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到2月3日,中国国家话剧院2013年开年大戏《大宅门》在国家大剧院与观众见面,在舞台上再现百草厅的百年沉浮和白景琦传奇的一生。
看了话剧《大宅门》的人,对从荧屏到舞台的艺术改编褒贬不一。
国家大剧院戏剧厅里,一场话剧演出正在进行。远远地能看到“百草厅白家老号”的牌匾挂在舞台中央,一束追光指向舞台右侧的一桌一椅一人。
“这么冷的天,这么远的道,这么堵的车,这么贵的票,大家能来捧场,我谢谢大家了!”导演郭宝昌用这种拉家常式的语气,开始了这场演出的旁白。
1月17日到2月3日,中国国家话剧院2013年开年大戏《大宅门》在国家大剧院与观众见面,在舞台上再现百草厅的百年沉浮和白景琦传奇的一生。
“二奶奶又回来了”
电视剧《大宅门》2001年开播,当年成为央视的收视冠军。十几年间,这部电视剧可谓家喻户晓。话剧《大宅门》格外吸引人,也是因为扮演白家二奶奶的斯琴高娃和扮演白三爷的刘佩奇等在十几年后“重操旧业”。
演出开始5分钟后,斯琴高娃的画外音响起,观众中出现了一阵兴奋的骚动。她第一次露面,就是“摘匾”的戏。斯琴高娃的表演有滋有味,铿锵有力,观众中有人乐了:“二奶奶又回来了!”
话剧演员出身的刘佩琦这些年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这一次,他的表演方式和在电视剧中有很大区别,气场十足。
刘威饰演白景琦,朱媛媛一人分饰3角,演活了黄春、杨九红和香秀。用导演郭宝昌的话说就是:“观众买票光来看朱媛媛一个人的演技都值得!”
有陈宝国在电视剧中塑造的白七爷珠玉在前,话剧版白七爷的扮演者刘威感到压力很大。“我除了压力还是压力,陈宝国确实演得太好了,我想学都不知道从哪儿学。除了压力,我也觉得自己在这个剧组,是份荣誉。我希望能对得起导演,对得起和我一起演戏的人。”他说。
在话剧舞台上,刘威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七爷,依然有胆有识,依然难过美人关,但多了一点家国情怀和对家门传统的眷恋。
因为热爱电视剧,所以追捧话剧
今年以来,话剧《大宅门》的票异常紧俏。
来看话剧的人,大部分都是电视剧《大宅门》的忠实粉丝,观众年龄覆盖了“老中青”。
观看话剧给了这些观众独特的感受。刘小姐告诉《青年参考》记者:“看话剧的时候,电视剧里的影像会在脑子里同时出现,挺有意思。”她今年25岁,第一次看《大宅门》是在上初中的时候,此后几乎每年都会“复习”一遍。
中场休息时,几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议论:“看到电视剧里的人活生生地就在眼前,我觉得自己好像穿越了。”
话剧《大宅门》并未完全照搬电视剧,用两个半小时呈现一个大家族上百号人的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导演聪明地选取了其中的一些片段。情节不连贯、没有逻辑了吗?每到这时,郭宝昌“说书人”的角色就发挥作用了。
郭宝昌的“串场”并不是简单地背台词,而是有点儿脱口秀的味道,很容易引起台下观众的共鸣。比如他骂假药,下面的观众就热烈地鼓掌。
郭宝昌说,由于演员需要抢妆,所以“每幕之间我都得出来和观众聊聊天”,他还特意强调,他的作用不是旁白和解说,说的很多东西和戏都没关系。“主要是有点儿话想和观众说,通过聊天让观众对戏有点儿新的认识。”
褒贬不一的艺术改编
看了话剧《大宅门》的人,对从荧屏到舞台的艺术改编褒贬不一。
网友“荒村御宅男”说:“个人感觉没有电视剧精彩,主要因为内容基本截取于看了无数遍的电视剧,桥段没太多新意,但能见到非常喜欢的几位艺术家很开心,主演刘威和朱媛媛表现不俗。”
网友flyingbowl认为:“剧情缺乏中心线索,不过是把电视剧一些重要剧情剪几段搬到舞台,缺乏创新。”
有观众非常喜爱这部话剧。网友“Christina阳宝”在微博上说:“虽然几十集的电视剧被压缩成了3个小时,但看着一群老戏骨在舞台上演得铿锵有力,将大宅门内的仁爱礼仪、家愁国怨描绘得淋漓尽致,实在令我大呼过瘾。郭宝昌导演的解说风趣、接地气,惹得观众频频大笑。总有那么一群人,能把平凡的生活过成璀璨的艺术。”
也有观众是冲着喜欢的演员去看这部话剧的。网友“杨晨的微博”评价道:“真是因为有这几位好角儿呀!这个戏真就是去看角儿了!斯琴高娃老师舞台上依旧是最棒的,台词、表演都太稳太霸气!她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中国女演员。”
《大宅门》在台湾受追捧
电视剧《大宅门》在大陆成为经典,在台湾也受到了追捧。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对京味儿电视剧很感兴趣,他曾开玩笑称,他是全台湾看京味儿电视剧最多的人。《大宅门》这部讲述同仁堂历史的电视剧,因为描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格外受宋楚瑜青睐。他对剧中出现的白家家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格外认同:“修合就是修两岸之合,亲民党像同仁堂一样,有着自己解决问题的秘方。”
同仁堂的后人也有人生活在台湾。电视剧《大宅门》的热播,带动了台湾当地的“出书热”,同仁堂的后人和乐家亲友的后人,纷纷出版回忆录揭秘当时的历史以及大家族的奇闻轶事,甚至,其他“宅门”的后人也借机出书,回忆先祖的创业历史和守业艰难,在台湾刮起了一股文化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