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刺杀本·拉登》:和政治“捉迷藏”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2年12月19日   30 版)

    《刺杀本·拉登》剧照

    《刺杀本·拉登》导演凯瑟琳·毕格罗

    《刺杀本·拉登》海报

    美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似乎偏爱与军事行动相关的“爷们儿”电影。她曾经凭借《拆弹部队》获得奥斯卡小金人,今年又以赚足眼球的《刺杀本·拉登》收获了美国电影颁奖季的大小奖杯。这部12月19日部分上映、明年1月11日全面上映的电影,几度引发媒体的口水仗。

    虽然电影中没有出现美国总统的身影和言辞,但这部和美国3届政府的军事机密紧密相连的电影,无法和政治划清界限。

    暗夜时刻 拉登毙命

    “在我们听到本·拉登被杀死消息的那一秒,我们之前做的东西就没用了。我们本来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但这条新闻让我们把之前的努力全都推倒,彻底改变了这部电影。”毕格罗说。

    《刺杀本·拉登》从2005年就开始策划,她原本打算拍摄一个刺杀本·拉登行动以失败告终的“伪纪录片”。2011年,就在剧本已经完成,毕格罗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美国政府对本·拉登成功实施了斩首行动。震惊之余,毕格罗只好对最初的设想进行调整。

    最后完成的电影讲述了刺杀本·拉登的幕后故事,真正的主角不是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而是追踪本·拉登10年之久的特工。担任编剧的鲍尔老本行是战地记者,在他的精心设计下,这部电影充满了写实色彩和谍战风情。最终找到本·拉登藏身之地的女特工玛雅是本片的线索人物。

    “你可以说它是很多类型的影片,惊悚片,剧情片,悬疑片,或者历史片。它讲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之一,还原了对这个世界头号通缉犯的追捕之路。这是一个超级棒的故事,主角是那些行动背后的英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了意志的胜利、奉献和责任,它不只是为了提供娱乐。”

    《刺杀本·拉登》目前在烂蕃茄网站上的得分是9分,好评度为97%。其英文片名Zero Dark Thirty意为“暗夜时刻”。毕格罗说:“它暗指这个进行了10年之久的计划笼罩在黑暗和迷雾之下。”

    如果给这部电影加上导演点评音轨,毕格罗和鲍尔打算将主题定为“大事件和推动它发生的小人物”。鲍尔说:“本·拉登不是被超级英雄杀死的,这些人只是在完成他们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非常杰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很平凡。”

    电影和政治“捉迷藏”

    虽然电影中根本没有出现美国总统的身影和言辞,但这部和美国3届政府的军事机密紧密相连的电影,无法和政治划清界限。

    《刺杀本·拉登》初次造势的时间,正好是美国大选之前,有共和党议员怀疑这部影片在给奥巴马“做广告”,毕竟杀死本·拉登是奥巴马政府的骄傲。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彼得·金甚至怀疑,五角大楼为了给总统脸上贴金,泄露了国家机密,毕格罗和鲍尔也险些因此被调查机构请去喝咖啡。

    为了避嫌,影片的出品方索尼公司特意将原定10月上映改到12月,躲开美国大选的敏感时间。至于共和党指控的泄密问题,索尼公司和五角大楼都坚决否认。不过,鲍尔和毕格罗受到了白宫与军方的格外优待是不争的事实。

    编剧鲍尔曾说,这部电影中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有真实的影子。美国“司法监督”组织公布了一份300页的文件,详细列举了毕格罗和鲍尔接触到的中情局和五角大楼资料。

    在毕格罗和鲍尔的采访名单中,就有美国海豹突击队的指挥官,他们策划和执行了真实的刺杀本·拉登行动。

    五角大楼和中情局都否认向这两位电影人泄露了任何机密,他们说,为毕格罗和鲍尔开绿灯,是为了防止影片中出现“重大错误”。

    《芝加哥论坛报》报道,五角大楼和中情局格外关照这两位电影人是因为,这些机构中的很多人是《拆弹部队》一片的粉丝。当时的国防部长盖茨和中情局长帕内塔热情地向毕格罗提供帮助,作为对她举办军界慈善活动的回报。也有人希望,积极的配合能换回几张电影首映礼的门票。中情局前公共关系主管乔治·利托在写给鲍尔的邮件中调侃道:“我希望你知道,我没有向你索要首映礼的票是多么高尚的行为。”

    电影上映后,这些兴奋的官员,热情受到了打击,因为影片“暴露”了中情局折磨囚犯的片段。这段“逼供”的情节被毕格罗处理得灰暗、具体,令人难受。

    片中,那个可能知道本·拉登下落的基地组织成员被锁在狭小的空间里,受到殴打、恐吓,被冷水泼,不能睡觉。这名囚犯最终招架不住,说出了本·拉登的藏身线索,这条线索成为中情局特工锁定本·拉登的关键信息。

    中情局将媒体口中的“逼供”、“折磨”、“拷打”称为“强效审问技术”。电影中的这组镜头拍摄了几天,到了最后一天,扮演特工玛雅的杰西卡情绪崩溃,独自跑到外面痛哭了10分钟。她说:“那个环境实在太令人难受了。”

    毕格罗一再表示,她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秉承着客观的立场和冷静的观察,并没有主观的偏袒,也没有出于爱国主义的刻意隐瞒,但媒体还是迫不及待地争相解读毕格罗希望通过“强效审问技术”传达的意味。英国《卫报》指责毕格罗释放了“审问有效”的错误信息;美国《纽约时报》则认为,其实毕格罗是在讽刺和反对这种方式。

    中情局女特工成英雄

    扮演女主角玛雅的杰西卡·贾斯汀有望冲击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因为她塑造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顽固、坚定,有些反复无常。这个最终找到本·拉登藏身之地的女特工形象源自真人真事。虽然她的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是必须保守的秘密,但她的性格和作风却和电影中的玛雅如出一辙。

    这位女特工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前加入中情局,被派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工作。

    在《刺杀本·拉登》一片筹备的过程中,这位“玛雅原型”曾经多次和鲍尔面谈,对她在电影中的“影子”提出过具体的建议。电影上映后,崇拜她的人骤然增加,但她不能接受媒体采访,中情局也拒绝回答关于她的问题。中情局的发言人詹尼弗·杨布鲁德告诉媒体,刺杀本·拉登行动是一些杰出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试图分散媒体对这位神秘女特工的注意。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人心目中的这位女英雄并不容易相处。一位曾在中情局工作的人说:“她不是‘温良恭俭让’小姐,这些品质对找到本·拉登也没有什么帮助。”这位官员透露,自从这位女特工成了毕格罗电影女主角的原型,中情局中嫉妒她的人就越来越多。

    她是个锱铢必较的人,曾多次因为“争功”和同事争吵。2011年,她获得了美国军界的最高荣誉勋章,然而她得到勋章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和她一起获奖的人发邮件,称他们没有资格分享她的荣耀。

    让这位女特工郁闷不已的是,她的“特殊贡献”并没有让她顺利升职。去年,她的升职请求被否决,这让她丢了面子,还损失了每年1.6万美元的收入。中情局对此的官方回应是,这位女特工在本·拉登任务结束后获得过现金的奖励。

    她的支持者说,中情局对待这位女英雄不公平,即使是她的对头也承认,她在刺杀本·拉登行动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身在中情局的女人们对电影中女特工的形象倒是很满意。前特工瓦莱莉亚·普雷姆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在流行文化中,女特工要么性感诱人,要么身体强壮,武器不是透视装就是枪,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武器是你的头脑。《刺杀本·拉登》开始让人们意识到,女人在智力角逐中也是重要角色。”

分享到:

 

《刺杀本·拉登》:和政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