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刺耳的枪声在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响起,震惊了整个美国。28人在惨案中丧生,其中20人是儿童……
父母们甚至连孩子的遗体都见不到,只能通过法医拍摄的面部照片辨认,因为孩子们所受枪伤具有“破坏性”,有人身中11枪,警方担心家长看到血肉模糊的遗体会“情绪失控”。
总统奥巴马在发表电视讲话时数度哽咽,不停地用手擦去泪水,“我们的心都碎了。”他说。
8个男孩,12个女孩,他们只有六七岁
她叫埃米莉·帕克,今年6岁,是个有着淡金色长发和清澈蓝眼睛的小美人,笑容十分甜美。
小姑娘心地善良又善解人意,平时只要注意到有人伤心或沮丧,就会马上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讲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顺便送上甜蜜的拥抱和亲吻。她还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只有一样例外:食物。
在父亲罗比·帕克眼里,这个大女儿聪明有才华,总是拿着马克笔和铅笔进行“艺术创作”,还会带4岁的妹妹阅读,教3岁的妹妹做手工。
12月14日去上学之前,她用葡萄牙语向父亲道早安,说“我爱你”,还问他自己说得怎么样。出门前,她给了父亲一个甜甜的吻,罗比没料到,这竟是跟女儿的永诀。
就在当天上午,女儿和其他27位老师、同学,命丧于一个闯入校园的凶手枪下。
发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市桑迪·胡克小学的这起特大枪击案,是今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最血腥、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事件。死亡人数达到28人,其中20个,都是穿着校服的一年级小学生,8个男孩,12个女孩,年龄都在六七岁上下。
即使是女儿的遗体,罗比也没有机会见。因为孩子们所受枪伤具有“破坏性”,有人身中11枪,康涅狄格州首席验尸官韦恩·卡弗带领法医团队在学校外设立了停尸房,把孩子们的遗体搬到那儿,确定死因,拍摄死者照片和面部照片。警方只允许家长通过面部照片辨认自己的孩子,防止他们看到血肉模糊的遗体会“情绪失控”。
第二天晚上,罗比站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记者们面前,眼睛红肿,需要不时地向上看,才能阻止眼泪随时掉下来。谈到埃米莉时,他悲伤地笑了笑:“她是个充满爱的力量的好姑娘,能成为她的父亲,我很幸运。”
“我想过圣诞节,我不想死”
对于拥有300年历史的纽敦来说,这是个再平凡不过的早上。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走进教室开始上课,9点半,校长准时带着学校的工作人员坐到一起开会。
此时,20岁的亚当·兰扎刚在家里开枪射穿母亲的面颊,然后他穿上黑色迷彩服和防弹背心,抄起两支半自动手枪和一支半自动步枪向桑迪·胡克小学走去。
10分钟之后,全副武装的亚当从正门强行闯入校园,钻进了离大门最近的两间教室,他端起经常出现在战场上的半自动步枪,开始向毫无防备之力的一年级小学生们扫射。
不知是谁打开了扬声器,枪声和惨叫声顿时回荡在整个校园里,这给其他人发出了警报。听到枪声后,一年级教师凯特琳·罗伊格立刻将班里的学生全部藏进卫生间,并把门反锁上,这让他们逃过一劫。
正在开会的校长、副校长和心理医生立刻跑出来查看情况,并试图阻拦凶手,但只有副校长一人负伤而回,其余两人均遇害。为了保护学生,52岁的教师安妮·玛丽·墨菲和27岁的老师维多利亚·索托用身体挡住了凶手射出的子弹。
枪声持续了5分钟,却好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屠杀结束后,凶手用手中的枪,将自己了结在了亲手制造的血腥当中。
一个6岁的小男孩偷偷组织一群小伙伴逃了出来。枪声停止后,到达现场的警察也帮助惊恐的小学生排成队走出校门,转移到附近的消防站。这时,在校门口等得心急如焚的父母们已经开始哭泣、大喊、情绪崩溃,有些孩子害怕得一直在呕吐。
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话就是:“我想过圣诞节,我不想死”。
“世界现在需要的是爱,爱,爱”
惨案震惊了全美,混乱、恐慌和悲伤淹没了这个国家。连总统奥巴马,都在发表电视讲话时数度哽咽,不停地用手擦去泪水。“今天逝去的大多数是孩子——5至10岁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原本还有漫长的人生路要走,要过很多回生日、要毕业、结婚、然后有自己的孩子。”他说,“我们的心都碎了。”
当天晚上,数百民众聚集在学校附近的教堂里,为遇难者祈祷。点起蜡烛、手拉手围成圆圈唱着圣诞歌曲。很多人从外地赶来,献上鲜花,点蜡烛,祭奠死者一小时后才走。
正如牧师尤金·彼得森告诉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那样,在这样的时刻,沉默也许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什么都别说,只要上去牵着他们(遇难者家属)的手,拥抱他们,静静地陪他们待上一会儿。”只有如此,才是对神圣生命的敬重。
从14日至18日,美国包括国会在内的机构,全部降半旗致哀。
“每个人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撼了,”彼得森说,“哀悼并不能减轻痛苦或降低损失,但它是一种见证。”
纽约居民劳拉·海伍德在“脸谱”主页上写道:“世界现在需要的是爱,爱,爱。”
23岁的泰勒·琼斯15日早晨在博客上贴了一张案发地的照片,中间写着一句简单的话:“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拥抱。”到目前为止,这张照片已经被分享了1000次以上。
“老实说,我知道拥抱不能解决实质问题,但我知道,当我在圣诞节回家时,一定要给爸爸妈妈一个拥抱。所以,这只是给大家一个小提示,让身边的人感受爱。这事件太恐怖了,所幸我们都还好好地活着。”琼斯说。
枪支管控依旧无解
惨案的发生,也让枪支管控议题再次成为焦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悲伤,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去。但是否禁枪,是一个争论得旷日持久却没法得出结论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枪支暴力居发达国家之首。3亿美国人拥有2.83亿支枪,每年有3万人死于枪口下,20万人因强制暴力受伤。就在枪击案过后的演讲中,奥巴马称要“采取有意义的行动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后,约有200人在寒风中站在白宫外要求禁枪。
另有一批“控枪派”14日向白宫“我们人民”官网发起一份要求枪支管控的请愿书。截止17日下午,该请愿书已获逾15.6万人签名,成为该网站签字人数增长最快、最受欢迎的请愿书。
然而,白宫发言人卡尼告诉记者,现在不是讨论禁枪的时候。尽管美国有大量的枪击事件发生,国会始终对禁枪问题避而不谈。这源于美国宪法第二条修正案对民众持有武器权利的保护,以及全美步枪协会强大的游说资源和对政坛的影响力。
一个枪支管制集团嘲讽奥巴马对于禁枪的优柔寡断为“非凡的沉默和顺从”,并在2010年给了奥巴马关于枪支管制方面一个“F”的成绩。在今年的大选中,奥巴马也尽量回避这一话题,尽管在第二次电视辩论中,他表示自己赞成引入一个攻击型武器禁令。
“当20多个老师、孩子的鲜血写就一个国家的悲哀时,我们该如何应对?”NPR这样自问,但它并没有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