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4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孤苦、心酸

印度有座“寡妇城”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03日   21 版)

    印度宗教圣地维伦达文是印度神话中神灵的居住地,然而由于宗教和文化的原因,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名寡妇,因此也被称为印度的“寡妇城”。□图片来源 CFP

    印度有个城镇,名为维伦达文,它有个别称,叫做“寡妇城”。在这个与浪漫爱情紧密联系的朝圣圣地,居住着上千名寡妇。她们或是被家庭抛弃,或是一直孤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中还有人不惜千里跋涉来到这里。但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徒步跋涉千里,数千寡妇前往“寡妇之城”

    42年前,由于印度孟加拉地区与孟加拉国边境一带局势紧张,年轻的吉奥莉·达斯跟着丈夫背井离乡,来到印度北部的维伦达文镇一起生活,并生了3个女儿。此后不久,吉奥莉的丈夫抛妻弃女而去,为了生计,3个女儿刚满10岁就出嫁了。

    过去的15年,吉奥莉就独自生活在维伦达文镇,在寺庙中吟唱虔诚的歌曲,赚取几个硬币的报酬。和成千上万的印度寡妇一样,吉奥莉与现实世界隔绝了一切联系,将余生都奉献给了神,虽然这并非她心甘情愿。

    赛义夫·阿里·达斯只有60岁,但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得多,就连走路都已经蹒跚不已。她在12年前去世的丈夫是个酒鬼,女儿病死在医院中,儿子也因为土地纠纷而死于一场谋杀。

    最后一个亲人离开后,赛义夫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生活的她倍感孤独,于是慕名来到这个听说很“安全”的地方——维伦达文。

    桑蒂也住在维伦达文镇,她比赛义夫大20岁,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独自一人把4个孩子拉扯大,吃了不少苦头。然而,儿子结婚后,她被自己的儿媳赶出了家门,理由是养活整个家庭的人是丈夫。“既然你没有丈夫,那就必须得自己养活自己。”儿媳这样说。

    年过60的戈文达·达斯已记不清自己在这里居住了多少个年头,但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却依然历历在目。

    她出身在加尔各答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结婚后第二年,丈夫就因为肺结核离开了人世。随后的近30年里,戈文达每天都在夫家不停地辛苦劳作,却受尽虐待。终于有一天,身无分文的她决定踏上开往维伦达文的火车,成为这里万千寡妇中的一员。

    像所有来到这里的寡妇一样,她将自己的姓氏改为“达斯”,印地语中意为“奴仆”。以此来表示自己愿意终身虔诚侍奉神灵,与夫家断绝一切联系。

    跟她们一样,数千名寡妇正在艰难地向着这个小镇进发,像一场声势浩大的逃亡。其中多数人,来自印度西部孟加拉地区。她们远离朋友和孙辈,徒步跋涉逾1000英里(约合1600公里),只为迁往这个被称为“寡妇之城”的小镇。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仅在维伦达文镇,就有超过6000名寡妇聚集,而周围的乡村里,还有更多,总人数可达万人。

    维伦达文成为寡妇聚集地,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但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这里会对全印度的寡妇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 

    这座神灵之城展现在寡妇面前的,只有黑暗和冷酷

    即使是在遍布圣地和朝圣之所的印度,坐落于亚穆纳河畔的维伦达文,依然可以被称之为当之无愧的神圣之地。很少有哪个地方,能像这个距德里只有几小时车程的小镇一般,与神灵产生如此深刻的联系。

    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创造之神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黑天,就出生在维伦达文附近的树林里。在这里,这位诸神之首、世界之王化身成为吹笛子的魔术师,并与美丽神圣的牧女罗陀坠入爱河。

    黑天和他青梅竹马的恋人的名字,被维伦达文的每个人挂在嘴边反复念诵。当每一位朝圣者来到这个庙宇鳞次栉比的小镇上,在古庙四周匍匐参拜,踏上石阶,沐浴圣水之时,都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心。

    然而,展现在成千上万逃亡到此的寡妇面前的,却是这个城市最黑暗、冷酷的一面。

    黑天与罗陀的爱情故事,如今被印度人视为伤风败俗。这个充斥着罗曼蒂克色彩的小镇里,神灵的“奴仆”们却在街道上过着悲惨的生活。

    花一点时间观察庙宇前进进出出的朝拜者,不必费太大功夫,就会发现,寡妇们就藏身其中。

    来到这里的寡妇,固然不乏虔诚的朝圣者,只想把生命中余下的岁月都奉献给黑天和罗陀。但更多人到这里,仅仅是为了逃离野蛮残暴的家庭。

    许多寡妇不仅失去了收入来源,还遭到整个村庄的排斥驱逐,孤身一人倍感寂寥。有人被夫家赶走,以掠夺本该属于她们的遗产;也有人像桑蒂那样,被自己的儿子、儿媳像丢包袱一样,狠狠甩出了家门。

    但在这里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许多来自孟加拉地区的寡妇发现,周围到处都是说印地语的人,就好像来到外国一样。有的人心怀怨愤,另一些则恐惧崩溃。

    每天一大早,吉奥莉、戈文达们会和自己的同伴一道,从住处走1公里远,到庙里和着乐器唱诵印度教的祈祷经文,晚上睡觉前,再重复一遍早上的路,每天一共要唱6个小时。

    通过这份“工作”,每个月,寡妇们可以从当地庙宇那里获得125卢比(约合2.7美元)的生活补贴。

    因为是寡妇,她们只能穿白色素服,不能佩戴任何首饰,时常可见历经岁月风霜的老妇人向路人乞讨。在印度这个“乞丐都有鼻钉”的国家,她们的社会地位连乞丐都不如。

    正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所说,维伦达文的寡妇们“生活在耻辱之中”。

    很多人认为,看一眼寡妇都是极为不祥的

    一座小庙里,青年志愿者们搅动着成堆的米饭和达尔(用香料、小扁豆煮成的印度菜),寡妇们则盘腿坐在院子里的地上等待。她们三三两两地聚作一团,彼此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这些年轻人,是来自德里的非政府组织Maitri的成员,专门为一些寡妇提供食物和栖身之所,但他们的力量有限,仍有许多寡妇需要靠乞讨才能租得起一个栖身之地。

    政府也修建了4处供朝圣者们交流的修行处所,一些寡妇栖居于此。为了帮助那些年仅二三十岁的年轻寡妇,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将她们安排到服装厂等地工作,帮助她们重新回到社会。

    印度社会不同寻常的一面在于,政府尽管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他们更希望外界对此不闻不问。政府和朝圣者们可以使这些从家庭中逃难出来的女人们免受饥饿,却难以消除孟加拉地区存在的不公现象和长久以来的迷信。

    在印度的家族文化中,女人在家里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几乎相当于是丈夫的附属品。丈夫死后,她们的生活也与死亡相差无几。如今,寡妇们已经不会在丈夫的火葬柴堆前迷失自我,但她们的生活依然充满艰辛。

    在周围人眼中,寡妇就是不祥的动物,不能再婚,不能穿鲜艳的莎丽,每天祈祷几个小时,才能吃到别人施舍的剩饭剩菜。很多人甚至认为,连看一眼寡妇都是极为不祥的。

    一些寡妇声称,即使是在维伦达文,当地人对待她们也十分粗暴,只有朝圣者才愿意为积攒功德而施舍她们。

    寺庙前往往放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可供选择的捐赠类型。一些所谓的慈善家,将这些赤贫的女人当做“招揽业务的诱饵”,以吸引朝圣者和游客们“捐钱”。当这些好心人没有足够的现金时,“慈善家”甚至会带他们到附近的商店刷信用卡。

    一位曾经到访维伦达文的朝圣者告诉《印度人报》,他发现,寡妇们死后,尸体会被切成块,然后装在黄麻袋中处理掉。

分享到:

 

印度有座“寡妇城”
印度经济奇迹并未惠泽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