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毒生姜为何敢“不出口只内销”?

○舒圣祥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08日   03 版)

    山东潍坊姜农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遭曝光。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心知肚明,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他们自己根本不吃。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与出口姜的严格管理不同,内销姜对农药残留实行的是抽查制度,一年抽查不了几次,无论是做内销姜生意的姜贩还是农户,对这种抽查都不太担心。(5月6日《新京报》)

    对于这样的新闻,公众真的已经“审丑疲劳”了,毒生姜似乎算不得什么大事;“自己根本不吃”的做法此前在新闻中也不鲜见。不过毒生姜的新闻真正刺痛我的,不是姜农为了增产无所不用其极,而是毒生姜不出口只内销的残酷事实。它让我们如此清晰地看到,公众食用安全食品的权利与监管部门严格负责的监管,两者之间是何等地紧密相关。

    为什么毒生姜不出口?不是因为姜农善待外宾歧视同胞,而是因为毒生姜根本通不过国外的农药残留检测,使用剧毒农药即使能增产也是白增产,非但不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还会蒙受损失;相反,国内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抽查制度一年也抽查不了几次,而且检测是自己送样品,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姜送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在暴利的驱使下,缺少监管兜底的市场,廉价的良知根本无法生存。

    国家质检总局的高官曾经说过,“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所以食品生产企业当前应加强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毒生姜不出口只内销的事实,却又从另一个方向告诉我们,安全的食品首先必须监管出来,以此兜底然后才可能生产出来。因为,文明的制度约束人性,落后的制度放纵人性。暴利诱惑之下的人性弱点总是趋同的,所以跨国企业在中国同样频出质量问题,中国出口欧美食品的合格率却接近100%。

    不少国家是“一流内销二流出口”,我们的现状似乎正好相反,“一流出口二流内销”。毒生姜不出口只内销,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因为监管不严,因为质检不力,因为标准低下,甚至是因为寻租交易,我们规模世界第一的庞大消费市场,却没能为消费者赢来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和安全感。这需要我们反思。

    毒生姜不出口只内销,与其说是对国内消费者的歧视,不如说是对国内监管者的藐视。老鼠多固然是老鼠的问题,但同样也是猫的问题。猫不会捉老鼠,老鼠焉能不多?有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监管,就有什么样的食品、什么样的市场,这原是基本的规律。毒生姜不出口只内销,在消费者看来固然悲哀透顶,对监管者而言,则必须进行问责和反思。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分享到:

 

民主国家应率先保护言论自由
毒生姜为何敢“不出口只内销”?
盗版字典进校园需要给社会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