的停火协议,60多年来,缅甸将首次在全境停止暴力冲突。”福克斯新闻网称,吴登盛表示,随后将进行艰难的谈判和妥协,但“这是必须要做的”。缅甸的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是英国殖民时期“分而治之”政策留下的“遗产”,已困扰缅甸政府60余年。
“解除紧急状态是重要一步,但关键问题是,政府是否有在这些地区促进佛教徒和穆斯林群体和解的具体计划?”人权观察组织的菲尔·罗伯森说,他注意到仍有超过7000人不敢回到发生冲突的家乡。他认为,吴登盛停止暴力冲突的预期有些“盲目乐观”,因为政府并没有成体系的民族和解计划,“良好的愿望并非真正的计划”。
奖励缅甸改革:
吴登盛“化缘”成果显著
虽然从2011年以来,缅甸已取得了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进步,但这个国家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PRI)认为,缅甸并未把握民主的要义,本质上仍是小农社会。居民识字率虽在提高,但受教育程度仍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劳动力只掌握极少数行业的劳动和加工技巧。一位缅甸商人表示,“我们正在改变的不只是政治体制,而是整个社会。”
虽如此,缅甸改革的方向仍让国际社会喜闻乐见。奥朗德向吴登盛表示,愿为缅甸提供援助,帮助其发展医疗和教育事业。
英国的帮助更“给力”。英国国际发展大臣格里宁向媒体透露,将向缅甸提供3000万英镑的发展援助,其中565万英镑用来支持缅甸的经济发展,以减少其对外依赖。英国外交部将通过提供45万英镑,支持“能促进缅甸经济透明和公平改革”的项目。
此外,英国贸易与投资大臣宣布,英国政府和渣打银行将共同帮助缅甸发展金融业。对此,甘宝扎银行(编者注:缅甸最大的民营银行)副主席比伦十分兴奋,“当我听说国际著名银行渣打将帮助我们国家时,我非常高兴。缅甸在金融领域落后世界50年,国内连ATM机都很少见。这样的帮助多多益善。”
7月19日,欧盟宣布将对缅甸实行“除武器外的一切”贸易优惠政策,这将保证除武器和弹药外,缅甸所有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都享受免关税和免配额的优惠。
“除武器外的一切”政策是欧盟普遍优惠政策的一部分,欧盟认为,有义务通过关税优惠政策来辅助发展中国家。缅甸被联合国列为欠发达国家,具备享受这一优惠的资格。
欧盟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说:“这一优惠政策意味着,我们将对这个有改革意识的国家开放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将改变缅甸的经济发展状况,并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切实利益。”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贸易是支持政治稳定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