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石油难民”跨国控告壳牌公司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 青年参考 》( 2013年02月06日   16 版)

    1月30日,4个尼日利亚原告在荷兰海牙国际法庭上,左二为渔民阿克潘,右一为埃里克·多赫。

    埃里克·多赫在村子附近的一处水塘里顺手一捞,便捞到一手油污。

    1月30日,荷兰海牙国际法庭对壳牌公司污染尼日利亚环境一案进行判决,驳回了针对壳牌公司的4项指控,但判决其对一位尼日利亚渔民的损失负责。至此,4位当地农民和渔民历时4年的艰辛诉讼告一段落。

    这是荷兰跨国公司第一次因国外业务在本土成为被告。媒体认为,法官的判决为此类案件提供了样本,让那些因跨国公司破坏环境而遭受影响的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石油泄漏让戈伊村成“鬼村”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瑞士籍首席执行官彼得·沃瑟,喜欢谈论他的公司在全球的善举。“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绩效,绝对是我们经营事业的主要准则。”沃瑟认为,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注重人权并保护环境,是一个“高贵的目标”。

    有些人不会被沃瑟的这番宏论打动,比如44岁的尼日利亚人埃里克·多赫。

    多赫的家乡在尼日利亚产油区奥戈尼地区的戈伊村,此地距尼日利亚主要港口之一哈科特港仅一小时车程,尼日尔河三角洲密如蛛网的水道、绵延的沼泽和茂密的红树林,为各类生物提供了绝佳的生活环境,也为当地人提供了食物和经济来源。

    在父亲的指导下,多赫从小就学会了捕鱼,擅长捉螃蟹和罗非鱼,后来承包鱼塘养鱼。

    2004年10月,壳牌公司在戈伊村附近的一处输油管道发生严重泄漏事故,大量石油流进河里引发大火,15公顷的红树林付之一炬。戈伊村从此成为“鬼村”,村民们背井离乡成为“石油难民”。多赫的鱼塘难以为继。

    今年1月上旬,多赫再一次来到他的鱼塘前。他对《明镜》周刊说,8年前的输油管道泄漏造成当地生态恶化,如今“鱼塘上依然覆盖着一层黑色的石油”,戈伊村的空气里充斥着难闻的气味。

    1月30日,荷兰海牙国际法庭对多赫等4人指控壳牌公司污染环境一案进行判决,驳回了4项针对壳牌公司的指控,原因是“壳牌遵守当地法律,并对第三方蓄意破坏造成的漏油采取了足够的预防措施”,但壳牌公司必须对渔民阿克潘养殖的鱼大面积死亡负责,赔偿数额另行裁决。

    “对生态环境的漠视”导致漏油?

    在奥戈尼地区,壳牌公司铺设了近9000公里的输油管道,其中一些没有埋入地下,经年累月地遭受风吹日晒。据统计,仅2011年一年,奥戈尼地区就发生了181起石油泄漏事故。壳牌公司承认,有些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道的维护问题”,但把大部分事故归咎于当地人的蓄意破坏,包括发生在多赫家乡的泄漏事故。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近年来,尼日利亚靠石油出口赚了大钱,普通民众却没能因此受益。当地人对外国石油公司很敌视,认为他们偷走了本应属于自己的财富,一些当地人于是偷油,故意破坏输油管道。

    针对BBC的这种说法,尼日利亚《卫报》认为,不排除偷油和故意破坏等行为导致漏油的可能,但原因“主要是设施老化”,以及“西方石油公司对生态环境的漠视”。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0年间,壳牌公司在尼日尔河三角洲泄漏了约150万吨石油。环保人士估计,如今,这一地区每天仍有约7.7万升石油泄漏。

    联合国环境署2011年8月4日公布的评估报告称,石油泄漏使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有些地区甚至至今没有清除40年前的油污。

    壳牌公司的网站上有戈伊村油污清理工作的报告,报告显示,该村的清理工作在2007年告终。一些受污染的村庄曾收到来自油污清理公司的收据。

    《明镜》周刊发现,戈伊村村民“尼温·多赫”签署了证明壳牌公司花钱请人清理过油污的文件。多赫说:“这是一个凭空捏造的姓名,这个人并不存在。”有些收据上“连漏油日期都写错了”。

    父子二人“接力”诉讼

    79岁的戈伊村村民梅内·托米是当地一名酋长,他至今仍记得壳牌公司1958年在奥戈尼地区钻下第一口油井时的情景。托米说,当时壳牌公司召集村民们开会,并许下美好的承诺。

    “壳牌公司的经理对我们说,你们的土地下面有丰富的石油,你们走运了,再也不用为以后的日子发愁了。”托米说,时至今日,该公司仍在许下此类承诺。“如果说他们曾赔偿过的话,那也只是在我们这里每砍伐1棵树赔偿1先令(英国1971年之前的货币单位,一先令为一英镑的二十分之一)。”

    从少年时代起,多赫便感受到石油生产的“副作用”。“我见识过油井喷发的威力。我们村子周围经常传来爆炸声,我知道这跟石油勘探有关。”

    1987年的一天,戈伊村附近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把多赫父亲的鸡舍震塌了,1000多只鸡被砸死。

    过了几年,多赫发现,他们家的3个大鱼塘和很多产卵鱼池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石油。另外,村子里有很多人得了湿疹。

    “都是输油管道泄漏造成的。我的父亲受够了,他对壳牌公司发放的‘救济物资’很不屑,他开始控诉他们。”多赫说。

    多赫的父亲年轻时曾是壳牌公司的工人,他的“反戈一击”说明当地人已经意识到,石油公司给他们工作机会,但这往往带有很大的“副作用”。

    从提起诉讼的那天起,多赫的父亲便陷入了旷日持久的“诉讼战争”,这场“战争”耗尽了他的积蓄。2008年,体弱多病的老人把控诉壳牌公司的“接力棒”交到儿子多赫手里。

    为了把“我们的鱼塘、面包房、土地”追回来,多赫和其他3名渔民、农夫一起,在环保组织“地球之友”的支持下,于2008年秋向海牙国际法庭起诉壳牌公司。4人称,2004年壳牌公司在戈伊村的石油泄漏事件,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壳牌公司需赔偿,彻底清理被污染的相关设施。

    这是荷兰跨国公司第一次因国外业务在本土成为被告。

    原被告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显而易见。壳牌公司年营业额为4700亿美元,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雇员9万多人,以及4.3万多座加油站。因此,4名村民提起诉讼后,有业内人士估计,壳牌公司可以组织一支庞大的律师队伍,故意拖延诉讼,将4名村民拖垮。

    4名原告没有被拖垮。2011年5月,多赫在“地球之友”的资助下到荷兰参加壳牌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他在会上告诉壳牌公司的投资者们,这家公司在他家乡的石油泄漏造成了严重后果。

    在接受荷兰国际广播公司采访时,多赫说:“水里一条鱼都没有,饮用水里也是石油,烧出来的饭菜都是石油的味道。”

    远赴荷兰前,多赫对女儿说:“我要在荷兰为你、你的妈妈和爷爷讨个公道。”他表示,如果获得赔偿,他将送女儿出国读书,“这样她就能获得与这些跨国公司负责人一样的知识”。

    判决对跨国公司的意义

    多赫等人的努力有了一些回报:海牙国际法庭的裁决虽然没有全部支持他们的诉讼请求,但渔民阿克潘获得赔偿让他们颇受鼓舞。

    “法庭认为,壳牌公司在维护采油设备方面有过失。戈伊村目前仍遍地油污,这是个严重的长期的环境问题,”多赫说,“判决既让我们失望,也让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现在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我们将上诉。”

    环保组织“地球之友”的发言人戈尔茨·瑞兹玛表示,他们将继续帮助4位原告。

    壳牌公司对判决结果表示满意。

    尼日利亚“采掘业透明度倡议组织”主席雷顿·米蒂为渔民阿克潘的胜诉叫好,但他同时表示:“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些贫穷的渔民、农民不得不千里迢迢去荷兰寻求正义,这是尼日利亚司法体系的悲哀!”

    媒体认为,这起案件对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具有典型意义。荷兰国际广播公司评论称,判决为此类案件提供了样本,让那些因跨国公司破坏环境而遭受影响的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分享到:

 

“石油难民”跨国控告壳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