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文物“回家”路漫漫,古迹变“残”难重建——

治愈文物“战伤”:“最少要100年”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08日   11 版)

    叙利亚博物馆中因战争被盗走的一个雕像和一幅马赛克壁画。

    2008年4月,伊拉克的工作人员正拿着叙利亚政府归还的古巴比伦文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的《海牙公约》中规定,“对任何民族文化财产的损害,都是对全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害,因为每一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皆有贡献。”

    战争对文明和文化造成的伤痛,要用多久才能治愈?美国全球遗产基金会主席丹尼尔·索尔认为,最少需要100年。

    为追回文物,不惜向走私者购买

    为了重获丢失的国宝,伊拉克第二大博物馆——苏拉曼尼亚博物馆,不惜向走私分子“购买”被偷走的文物。

    这座博物馆坐落在半自治的库尔德斯坦北部,为了让展柜再次“丰盈”起来,博物馆的管理层万般无奈之中出此下策。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这一举动被国际社会和伊拉克艺术界批评为“病急乱投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苏拉曼尼亚博物馆项目的负责人斯图尔特·吉布森说,“UNESCO和其他国际博物馆组织的原则是,不从偷东西的人手中买回藏品,因为那会鼓励偷窃。这个原则没有商量的余地。”

    吉布森透露,虽然在国际组织看来,这个决定“大胆而且疯狂”,但库尔德人似乎非常固执,因为苏拉曼尼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发现,它非常有效。

    购买决定公布后,一位走私者很快拿出了“珍藏”的苏美尔人手写文稿,是巴比伦时期的文物。这正是该博物馆遗失的藏品。走私者要价600美元,博物馆负责人欣然付款。

    伦敦亚非学院的中东问题专家法鲁克·阿尔拉力告诉CNN说,这个小纸片上记载着目前发现的关于民主的最早论述,大概出现在公元前1800年到公元前900年之间。他说,“最讽刺的是,3000年后,伊拉克仍在寻求民主之路。”

    苏拉曼尼亚博物馆另辟蹊径的“寻宝”方式,让其他国家的同仁瞠目结舌。多数丢失珍宝的博物馆都在等待国际社会和国际刑警组织将藏品送上门来。

    UNESCO官员松浦是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项目负责人。阿富汗战争开始后,失窃的文物数量直线增长。但松浦却很乐观,“很多相关的个人和组织是为了暂时保护文物的安全才收留了古董,一旦新的博物馆修好,人们就会自动归还文物。”

    但有人认为,将窃贼和走私贩手中的艺术品夺回来,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此外,一些私人收藏家也不会拱手让出高价买到的珍品。

    文物“回家”,可能需要100年

    为追回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战乱国家的文物,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援助。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2008年4月,叙利亚政府将701件文物归还给伊拉克,这些都是在2003年那次轰动世界的博物馆盗窃案中失窃的珍贵文物。销赃者在将文物偷运出境时被叙利亚警方逮捕,当时发现的文物装满了17个箱子,其中有大量金子做成的项链、匕首、陶器。

    无独有偶,2012年2月2日,德国归还了45件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其中包括亚速人皇宫中的宝石和苏美尔人的战斧。这些文物被德国政府在私人拍卖会上没收并充公后,被交还给了伊拉克政府。德国的法律规定,1990年后走私获得的伊拉克文物必须交还给伊政府。

    伊朗英语电视台Press TV称,经过10年的努力,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现已收回13.3万件丢失的文物。

    馆长哈桑告诉NBC,有些归还的文物是赝品,因为真品上有博物馆打上的序列号;还有一些是最近刚被挖掘出来的文物,显然来自战争期间的非法挖掘。

    对那些“丢失”的叙利亚文物,丹尼尔·索尔对福克斯新闻网说,“这些东西不会呆在大马士革或阿勒颇的房子里,它们显然被偷运出国,进入了地下艺术品交易网络。”“艺术品最终会在收集者和金钱聚集的地方现身,”索尔说。“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感兴趣的主要是欧洲人和俄罗斯人,中国人对此就没什么兴趣。”

    巴基斯坦考古学家艾哈迈德·达尼说,多数从阿富汗偷走的文物都取道巴基斯坦流向世界,虽然两国都签署了197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协定》,但仍无法阻止文物走私日益疯狂。“自塔利班控制了赫拉特后,大量的古董开始涌向巴基斯坦。”达尼称,买家主要是外交官,因为普通的巴基斯坦人无法负担其高价。

    根据索尔的经验,假以时日,这些艺术品会逐渐物归原主。在如今的信息库和打击贩卖艺术品的刑警帮助下,找回失窃品的希望会更高。不过他估计,可能需要100年以上,才能让战争中失窃的文物全部“回家”。

    “残废”了的古迹无法重建,也断了当地人的生路

    文物可以归还,但是历史遗址却无法重建。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历史学家艾玛·坎利夫认为,阿勒颇老城受到的破坏,多数无法修复。

    坎利夫一边在叙利亚考察,一边记录该国文物的破坏情况。这份并不光荣的记录长达200页,其中大多数都是无法修复或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掩盖的创伤。

    反对派公开要求政府军为破坏历史古迹负责,因为后者让这些曾经的旅游胜地变成了战场。叙利亚当地的活动家,也在控诉阿萨德政权破坏了12世纪的阿莫奇城堡,福克斯新闻网称,在2012年3月的战役中,政府军用推土机把它的所有墙壁都推倒了。

    美国《环球邮报》在报道中说,“交战双方中都有有识之士,知道这些古迹的重要性。相信文化部的人为了保护这些遗迹,尽了最大努力。但我们也不知道他们能做多少,毕竟他们依赖的政府正是炸毁这些古迹的始作俑者。”

    BBC报道,叙利亚民众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破坏,都非常痛心。对他们来说,这些遗迹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很多人的谋生之道。和平时期,旅游业是叙利亚的支柱产业。叙利亚人仍然盼望着,战争结束后,游客还会重新回来,为这个国家带来财富和尊重。文物古迹的“伤残”,磨灭了他们的希望,也断了他们的生路。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深受战争之苦的阿富汗。UNESCO的2013年计划中,包括修复阿富汗战争中受摧残的建筑,比如喀布尔博物馆、贾姆尖塔、皮亚达清真寺等10处在战火中受损的古迹。但关于它们“是否该修复、该如何修复”,却在阿富汗国内引起了争论,至今仍没有结论。    

分享到:

 

治愈文物“战伤”:“最少要100年”
保护文化遗产,世界各国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