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法国正式出兵马里。以大规模的密集空袭,试图清除马里古城通布图(又译“廷巴克图”)附近沙漠的伊斯兰武装分子据点。法军空袭大获全胜,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纷纷逃离北部重要城市,法国部队开始向马里北部谨慎推进。
然而,伊斯兰武装分子声称,这一“战略性撤退”是为了将法国拖入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地面战争中,“非洲阿富汗”正在马里重现的说法,也在消磨着军人的意志。法国将会重振大国雄风,还是深陷战争泥潭?
法国紧急出兵空袭马里武装分子
1月8日,从去年3月起占领马里北部9个月之久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大举南下,进攻距首都巴马科东北方向600公里的重镇科纳。尽管马里军队就驻扎在60公里外的塞瓦尔市,但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马里军队不仅人数少,而且武器装备远逊于在此前的利比亚骚乱中获得大量武器的伊斯兰武装分子,甚至有军人临阵缴械脱逃。
经过两天的激烈交火,1月10日,科纳失守。隔在马里过渡政府与武装叛乱分子之间的最后一道军事“红线”告破,首都巴马科危在旦夕。情况危急,马里过渡政府总统特拉奥雷无奈之下向前宗主国法国及联合国请求援助。第二天,法国总统奥朗德就从乍得首都恩梅纳紧急调动“幻影”战斗机,对武装分子据点进行空袭。
接下来的数天里,法国空军对马里本部反叛势力连续发动空袭,摧毁了数个训练营和仓库。马里政府军也在法国援军的帮助下抖擞起精神,开始收复失地,对北部多个城镇进行“扫荡式”攻击。
经过十几天连续的密集空袭中,法军成果卓著。马里政府军及盟军打死了上百名伊斯兰武装分子,极端势力纷纷从马里北方重要城市逃离。
1月20日,法国乘胜追击,派出两支特遣队,向马里北部地区进军,计划将叛乱者占据的北方地区“全部夺回”。
前宗主国慷慨出手,各国纷纷支援马里
马里局势骤然紧张,国际社会纷纷作出反应,表示将进行支援。但第一个站出来出兵援助,真刀实枪上阵出拳的,还是法国。究其原因,无非是前殖民地宗主国的某种“义务”和“荣光”。
历年来,法国对非洲法属殖民地一直秉承着“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原则,在利比亚与科特迪瓦两场战争中,就曾一马当先地掺和进来,法国的战机似乎始终盘旋在非洲上空。马里作为曾经的法国殖民地,在1960年独立后,一直与法国保持着特殊关系。直至今天,仍然有超过6000名法国侨民生活在马里。
为了稳定当地局势,保护法国侨民和原殖民地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力保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法国出兵马里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在2011年牵头发动两次军事行动并大告成功之后,国际影响力大增的法国尝到了甜头。这次的出兵,奥朗德无疑也在谋求一定程度的政治加分。
“对国内现状和经济状况深感沮丧悲观的法国人,至少还有一个原因可以为祖国骄傲。”法国前驻美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让-达维德·莱维特告诉《纽约时报》,“我们至少还有外交,还有海外军事行动能力,还有发挥影响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在与美国的亲密盟友关系中,保持一种“必要时能独立行事”的立场。
至少迄今为止,奥朗德的这一决定算得上成功。自入主爱丽舍宫以来,他对国内外重大事务的处理总是受到右翼人士攻击,惟独这次军事干预的决定,赢得了包括右翼在内的政界人士普遍支持。民调机构BVA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奥朗德的这一决定还受到了75%的民众支持。
在法国的号召下,各国纷纷伸出援手。
1月19日,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特别会议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召开,会议重点就是讨论支援马里的国际行动。尼日利亚计划派兵1200人,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和多哥各派兵500人,贝宁派兵300人,26日就将在尼日利亚军官领导下进驻马里。
德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比利时等国则各自派出运输机,为法国军队提供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德国还承诺将于本月29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马里军事行动援助会议上进行表态,可能提供资金援助。
在“鲜血与财富”之间反复计算成本,衡量得失的美国和英国,似乎没有兴趣卷入一场冲突当中。它们虽然多次明确强调决不会派出地面作战部队,却对法国表示坚决支持。出于英法两国的特殊友谊,在过去数天里,英国派出的两架C17运输机已多次来来回回地穿梭于法国和马里之间,帮助运送成吨的重要物资,他们还出动了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东诺夫飞机,里面塞满了武器、弹药和装甲车。
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希望法国能够和非洲盟友一起商讨如何加快落实支援马里的国际行动,同时希望非洲军队能够更多的发挥“主导作用”。
法军开启“地狱之门”,“非洲阿富汗”正在出现
1月21日,通布图的一位居民通过卫星电话告诉路透社,从18日开始,大量的小货车将伊斯兰武装分子运送到了那里,显然,反对派正在将其势力向沙漠据点转移。
武装分子离去后的北方重镇及其附近的乡村里,居民生活也正在恢复正常。妇女们在灌溉渠中为孩子洗澡,也有人在旁边洗衣服,然后摊平在岸边晾干。随处可见拎着大包小包的一家人,坐着驴车急匆匆地向北方赶去,显然是在冲突结束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
在首都巴马科街头,随处可见飘舞着的法国国旗,市民们将法国国旗插在摩托车架上,甚至高呼“法国万岁”的口号,以表达对法军的欢迎。
在他们眼中,正是由于前宗主国的慷慨出手,马里才免于更悲惨的沦陷。但对于刚刚经历过一场酣畅淋漓、所向披靡的空袭大胜的法国军队而言,眼前的局势正变得微妙而危险。
在曾被伊斯兰武装分子控制的马里中央城市贾巴利,曾经耀武扬威的叛乱者已经逃离,扭曲烧焦的皮卡车残骸散落在街头废弃的砖瓦建筑之间。但居民告诉加拿大《环球邮报》,一些反政府武装已经脱下长袍,悄然融入了当地人之间。
“武装分子还潜伏在附近的森林中,”一位自称弗雷德里克的法军上校也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贾巴利附近的形势仍然是个谜团。”
为了防止遭遇基地武装分子的袭击,法军的进军相当谨慎。一位法国指挥官说:“房子可能埋有地雷和诡雷,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小心”。按照极端组织“伊斯兰支持者”发言人恩森达·乌尔德的说法,这是“战术撤退”。
1月14日,“西非圣战统一运动”首领奥马尔·乌尔德·哈马哈扬言要将法国拖入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地面战争中,“法国已经开启地狱之门……落进一个比伊拉克、阿富汗和索马里更危险的陷阱。”
更令人发指的是,16日,马里邻国阿尔及利亚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人质劫持事件。策划者“基地”组织以此要挟法国退兵,其中32名恐怖分子来自马里。扬言报复的伊斯兰极端分子不仅以手中的多名法国人质作为要挟,还宣称将对法国本土和在巴马科的法国人发起报复性袭击。该事件最终导致38名人质丧生。法国内政部发布消息称,法国国内反恐预警机制上升为深红色。
法国的考量也在反复改变。在奥朗德最初的计划中,“只要有必要”,这一军事行动将一直持续下去。1月20日,法国防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告诉法国电视台,法军的目标是帮助马里政府将被极端势力控制的北部地区“完全夺回”,并希望西非国家部队能够迅速替代法军角色。
但如今,法国军队的任务不只是帮助士气低落的马里军队,他们似乎正在卷入完整的作战行动中。
面对盘踞马里西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敌人,法国人似乎不抱任何幻想。没有一个人愿意表态,当前的冲突会有多久,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由于冲突升级,人们越来越经常地提到阿富汗。
1月20日,“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发表文章称,法国速战速决的希望正在消失,“非洲阿富汗”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
“如果伊斯兰教徒愿意与法国进行传统类型的战争,那么法国会赢,我们可以回家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军官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但如果冲突是不对称的,反叛分子采取类似于塔利班的策略,那什么样的结果都有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