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迅猛,中国车企在俄逆袭
○本报记者 陈楚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17日
48
版)
|
中国自主品牌在俄罗斯的汽车工厂 |
当中国大部分地区悄然踏入温暖的春季,北方邻邦俄罗斯依旧寒冷。即便如此,在俄罗斯经历过严酷“寒冬”的中国车企,却开始感受到丝丝暖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显示,今年3月,汽车企业出口为8.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其中俄罗斯市场表现突出,成为中国汽车出口主要目的国。
欧洲商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虽然俄罗斯今年3月轻型车销量出现4%的同比跌幅,第一季度增长不足1%,但中国车企总体表现突出,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吉利、长城第一季度销量分别为4261辆和4685辆,增幅达54%和71%;奇瑞也同比增长22%,达4157辆。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车企在曾经的伤心地再度崛起,于2013年“逆袭”俄罗斯车市?
这首先归因于中国汽车产品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前,多数中国车企一直将外资厂商未涉足的、4万元左右的低价位车作为出口俄罗斯的主力产品,并从当地经销商得到以低端、简配、低价格的建议和需求,这不仅对品牌有伤害,还令当地政府感到中国汽车对俄本土车企形成了威胁,导致汽车和进口零部件关税增加,迫使中国车企退出或另谋出路。
如今,以吉利为例,它在海外的畅销车型是与外资厂商存在激烈竞争的、10万元左右的中型轿车EC7。吉利汽车CEO桂生悦表示,“国外客户从最初就接受了我们的汽车。”
去年,吉利海外销量突破10万辆,旗下帝豪品牌已成为出口主力,占海外销售总量的三成。而在俄罗斯,吉利销量超过两万辆。而在乌克兰,吉利帝豪也已成为畅销车。随着供货价格的上涨,以吉利、长城为首的中国车企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
其次,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取得成功得益于本土化。经过2008年的税率壁垒“阻击战”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始重新审视俄罗斯市场。
长城汽车国际销售部总经理邢文林认为,“投资俄罗斯的风险非常高。主要是政策方面,由于新老法律体系并存,有很多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虽然长城在俄与韩系品牌定位相同,但与俄罗斯本土产品的直接竞争是必然的,这可能会遭到当地企业、行业的抵触。
作为最早进入俄罗斯的企业,长城2006年就在俄罗斯建设了组装厂。今年7月,长城旗下另一家年产6万辆汽车的合资工厂预计在俄投产,其本土化战略将得到进一步推进。邢文林透露,该厂完全释放产能后,年产将达到8~9万辆。
因为在俄罗斯销量飙升,吉利也有了建设新工厂的计划。吉利控股集团负责公司出口业务的副总裁张林曾表示,将酝酿对俄罗斯工厂追加投资,以提高吉利在俄产量。如今,这一计划已正式提上日程。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逆袭表明,自主汽车品牌已经意识到汽车出口不能盲目扩张,而是要在战略上确认重点海外市场,提前做好策划和产品准备;将市场看作资源,在能力不足、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储备,避免盲目、快速进入对品牌产品造成损害,以致后期付出沉重代价。这也为未来中国车企进军欧美发达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当中国大部分地区悄然踏入温暖的春季,北方邻邦俄罗斯依旧寒冷。即便如此,在俄罗斯经历过严酷“寒冬”的中国车企,却开始感受到丝丝暖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显示,今年3月,汽车企业出口为8.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其中俄罗斯市场表现突出,成为中国汽车出口主要目的国。
欧洲商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虽然俄罗斯今年3月轻型车销量出现4%的同比跌幅,第一季度增长不足1%,但中国车企总体表现突出,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吉利、长城第一季度销量分别为4261辆和4685辆,增幅达54%和71%;奇瑞也同比增长22%,达4157辆。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车企在曾经的伤心地再度崛起,于2013年“逆袭”俄罗斯车市?
这首先归因于中国汽车产品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前,多数中国车企一直将外资厂商未涉足的、4万元左右的低价位车作为出口俄罗斯的主力产品,并从当地经销商得到以低端、简配、低价格的建议和需求,这不仅对品牌有伤害,还令当地政府感到中国汽车对俄本土车企形成了威胁,导致汽车和进口零部件关税增加,迫使中国车企退出或另谋出路。
如今,以吉利为例,它在海外的畅销车型是与外资厂商存在激烈竞争的、10万元左右的中型轿车EC7。吉利汽车CEO桂生悦表示,“国外客户从最初就接受了我们的汽车。”
去年,吉利海外销量突破10万辆,旗下帝豪品牌已成为出口主力,占海外销售总量的三成。而在俄罗斯,吉利销量超过两万辆。而在乌克兰,吉利帝豪也已成为畅销车。随着供货价格的上涨,以吉利、长城为首的中国车企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
其次,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取得成功得益于本土化。经过2008年的税率壁垒“阻击战”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始重新审视俄罗斯市场。
长城汽车国际销售部总经理邢文林认为,“投资俄罗斯的风险非常高。主要是政策方面,由于新老法律体系并存,有很多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虽然长城在俄与韩系品牌定位相同,但与俄罗斯本土产品的直接竞争是必然的,这可能会遭到当地企业、行业的抵触。
作为最早进入俄罗斯的企业,长城2006年就在俄罗斯建设了组装厂。今年7月,长城旗下另一家年产6万辆汽车的合资工厂预计在俄投产,其本土化战略将得到进一步推进。邢文林透露,该厂完全释放产能后,年产将达到8~9万辆。
因为在俄罗斯销量飙升,吉利也有了建设新工厂的计划。吉利控股集团负责公司出口业务的副总裁张林曾表示,将酝酿对俄罗斯工厂追加投资,以提高吉利在俄产量。如今,这一计划已正式提上日程。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逆袭表明,自主汽车品牌已经意识到汽车出口不能盲目扩张,而是要在战略上确认重点海外市场,提前做好策划和产品准备;将市场看作资源,在能力不足、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储备,避免盲目、快速进入对品牌产品造成损害,以致后期付出沉重代价。这也为未来中国车企进军欧美发达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