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将近10年的研究,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于11月12日正式启动。在中日关系陷入冰冻的当下,这一事关东亚经贸格局的突破性进展引发人们的想象。分析表明,中日韩FTA无疑可为三方带来巨大商业利益,对汽车产业则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继欧洲与北美之后,全球第三大经济圈建设由此启动“机制化”第一步。预测结果显示,中日韩自贸区有望使中国GDP提高2.9%、日本提高0.48%、韩国提高3.05%。学者何茂春表示,中日韩若签署FTA,意味着占全世界GDP近1/3的新型自由贸易区历史性地建立。
但是,对中日韩FTA的质疑声也顺势而起。作为前车之鉴,最近欧盟与日本政府经济合作协定(EPA)谈判的启动,已在欧洲引起了很大的波动和强烈不满。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担心此举会冲击本国的汽车制造业,极力强调协议达成后形成的不平衡竞争。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的区域FTA几乎没有汽车市场对等开放的成功先例。对于中日韩FTA,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事务所副所长箱崎大表示,目前中国对整车进口关税较高,FTA的签订使三国贸易交易的税率下降,对日本汽车企业可能会有一定利好。
就中国而言,需要考虑的还有东盟10+6(RCEP: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定)带来的亚太汽车竞争格局的变化。RCEP与中日韩FTA交叉,包括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而且推进很快,16国的领导人11月20日达成共识,2013年启动、2015年完成RCEP谈判。可以预料,中国汽车未来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将变得复杂。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中日韩FTA和RCEP谈判启动,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很可能挑战大于机遇,他从中国汽车市场,美韩FTA政策,中日关系和中国汽车关税方面进行了分析。贾新光认为,由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未来也有可能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压力,其锋芒所指一定是中国25%的进口关税和合资企业股比限制。美国此前逼迫韩国修订FTA汽车条款,恐怕就含有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
还有学者相信,由于中日的领土争端和历史纠葛,加上FTA涉及三方重大利益,中日韩三国或将为此耗费很长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中国的车企仍有发展空间,中国的汽车产业应该能够再上一个台阶。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不断进步,主动大幅下调汽车进口关税的概率是存在的;对合资企业的股比限制也应该会逐步放开,前提是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和制造实力都有明显提高。
总体上看,中日韩FTA的签订是把双刃剑,对三国经济的发展,乃至东亚经济体的增长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国内汽车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要利用没有完全达成协议的这段时间“锻炼身体”。想当年,中国加入WTO,反对的呼声也很高,很多人担心我国的经济抵不住国际环境的冲击,但这些年,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就像打篮球,如果不加盟NBA,姚明、易建联就只能在国内发展。进了NBA,竞争残酷了,就必须让自己强壮起来。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势必会在未来迎接更多的挑战。FTA终究会来,既然不可避免,我们何不把它当做机会呢?
中日韩FTA,不管是福还是祸,都将令参与者面临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