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马来西亚:棕榈树不荫庇外来劳工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17日   16 版)

    马来西亚棕榈种植园里的小劳工

    马来西亚棕榈油炼油厂里的工人

    马来西亚一家棕榈油炼油厂

    棕榈油出口给马来西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但说到在棕榈种植园里辛苦劳作的外籍劳工,滔滔不绝的马来西亚人就沉默起来。

    “对我来说,没有别的选择”

    戴着棒球帽的莱昂纳利·马库斯抬起头,眯着眼睛扫视树上的棕榈果。一串火红的果子闯入眼帘,他取下挂在肩膀上的铝制长镰刀,钩在树杈上,调动起17岁身体的全部肌肉,使出吃奶的力气向下拉。

    树枝摇曳,鸟儿惊呼着逃离,果子跌落在地上。马库斯将果子一一拾起,放在他生锈的手推车里,然后擦一把汗,走到下一棵树前。

    极度炎热的天气里,马库斯在巨大的棕榈树之间吃力地走着,单薄的身影分外引人注目。

    过去5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

    马库斯是印度尼西亚人,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劳工父母到了马来西亚。一开始,他在当地一个非营利组织办的学习中心上课,但由于没有身份证明,他不能继续读中学。

    无奈之下,马库斯来到父母所在的种植园劳作,一天能赚大约7.5美元。“对我来说,没有别的选择。”他告诉美国《大西洋月刊》。

    对马来西亚政府来说,莱昂纳利·马库斯并不存在。在棕榈油生产的中心地带沙巴州,像马库斯一样没有“身份”的印尼孩子超过5万名。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棕榈油产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成千上万名菲律宾工人到这里“淘金”。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依然没有取得合法的身份证明,他们的孩子同样如此。

    过去两个月,沙巴州劳工的生活变得愈加艰辛。

    2月9日,自称隶属“苏禄王朝皇家安全部队”的100多名菲律宾籍武装人员潜入沙巴州拿笃,称这一地区归他们神秘的统治者所有。血腥的对峙持续数周,造成70多人死亡,更多的人流离失所。

    在清除武装分子残余的过程中,马来西亚军队被指侵犯了外籍劳工的人权,许多菲律宾劳工为了自保,乘船逃离。

    “这里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25年前,沙巴州拿笃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白天,醉汉在破烂的人行道上踉踉跄跄地闲逛。到了黄昏,人人闭门不出。海盗曾持枪闯入这里惟一一家银行,踏着一地的尸体,扛着成袋的现金扬长而去。

    这样的记忆,与而今席卷当地的迅猛发展格格不入。过去15年,这里的人口增长了一倍,市区房地产的价格翻了两番,崭新的商务酒店、快餐店闪闪发亮,新修的公路上停着巡警车。一个交通繁忙的环岛中,矗立着镀金的棕榈树雕塑,这是当地政府主导经济快速发展的象征。

    “这里曾是个艰苦、原始的地方,生活与现在完全不同。”58岁的社区领袖塔姆·本·因顿说,街头暴力和停电已经是相当遥远的记忆。

    因顿和一群朋友坐在新近流行的印度茶馆里,一边品尝奶茶和萨莫萨三角饺,一边热烈地讨论足球。他的两个孩子刚从沙巴州首府哥打基纳巴卢回来,借着经济繁荣的势头开创自己的事业。

    “这里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因顿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生意特别好。”

    拿笃南部,油罐车夜以继日地将棕榈油送到国有炼油厂。当地官员希望,随着海外需求的激增,正在建造的深水港能帮助这个地区成为生物柴油的全球顶级出口区。政府计划,到2020年,让棕榈树的种植面积达到如今的两倍。

    沙巴州的棕榈油产量占整个马来西亚的三分之一。像因顿一样,拿笃的居民随时准备迎接更加光明的图景。

    由于价格低、保质期长,棕榈油在今天颇受青睐。从化妆品到糖果,美国超市货架上超过一半的产品含有棕榈油,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世界第二大棕榈油出口国马来西亚。欧洲各国和美国政府纷纷出台新法规,逐步淘汰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加大了对棕榈油的需求。

    2011年,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凭借出口棕榈油和棕榈油产品赚了270亿美元。

    棕榈种植园的面积越来越大。

    “我们有责任照顾自己的孩子”

    话题一转到在棕榈种植园里辛苦劳作的外籍劳工,咖啡馆桌边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而尴尬,滔滔不绝的马来西亚人沉默起来。

    马来西亚人不愿意从事卑微、繁重的种植园工作,但仍然抱怨外国人带来的麻烦:移民导致骚乱、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当地人就业前景等。

    “外国人必须受到控制,他们正在窃取工作机会……那些没有证件的人应该被踢出马来西亚。”50岁的承包商阿南·安格库特毫不避讳地说。

    据新加坡《商业时报》报道,马来西亚因为巨大的劳动力缺口损失了相当的潜在出口和税收收入。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估计,至少需要尽快再雇用4万名工人。许多种植园主都在推行机械化生产,为工人提供更好的待遇。但由于缺乏激励,很多人离开该国,到印尼正在发展的棕榈种植园工作。

    沙巴州首席部长助理、议员曼苏尔告诉《大西洋月刊》,棕榈油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提到棕榈种植园常年需要劳工时,他说,外籍劳工“应该把孩子留在家乡”,否则会给马来西亚增加“额外的负担”,“我们有责任照顾自己的孩子”。

    按照规定,马来西亚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有没有身份证明。但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加,沙巴州320万人口中,近三分之一都是外籍劳工,政府不再愿意为全民教育付钱。

    “如果你为劳工子女提供教育,当地的孩子就亏了。”工人权利组织“妇女力量”的项目主管艾吉利·费尔南德斯表示。

    换句话说,保障外籍劳工子女的权益,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民心。大选将在几个月内到来,没有人愿意在投票箱前付出高昂的代价。

    她希望兄弟姐妹都能上学

    托本·魏尼恩是个身材高大的丹麦人,皮肤白得跟赤道附近的大太阳很不协调。20多年前,他旅游来到马来西亚。

    1990年,魏尼恩和几个朋友一起为70名种植园里的孩子提供教育。他创立的“人道儿童互助社”建立了128个学习中心,为超过1.2万名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没想到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魏尼恩说。

    学习中心为孩子们讲授小学课程的主要科目,一日两餐的费用和教师的工资加起来,每个学生每月的成本大约是13美元。魏尼恩说,教育的目的是“确保他们拥有超越种植园的未来”、“不成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最终造福国家。

    但在一些地方,过高的物流成本制约了学习中心的建设,孩子们没有选择,只能去种植园工作。魏尼恩尽了最大努力,也只照顾到了沙巴州地区五分之一的孩子。即使是那些有幸获得一定教育的孩子,一旦成年,命运也几乎不会有所改变。

    距离拿笃约一小时车程的偏僻小种植园里,18岁的法蒂玛·宾蒂忧伤地凝视着窗外无穷无尽的迷宫般的树木。一年前,她因为路程太远和缺钱,不再去学习中心上课。她没有证件,不能进城,害怕自己被警察抓起来,害怕承担比全家人一年挣到的钱还要多的罚款。被驱逐出境、与家人分离,对宾蒂来说更是不可想象。

    雨淅沥沥地落下,宾蒂在走廊的围栏上敲着磨得光秃秃的粉红色指甲。她想成为一名医生,渴望回到教室里。她希望兄弟姐妹都能上学,“这样他们就能阅读和计算了”。

    然而现在,她不得不待在父母身边,砍下并清理多余的棕榈枝,从黎明一直到黄昏,努力挣着每一分钱。

分享到:

 

马来西亚:棕榈树不荫庇外来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