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敌后战功赫赫,人前隐姓埋名

英国特工姐妹的“潜伏”人生

本报特约撰稿 史春树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05日   22 版)

    艾琳·“迪迪”·尼尔内

    1993年,年已七旬的艾琳·尼尔内(右二)在集中营旧址参加纪念仪式。

    杰奎琳·尼尔内

    尽管她们的谦逊与功绩不成比例,一对英国特工姐妹在纳粹占领区的非凡经历,足以令两人成为二战谍报史上的一段佳话。

    1944年夏,数以百万计的同盟国军队云集英伦三岛,旨在反攻欧洲大陆的诺曼底登陆启幕在即。而在英吉利海峡另一边,专门执掌敌后行动的英国“特别行动处”(SOE),已提前派遣数千名情报员潜入危机四伏的德军占领区,搜集情报,联络抵抗组织……

    在盟军统帅部眼中,他们是无可替代的尖兵;而在纳粹德国看来,他们不啻眼中钉、肉中刺。在这支“平均生存时间只有几个礼拜”的队伍中,有一对行事低调的姐妹,凭借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坚毅,再加上一点点好运气,立下了令多数同行相形见绌的功绩。

    敌后潜伏

    1944年7月的一天早晨,巴黎郊外一座普通的民居中,“迪迪”独自坐在无线电发报机前,十指翻飞,敲打着莫尔斯电码。这份加急电报是法国抵抗组织领导人发给伦敦的英国情报部门的。此前一个月,盟军的战靴已经踏上了阔别四年的欧洲大陆。

    就扰乱德军后方以及搜集情报而言,以“贝克街赝品”自嘲的“特别行动处”特工,承担了关键角色。为此恼怒不已的纳粹占领当局,加强了抓捕“破坏分子”的力度。无线电检测车整日在街头兜圈子,侦测可疑信号。粗略的统计显示,在沦陷区,SOE的潜伏情报员平均工作6周就会暴露,时年21岁的迪迪却坚持了5个月,发报105份。

    一旦被捕,等待她的将是监禁、酷刑和处决。迪迪完全了解这些风险。“盖世太保(纳粹秘密警察)的便衣到处都是。我一直留意橱窗中的倒影,看是否有人跟踪。”

    这份急电是如此重要,她敲完最后一个字符,才惊觉外面有人喊叫。透过缭绕的雨雾,她看到了梦魇般的场景:房子被“穿制服的家伙”团团围住。敌人察觉了无线电信号。

    迪迪明白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她迅速把发报机拆散,藏入衣柜,又抓过密码本和电报稿扔进厨灶,紧盯着它们化作灰烬。门外传来猛烈的撞击声——既然已经没机会逃生,迪迪索性调整了一下呼吸,打开房门,发觉对方的枪口就在几厘米开外。

    德国人一拥而入,翻箱倒柜,找到了发报机。迪迪被戴上手铐、塞进汽车,送往盖世太保驻巴黎总部——被捕的特工将在那里接受拷问,被送往集中营,最后走向刑场。

    审讯开始了。“为什么躲在屋子里发报?”迪迪换上一副愤怒和委屈的神色,抛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回答:她只是个打零工的,按照“神秘老板”的要求干活,不清楚电文内容。几轮交锋下来,盖世太保有点糊涂了:这个稚气未脱的女孩,为何对法国本地的风土人情对答如流,是演技太出色,还是她原本并非特工?当然,他们此刻还不清楚,艾琳·尼尔内——迪迪的真实姓名——有着特殊的身世,她的确是英国公民,却比自己的敌人更熟悉法国。

    姐妹特工

    如果不是英国作家苏珊·奥特维在新书《姐妹、秘密与牺牲》中重新发掘了艾琳的家族背景,她非同寻常的经历或许会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艾琳1923年生于伦敦,父亲杰克是医生出身的化学家,母亲马里基塔来自法裔西班牙贵族世家。作为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两个哥哥弗朗西斯、弗雷德里克和姐姐杰奎琳对她关照有加。艾琳两岁时,全家人迁居法国南部濒海城市尼斯,她和杰奎琳进入修道院学校读书。 

    1940年德军攻陷法国,尼尔内一家的平静生活一去不复返。占领军扶植的维希政府不许与英国有关联的人住在海边,他们只好搬到乡下。不久,弗雷德里克设法返回英国,报名参加皇家空军。又过了两年,已经成年的姐妹俩也告别亲人,取道中立国西班牙抵达伦敦。

    希望帮助第二故乡重获自由的两人赶到征兵站,却接连几次遭到冷遇。一番周折后,这对姐妹的简历被转到了“特别行动处”人事部门负责人塞尔文·杰普森上尉手中。后者认为,相比在枪林弹雨中拼杀,女性更适合从事秘密工作,因为“她们远比男人冷静,更具备单打独斗的勇气”;艾琳和杰奎琳精通法语,成为她们入选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她俩敢于潜回法国,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言,去执行“点燃欧陆战火”的命令吗?

    外界起初对此不太看好。艾琳当时不过20岁出头,被认为欠缺社会经验,只能先留在英国本土做报务员。杰奎琳获准去接受敌后工作培训,获得的是“头脑慢,也不够机智,不值得推荐”的评语。倒是SOE法国科主任莫里斯·巴克马斯特独具慧眼,认为杰奎琳值得信赖。

    1943年1月的某个夜晚,代号“设计师”的杰奎琳和上司莫里斯·索斯盖特登上飞机,悄然空降法国。临行前,她只对巴克马斯特提出一个要求:千万别把妹妹艾琳派往敌占区。此后,杰奎琳成了法国抵抗组织的重要外援,在各地传递情报和武器,并组织了一连串破坏行动,从炸毁生产飞机引擎的工厂、到烧毁军车、破坏铁路并窃取军用汽油,战绩可圈可点。索斯盖特不在时,杰奎琳还代理过情报小组的一把手,部下最多时有600余人。

    敌后潜伏永远是险象环生的。一次,便衣密探登门搜查,杰奎琳假装打瞌睡,骗走了对方。过了几个钟头,等到盖世太保的大队人马抵达,所有英国特工早已不知所踪。

    在旁人眼里,杰奎琳乌黑的秀发、明亮的双眸和优雅的气质堪称迷人;另一方面,与秘密行动如影随形的巨大精神压力,令笑容对她来说成为一种奢侈品。1944年4月,索斯盖特把杰奎琳送回英国,经历了一年多的历练,彼时的她变得老练沉稳,却也身心俱疲。

    在前来迎接的人群中,杰奎琳没发现艾琳的身影。她惊讶地得知,那个“缺乏城府、不守时、丢三落四”的妹妹,已经于两个月前主动请缨,奔赴自己刚刚脱离的险境。

    守口如瓶

    彼时,艾琳已进驻巴黎郊外的秘密据点多日。以“迪迪”自称的她顾不上休息,夜以继日地敲击发报机——相比上级授予的代号“玫瑰”,她更喜欢这个化名。

    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带着18公斤重的发报机乘火车外出,一名德国士兵问行李箱里是什么。“留声机。”尽管对方未起疑心,为安全起见,她还是提前下车步行前往目的地。

    随着诺曼底登陆日益临近,艾琳的工作愈发繁忙,电文内容涉及双重间谍、敌军部署、抵抗组织和瞄准英国的导弹发射场等重要情况。盟军登陆后,艾琳发现外面的风声一日紧似一日。她起了搬家的打算,本想发完最后一份急电再走,可是终归慢了一步。

    离开英国前,巴克马斯特称赞艾琳是“杰出的女星”,要她相信自己的智慧和毅力。面对盖世太保,她尽管害怕,还是决心守口如瓶。

    起初,审讯官软硬兼施。“你是间谍,你在说谎!”然而,只要对方的咆哮和殴打稍有停歇,她便强调自己对一切指控的事实毫不知情。

    审讯者把艾琳押进另一间屋子,那里面有个装满水的浴池。狱卒夹紧她的双臂,把她的头浸入冰冷的水中。嘴和鼻子都灌满了水,她开始窒息,挣扎着想要换气……突然,她被拽出水面,一边咳嗽一边喷水。盖世太保再次发问:你为谁效力?给哪里发报?艾琳一言不发。她再次被浸入水中,肺部即将爆裂之际,又被拽出水面,喘着粗气。

    “水刑”持续了几十分钟,也可能是几小时。艾琳觉得自己随时可能死去,依然暗自得意:“至少,你们什么也没得到。”事实证明,巴克马斯特没看走眼——许多特工被俘后屈服于酷刑,泄露了密码及同伴的名字,但艾琳没有,她经受住考验,向成为最后的赢家迈出了一大步。

    8月15日,距盟军解放巴黎还有10天,艾琳被送上挤满囚犯的火车,驶往德国。

    低调谢幕

    火车的目的地是地处柏林北部的拉文斯布鲁克集中营。没力气干活的囚犯被直接送往毒气室,另一些身体健康的人成了医学实验的牺牲品;嗜虐成性的狱警以折磨犯人取乐,无情的肉体摧残和食物短缺,每天都在夺走生命。据艾琳回忆,她之所以能够幸存,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亲人的思念。其间,她还和三名同样来自“特别行动处”的被俘女特工成为朋友。艾琳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法国女孩”,其他人则承认了真实身份。1945年2月,这几名同伴相继被处决。

    随着盟军推进,警卫决定把囚犯转移到莱比锡附近的另一座集中营。途中,艾琳和另外两名女囚趁夜逃进附近的森林。她自由了,但仍深陷敌占区,只能拖着被肺炎和痢疾折磨的身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风餐露宿。直到一座教堂出现在面前,她才确信自己已逃出生天。

    美军抵达莱比锡后,艾琳自报家门。美国人却对其身份将信将疑,一度把她与德军战俘关在一起。过了三个星期,英国情报人员闻讯赶到,艾琳终于被从失踪人员名单上除名。

    尼尔内姐妹重逢时,时间已过去了两年半。妹妹憔悴的神情令杰奎琳震惊。长期的监禁以及友人的死,都给她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为了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艾琳不得不一次次接受痛苦的电击治疗。此时,那个活泼、精力旺盛的女孩,已经变得异乎寻常地沉默而警觉。

    在英国军情系统内部,杰奎琳和艾琳被公认为最杰出的敌后潜伏者。不过,随着战争结束,和多数从事秘密工作的同行一样,退出现役成为她俩的归宿。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两人在公众视野里隐去行迹,外界惟一知晓的是,姐妹俩均未结婚,更谈不上儿孙满堂。

    1982年,杰奎琳因癌症病故,艾琳变得更加孤僻。1993年,在拉文斯布鲁克集中营旧址举行的纪念仪式上,她一度短暂现身,但对自己的战时经历不愿多提。

    这位谦逊的女英雄以89岁高龄过世时,身旁没有至亲陪伴。警方整理遗物时发现的一枚由法国政府授予的“英勇十字勋章”,仿佛是证明艾琳·尼尔内身份的惟一线索。参加葬礼的宾客多数是她生前的左邻右舍——这些人刚刚获悉,隔壁那名“有点古怪”的老妪拥有何等不凡的往昔。

分享到:

 

英国特工姐妹的“潜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