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hahidi是几个肯尼亚人自发创建的非营利性危机预警平台,致力于通过普通人的眼睛见证危机并拯救生命。
如果没有5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骚乱,Ushahidi或许永远不会诞生。
Ushahidi是肯尼亚一家拥有23名雇员的非营利软件组织,办公地点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座时尚的建筑里。
“开始是个协作的项目,如今成了一个实体机构,这是非常可喜的。”35岁的执行董事洛蒂奇告诉法新社。她微微提高了嗓音,以盖过身后酒吧里的嘈杂。
如果没有5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骚乱,Ushahidi或许永远不会诞生。
通过普通人的眼睛见证危机
2008年1月18日,当地时间凌晨4点53分,肯尼亚的博客用户朱莉安娜·洛蒂奇在推特网上写道:“在nbl镇,我能闻到空气中催泪瓦斯的味道了。”
这条信息迅速融入了Ushahidi灾难预警平台的信息海洋,并一点点完整和清晰起来,勾勒着肯尼亚选举后骚乱的真相。
后来,洛蒂奇成了Ushahidi的项目总监。这个由几个肯尼亚人自发创建的非营利性预警平台,见证了这个传统东非国家的动荡和繁荣。
2007年年底,肯尼亚举行总统选举,侨居南非的律师、博客用户奥瑞·奥克洛回国投票。选举中的争议让肯尼亚陷入动荡,一场让50万人流离失所、1500人失去生命的骚乱开始了。
从亲朋好友口中,奥克洛不断听到令人不安的消息,抢劫、强奸,甚至谋杀,但在政府和官方媒体的宣传中,肯尼亚永远是一片风平浪静的太平盛世景象。
奥克洛在自己的博客Kenyan Pundit上记录了亲眼目睹的一件事:政府因干涉主流媒体报道引发了暴力冲突。
很快,奥克洛遭到威胁,不得不返回南非,但她发在网上的信息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了暴力事件的人们,向她发送了大量邮件,她开始收集证据、鉴定真伪,尽可能拼凑出真实而完整的事件原貌,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录下来,迅速更新。
邮件像雪片般飞来,海量信息很快超出了奥克洛处理的能力。她开始设想一种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自动收集人们发来的信息,并在谷歌地图上实时显示暴力事件发生的地点。
在博客中,她将这个平台命名为Ushahidi,在斯瓦西里语中,这个词是“见证”的意思。
当时,Ushahidi的开发者、技术鬼才大卫·科比亚还在遥远的美国伯明翰。接到埃里克·赫斯曼的电话时,他正驱车前往亚特兰大,打算找朋友打发无聊的时光。
在电话里,赫斯曼尽量简短地解释了自己在博客上看到的关于Ushahidi的设想。
“你能完成吗?”赫斯曼问。
科比亚立即调转车头回伯明翰。两天后,Ushahidi上线运营。
技术鬼才的救赎
最初的Ushahidi十分简单,只有一张地图和表格,让上传信息者选择距离危机发生地最近的城镇,记录位置、日期和时间,然后把发生的事写下来。
对科比亚来说,这是一次救赎。
科比亚在肯尼亚长大,父亲是一位土木工程师,母亲是教师。1998年,他到美国学习计算机科学。
当时正是互联网的爆炸期,科比亚选择辍学,建立了自己的在线出版平台。
接到赫斯曼的电话前不久,科比亚搭建了网上论坛Mashada,并在他的主持下,逐渐成为讨论肯尼亚政治问题的公共平台。由于论坛中的讨论尖刻而偏执,科比亚受到了指责。“就像被扣上了纳粹的帽子。”科比亚微笑着回忆道。
从悔恨和绝望中振作起来的科比亚,在开发Ushahidi时分外投入,因为这是他“弥补错误”的机会。
Ushahidi上线后不久,美国非营利组织NetSquared找到科比亚,邀请他参加Mashup网络程序大赛。在成群结队的硅谷精英中,科比亚赢得了这次比赛。
“胜利来得太突然,这一刻我才感到如释重负。”
凭借比赛得来的2.5万美元奖金和各慈善机构资助的70万美元,科比亚开始了Ushahidi的进一步开发。
Ushahidi从只有简单界面的软件,升级成一个具有强大通讯能力的平台,通过邮件、短信、博客和推特网,自动收集文本文件、照片和音频视频,将其送到管理员的电脑显示屏上。管理员将信息放到一台服务器上,由服务器对其进行分类,使用新闻和其他在线信息进行交叉核对,确定其真伪。
几分钟后,甄别完毕的信息就会被贴到网页上,化身为地图上的一个个彩色圆点。点击这些小圆点,就可以阅读该地点发生的事件报告。
科比亚发现自己出了名。“我的电话响个不停,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都给我打电话,要求采访。”
它改变了获取真相的方式
2010年1月12日晚,时年32岁的科比亚接到Ushahidi危机绘图总监帕特里克·麦伊打来的紧急求助电话。麦伊希望科比亚尽快找到办法,让人们通过数字地图帮助刚刚经历了地震的海地人。
挂断电话后,科比亚立刻动手。几小时后,科比亚为这场灾难在Ushahidi建了一个网站,并与海地通信公司合作,为灾区提供了紧急信息平台。
Ushahidi发动了约1万名居住在北美的海地侨民做志愿者,不分昼夜地翻译系统收到的来自海地的信息。
一个月里,Ushahidi收集了2.5万条手机短信和450万条推特信息,救援机构依靠它的地图确定优先处理顺序。
看到自己的软件系统在危机中应付自如,科比亚激动不已。他也同样看到,他的团队成员累得够呛。
“这个月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20个小时,”他告诉美国《MIT技术评论》,“所有的开发人员都感觉自己像一根要燃尽的蜡烛,精疲力尽。”
科比亚意识到,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平台,在允许他人独立使用方面,Ushahidi做得远远不够。
从那时起,科比亚设法将Ushahidi平台设计得更易于接入和使用。
如今,Ushahidi已是全世界最流行的平台之一,其地图跟踪概念已被超过150个国家使用。
在印度和苏丹,修改后的Ushahidi被用来监督选举中的舞弊行为;在非洲,它被用来披露医药短缺的情况;在加沙地区,它被用于追踪战争;在华盛顿,《华盛顿邮报》建立了一个地图网站,标示了道路拥堵的情况,以及可用的扫雪机和鼓风机的位置。
就在最近,Ushahidi还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洪水、叙利亚冲突中的强奸和柬埔寨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等事件中发挥作用。
“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写就的。但如今,在胜利者取得胜利之前,就可能出现受害者用短信发出的永不磨灭的痛苦尖叫:‘我在这里,我就是受害者!’”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说,Ushahidi正悄悄改变获取真相的方式。
未来将走向商业化?
“短短5年内,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手机和互联网开始渗透进非洲。”Ushahidi联合创始人道迪告诉法新社,“社交网站的崛起很明显,特别是在肯尼亚。”
现在,超过3/4的肯尼亚人——至少3000万人——拥有手机;每3个肯尼亚人中,就有一个可以使用互联网。
没有人试图去申请专利,从而垄断这个在危机中诞生的软件系统。它来自一个和硅谷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非洲,企业家出身贫寒,创新者致力于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而不是借售卖新鲜玩意儿赚钱。
但随着Ushahidi越来越完善,拥有“美国式思维”的科比亚开始考虑它的未来。
在他看来,让这样一个本可以带来巨大经济回报的技术完全服务于慈善事业,无法持久。
“说实话,我不喜欢非营利组织,因为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相反,它让私人自主经营的自由企业破产,把非洲人变成乞丐。”这个温文尔雅的小伙子感到十分矛盾,“事实上,我需要盈利,长期不赚钱如何发展服务?”
在肯尼亚,最好的程序员在为非营利组织工作,而他们原本能够创造丰厚的经济价值。在那种圈子里,Ushahidi甚至不会有遇到挑战的机会。
科比亚在内罗毕办了一家创新中心,希望促进当地高新技术的发展。
“这里有很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天才等待发掘,”他说,“我会提醒他们,从事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同时追求商业成果,是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