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英剧的“观众缘”从哪里来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07月17日   30 版)

    《神探夏洛克》海报

    英剧《唐顿庄园》再现贵族生活

    《神秘博士》海报

    英剧悄悄在中国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占据的还有公交车的站台广告。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个身穿西装、削瘦俊朗的男子,出现在北京公交站台的广告中。熟悉英剧的人一眼就会认出,他是第11任“神秘博士”。广告上还有一句有些霸气的广告语:“不是观众选择英剧,而是英剧选择观众。”

    英剧就这样高调进入中国观众的生活。

    美剧“贫血”  英剧风头正劲

    美剧是“70后”、“80后”甚至“90后”的青春印记。从《成长的烦恼》到《老友记》,再到《越狱》、《绯闻女孩》和《生活大爆炸》,这些剧集丰富了中国观众的休闲生活,成为不少年轻人学习英语的利器。

    如今,美剧中的扛鼎之作纷纷终结,仍在播出的剧集多少有些狗尾续貂的嫌疑:三角恋、四角恋、五角恋遍地开花,车祸、失意、破产、逃婚此起彼伏……剧情的狗血程度直逼韩剧。

    美剧的“贫血”让制作精良的英剧成为观众的新宠,就连美国人对此都十分服气——英剧《唐顿庄园》获得了9项艾美奖和3项金球奖,在美国播出时,拥有每集600万人次的收视率。

    再现一战前后贵族生活的《唐顿庄园》,凭借92%的好评度,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收录为“2010年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电视剧”。这部剧集的播映权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

    随着《唐顿庄园》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更多的中国观众发现了英剧的妙处。

    美国《华尔街日报》注意到娱乐业研究公司Entgroup的一份研究报告:5年前中国多数互联网观众完全不知道英剧的存在,如今,社交网站中对英剧的讨论已占外国电视剧集的9%,对韩剧的讨论占28%;英剧受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白领和高收入者中,青睐英剧的有13%,热爱韩剧的只有1%,英剧的忠实拥趸中,半数以上至少拥有本科学历。

    搜狐网率先推出了英剧频道,优酷、腾讯等紧随其后,购得《唐顿庄园》、《神探夏洛克》、《黑镜子》等剧集的播映权。英剧的加盟为这些网站带来了大额广告订单。优酷土豆公司发言人对《华尔街日报》说:“尽管英剧的观众数量不多,但他们都是高端而且忠诚的观众,这正是广告公司看中的。”

    “文艺范儿”让英剧迷站在“鄙视链”顶端

    网络上流传着观众之间的“鄙视链”: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剧的,看日剧的鄙视看韩剧的,看韩剧的鄙视看港剧的,看港剧的鄙视看内地剧的。

    随着《唐顿庄园》、《神探夏洛克》等英剧的热播,一些观众正在从“鄙视链”的下层向上层进发。英剧的“文艺范儿”让英剧迷稳稳站在“鄙视链”的顶端。

    在一些观众看来,英剧演员凝视镜头的眼神,透露出500年沉淀的忧郁,硬朗节制的英语取得了与奶昔一般甜腻的美语不同的效果,布景和服装总有郑重其事的味道。

    而英国几百年来的文学经典,成为英剧源源不断的素材。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12年推出“莎翁四重奏”《虚妄之冠》;简·奥斯汀的5部小说都被BBC搬上电视屏幕,其中翻拍次数最多的要数《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汤普森的《雀起乡到烛镇》、当代作家沃特斯的《指匠情挑》都被改编成了迷你剧。

    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多次成为剧集的主角,《神探夏洛克》干脆将福尔摩斯和华生安排在现代的伦敦,每一集的名字与原著一样,但故事内容完全不同,是对原著的一次大胆改编。

    此外,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改编的《大侦探波罗》、《马普尔小姐探案集》,根据开膛手杰克的故事创作的《白教堂血案》,都是值得欣赏的佳作。

    “吃人不吐骨头”的温吞方式更能让人受内伤

    欣赏英剧,观众的脑子需要随时准备急转弯。反讽和双关语从莎士比亚时代开始就是英国文学的常态,讽刺与刻薄隐藏在日常对话中,起初或许不觉得有什么,越回味越能品味出另一层含义。

    英国人的刻薄有那么一点点矜持的味道。英剧中的台词似乎很少直接骂人,但“吃人不吐骨头”的温吞方式,更能让人受“内伤”。

    比如《唐顿庄园》第三季中,玛吉饰演的老夫人听说美国的亲家母要来,在饭桌上对儿媳说:“我迫不及待想见你的母亲,每次见她都让我意识到英国人的美德。”旁人疑惑地插嘴:“她不是美国人吗?”老夫人平静地说:“一点儿没错。”

    英国剧作家善于通过喜剧来掩藏“反骨”。《飞天侠盗》描写了一群当代罗宾汉,他们巧设骗局获取不义之财,却始终逍遥法外。每次盗贼逃脱法网,观众都会松一口气。《是的,首相》是典型的反权威作品,剧中的首相和一众助手极端不靠谱,靠着几分狗屎运在内政外交中逢凶化吉。这部剧对英国政治文化和政客的讽刺辛辣、深刻,却受到英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除了“端着架子做戏”的“阳春白雪”,英剧中也有许多“放下身段耍贱”的“下里巴人”。比如描写两个“技术宅”闷骚生活的《IT狂人》,插科打诨、耍宝逗贫的程度,远远超过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4位物理学家。《小不列颠》更是以“人至贱则无敌”为信条,调侃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德国人,也没忘记自嘲。

    煽情?英国人可没这工夫。在英剧中,观众很少看到演员对着摄影机深情告白,除非是恶搞的需要。即使这样,英剧仍然有本事在必要的时候让观众流泪,或者会心一笑。

    好品质来自“不差钱”

    和美剧相比,英剧更少受到商业考量的羁绊,因此尺度更大。

    《唐顿庄园》第一季第一集中,男仆就吻上了侯爵大人的唇,让中国观众瞠目结舌。《指匠情挑》干脆围绕窃贼文化和女同性恋展开,一次关注了两个少数群体。

    英剧的制作团队不用为广告收入发愁,题材和深度无所顾忌,无论是《皮囊》还是《超能少年》,都不是传递“正能量”的青少年剧集,吸毒、滥交、暴粗口……将青春期的迷茫、失落和残酷放大到极致。根据《皮囊》改编的美剧《绯闻女孩》则丢掉了这些元素,变身为炫富偶像剧。

    在美国,知名电影演员演电视剧往往是宣传的一大噱头,因为这种事很少见。一旦进入大银幕,重回小荧屏不是自贬身价的无奈之举,就是标新立异的野心作祟。但在英剧中,大牌演员和老戏骨随处可见,银幕和荧屏无缝对接。

    比如BBC1995年的剧集《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由奥斯卡影帝科林·费尔斯扮演。《唐顿庄园》中骄傲、“毒舌”的伯爵遗孀,由英国国宝级女演员玛吉·史密斯塑造。《指匠情挑》中,柏林电影节影后莎莉·霍金斯和威尼斯电影节影后伊梅尔达·斯汤顿“同场竞技”。

    英剧《泰坦尼克号》是只有4集的迷你剧,在每集中,这艘巨轮都会沉没一次,从不同人的角度讲述沉船的故事。《黑镜子》和《神探夏洛克》每季只有3集,每个故事相对独立。这些剧集随时可以终止,不需要美剧中生拉硬拽的大结局。

    迷你剧篇幅短小,独立性强,却格外有“观众缘”,观看时不需要前情提要,随时可以开始,随时可以结束。在英国电影学院评出的100部最佳英剧中,迷你剧占了近半数。美国网络杂志《石板》高呼“向英剧学习”,认为迷你剧是美国电视业的未来。

分享到:

 

英剧的“观众缘”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