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帮助老人融入美国,找到归属

建“日托所”,美国救老年移民出“金笼子”

实习生 温莎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05日   20 版)

    美国兴起老年移民“日托所”

    据美国移民信息网透露, 现在该国65岁以上的老年移民约500万人,占美国4000万移民的12%。随着人数的增长,老年移民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语言不通,缺少共同文化背景等原因,移民老人在美国生活得并不快乐。

    鉴于此,美国社会和政府都行动起来,一方面,社会组织和社区建立了专门针对老年移民的“日托所”,让拥有相同文化和语言的老年移民得以聚在一起,排解孤独,获得慰藉;另一反面,政府也出台了“闪亮计划”,鼓励大学生和美国居民作为志愿者,以“一帮一”的形式,为老年移民排忧解难。

    “托老所”让移民老人更快乐

    第一天来到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的“爱心成人护理中心”时,91岁的默罕默德·拉霍沃就遇见了自己80年前在德兰黑的同学——已经96岁的阿里·阿美莉。尽管当时拉霍沃的头发差不多掉光了,还倚在一辆助行器上,阿美莉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他和小时候一样,”阿美莉开玩笑说,“没什么表情,不笑也不哭,还是不爱说话。”看到老同学,拉霍沃看上去心情很好,“是呀,我就是这样的人,尽情地说吧。”他答道。

    拉霍沃喜欢这里,对他来说,去普通的老人中心,吃着美国食物,听着美国歌曲和笑话,比待在家里更孤单。而这里不仅供应伊朗特色食品,安排定期身体检查,还提供波斯语讲座,让他感觉就像回到家乡一样放松。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家爱心护理中心是去年6月新开张的,在华盛顿地区,越来越多类似的老年移民“日托中心”正在逐渐兴起,它们大多设施完善,每一家都有特定文化和种族特色,以迎合那些晚年才搬来美国、没来得及融入美国社会的老年移民的需求。老年人们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参与活动,晚上则回家享受家庭生活。他们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社会存在感。

    64岁的华裔老人李兰玉(音译),来到美国后一直在照顾孙女。去年,她在盖瑟斯堡发现了“中美交流促进中心”,那里每周两次组织来自中国的老年人唱歌、跳舞、做手工,中午再一起吃中国菜。“我在这里已经有了许多朋友。”她说,“今天来的时候,我告诉儿媳妇,我必须去那里,我太想念大家了。最后她不得不同意了,放了我一天假。”

    该中心是薇薇安·薛专门为中国老年移民创立的。现在,随着需求量增大,她已经在蒙哥马利附近开设了10家门店,有约2700名老人会员。在这里,老人们一起读中文报纸、打麻将,普通话和广东话是主流语言。

    国际长青联盟网站报道了西雅图的“日经庄园”,这里是专为日本移民老人准备的“托老所”,味噌汤、荞麦面、红姜和烤茶会出现在每天的午餐菜单里。

    82岁的藤井玛丽在来这里之前,曾去过另外一家美国式老年中心,但她感到非常不自在,无论是文化还是语言上。现在她在这里交到了好朋友,80岁的山下富子,她们在闲暇时间一起参阅佛经。“我们都老了,很开心能有这样的地方存在。”玛丽说。

    老年移民生活在“金笼子”里

    美国移民信息网援引了移民政策研究所人口统计学家巴塔洛瓦的统计数据,在1990到2010年间,来美国的老年移民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从270万涨至500万人,约占美国4000万移民中的12%。

    报道分析老年移民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移民浪潮来美国的中年人逐渐步入老年;其次,年轻移民的数量大量增加,按照政策,一旦他们成为美国公民,就可以将父母接来,老年移民的数量也就随之增长。

    《纽约时报》称:“老人是现在美国增长最快的移民群体之一。”在美国,老年移民数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墨西哥、古巴、菲律宾、中国香港、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印度、韩国和越南。在1970到2010年间,65岁以上的欧洲老年移民下降了近一半,而出生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群体却增长了10倍。

    大部分随着孩子来到美国的老年移民都已在国内退休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具备在美国生存的基本条件,他们不懂英语,不会用电脑,想要出门时没有国际驾照,而子女为了生活忙碌奔波,也没有时间照顾他们,他们的生活被完全隔离了。

    对此,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和人类学教授朱迪·特雷斯称:“许多移民老人连最简单的英文拼写都不会,所以连加入犯罪团伙的机会都没有,没有人会担心这些老奶奶老爷爷会抢他们的饭碗。”

    “中美文化促进中心”的薇薇安指出:“老年移民中的大多数都生活得并不开心,在退休后,他们离开祖国和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美国帮助照顾孙辈。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没有朋友,没有倾诉的对象,非常孤独。”

    美国雅虎新闻网则将这些老年移民的生活形容为在“金笼子”里过日子。由于语言不通,又受到郊区地广人稀的影响,老年人在这里找不到价值,对子女来说,年长的父母就是免费的保姆。

    而随着老年移民群体的逐渐扩大,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老年医学部的社区发展总监杰·怀特说:“我们看到一个趋势,更多的老年中心开始注意老人的精神层面,用更多的精力来塑造文化气氛。”

    政府参与,志愿者出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中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除了针对单一文化族群的活动中心外,美国弗雷特南部还出现了“多文化老年活动中心”。相较于私人承办的托老所,非盈利组织和政府也开始关注到移民老人的精神需求。

    周三,“多文化活动中心”里的卡拉OK房中放着几十年前的韩国流行歌曲,老年人哼着歌,摇晃着身子,用手打着节拍。另一间活动房中,老奶奶们围着桌子意气风发地打着花牌,老爷爷则锁紧眉头,下着韩国象棋。

    周五,这里的音乐改成了奔放的西班牙舞曲,屋里飘着西班牙特色饭的香味。原来,这里每周轮流为越南、菲律宾、中国和西班牙的老年移民组织活动。

    该中心成立于2008年,“我亲眼见证这里的老年人日益增多。”中心的社会服务总监鲍勃·奎克说,“如今,无论主题是什么,每次活动都有大约90人来参加,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

    鲍勃介绍说,非盈利组织为这里支付部分运营经费,大约是1400万美元(约合8600万元人民币)一年。剩下的大部分资金来自米西县政府以及米西县联合公益基金,而这里的工作人员多为志愿者。

    不仅是公益组织和地方政府,美国联邦政府也在努力帮助老年移民过上更快乐的生活。从2011年起,美国政府就开始推行名为“闪亮计划”的助老项目。该计划最早在费城实施,当地的在校大学生或退休美国居民以“一对一”的形式帮助老年移民学习英语、融入美国文化,并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对于该项目的实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评价:“老年移民在美国感到孤独,现在我们正在倾尽全国之力,让他们在城市感到爱。”目前,“闪亮计划”已经在美国8个州推行,9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大约4万名移民老人提供帮助。

    在此过程中,志愿者们同样收获良多。2013年2月,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闪亮计划”的负责人莱尔曼获得了总统公民奖章,她在获奖时说:“很高兴能有机会建造这样一座桥梁,在关怀老人的同时,将责任传递给年轻人,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分享到:

 

建“日托所”,美国救老年移民出“金笼子”
马来西亚:侨民破坏国家形象将禁止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