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这和我认识的中国不一样了,但这是件好事”——

外媒惊异中国政治新气象

本报记者 张慧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2年12月12日   07 版)

    美国图像公司Getty Images拍摄的中国新一届领导人

    美联社所拍的习近平照片

    德国第二大通讯社DAPD拍摄的李克强

    法新社抓拍到,“12月5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相关会议前,正准备问候外国专家。

    在最新公布的《福布斯》杂志“2012最具权势人物”排行榜中,中国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分别名列第9位和第13位。

    美国媒体在报道中特别强调,明年3月,已担任中共领导人的习李二人才正式履职新的国家领导职位,可现在就已提前“上榜”。福布斯传媒董事长史蒂夫·福布斯就认为,这证明亚洲的政治人物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差不多已一个月,不少境外媒体人士感受到,“中国新的领路人”带来的新气象,正一波波不断扑面而来。“这和我认识的中国不一样了,但这是件好事。”美国《大西洋月刊》撰稿人郭莉莉对《青年参考》记者。

    ■英国《独立报》:简短的、直戳要害的讲话,伴随着朴素的语言和非正式的形式,正成为新的规范。

    ■泰国《曼谷邮报》:中国的新领导人肩负着柔化中国官员形象的任务。

    ■日本广播协会(NHK):建国之后出生、改革开放时代成长、受过高等教育、在严苛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习、李等人,是“第5代”,他们更加开放、放松和自信。

    “习式风格”充满智慧,为中国加分

    亲切的笑容,没有口音的普通话,在泰国《曼谷邮报》看来,习近平以一种迥然不同的姿态,解构着外国人眼中固有的中国领导人形象——稳重、不苟言笑。就连他的手势,都被认为更像是一位大学教授,而非生硬的党内高官。在泰国记者眼里,这无疑为习近平赢得了最初的一片喝彩。

    对习近平首次以“总书记”身份公开露面,美国雅虎新闻网认为,他此时已在树立新风格了,他称呼其他政治局成员为“我的常委同事”,而非中国前三代领导人惯用的“同志”。

    日本坊间最近流传着很多关于习近平的书籍,介绍他在成为总书记之前的生平,人们想从中看到习近平的想法、执政思想和对外交关系的看法。

    《韩国时报》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贤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习近平低调、亲切、温和,看起来像一个随时会与自己交谈的“邻家叔叔”,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好感。日本《产经新闻》将习描述为“性格温厚的务实派”,“喜爱踢足球、下围棋,显得较为亲民”。

    李成贤很是欣赏习近平鲜明的“习式风格”中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因为展现出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满足了老百姓的“压力和期待”,他将习评价为中国加入世界体系后,“具有现代风貌的领导人”。

    泰国《曼谷邮报》认为,中国新的领导人肩负着柔化中国官员形象的任务,而习清新的个人风格得到了肯定。

    英国《每日电讯报》则因为习近平在两个星期内的两场讲话都没用讲稿,而感到意外和惊喜。美国姑娘郭莉莉说,她看到了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非常惊讶,因为即使是美国政治家,发言也常用讲稿。郭莉莉由衷感叹:“他很了不起!这至少证明了他的诚意。”

    12月5日,习近平会见了在华外国专家、商人和传媒人士。《曼谷邮报》认为,这表现了中国新领导人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态度。而习近平在会见中所说的“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取决于人民之间是否存在深厚友谊”、“我们不能关着门实现我们的发展”,更被西方主流媒体广泛引用。

    一位参加了当天会见的博客作者说,习近平表现得非常自信,同时也很谦虚,他在与外国朋友交谈时,态度非常亲切,还不时地做笔记。

    “我觉得习近平树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他的做法更像一位西方政治家。”郭莉莉说。

    《曼谷邮报》最后评价道:习近平友好的举止会为中国加分,尤其是当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军事发展、经济增长表现出焦虑和担心的时侯,习近平直接的方式已为他赢得了来自国内外的支持。

    外媒眼中,其他新领导人“低调”、“温和”

    与外媒铺天盖地对习近平的报道相比,对其他领导人的报道要显得相对“低调”。“就像在中国,出名的日本领导人也只有首相野田佳彦或者石原慎太郎之类,农林水产等部门的负责人,很少为人所知。”日本东京广播公司北京支局记者河贤树这样告诉《青年参考》。

    但对中国未来的“二把手”李克强,河贤树总结说,许多日本人认为,他办事认真、专业性强,且待人随和,很善于与人沟通。

    河贤树还对王岐山的职位进行了一番分析,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中国新一届常委的选择不只看重专业,更看重执政能力,这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想要更接近法治国家的决心。比如,王岐山过去是搞经济的专家,但任常委后负责纪委工作,这表明中国政治水平的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日本广播协会(NHK)以年龄层来划分中国领导人,将建国之后出生、改革开放时代成长、受过高等教育、在严苛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习、李等人称为“第5代”,认为他们更加开放、放松和自信。

    此外,日本新闻网用“温和”来形容新一届中国领导集体——他们由于有“上山下乡”的苦难生活经历,所以有更大的忍耐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由于学历更高、视野更广,所以具有更好的知识素养和国际视野;由于都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来,所以更具处理各种棘手问题的技巧和手腕。

    《曼谷邮报》则认为,他们的教育背景是与人更相关的经济和法律,这此前的领导人主修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科目有所不同。

    曾在北京大学留学1年的美国姑娘郭莉莉也觉得,知识背景是中国新领导人改变风格的原因之一。她很开心能与李克强是北大“校友”,看到“师兄”表现得好,她觉得很骄傲。

    她认为,国家领袖应该具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回忆起当年曾在北大学习过“法治”和“法制”的区别,郭莉莉说,“想要让法律治理国家,起码领导人要懂得和尊重法律”,“这是影响非常深远的变化”。

    而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政治专家程力(音译)认为,“我们应该对他们有信心,这不是表面功夫。”他认为,新领导人一定是下定决心要恢复民众对他们的信任。

    红地毯消失了,空洞的讲话行不通了

    不迎送、不列队欢迎、不封路、不在媒体上大肆报道……这些令外媒吃惊的变化来自于12月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舍弃了一切在日本《朝日新闻》看来“毫无价值”的做法。

    当天,英国《每日电讯报》就在第一时间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新领导叫停红地毯、欢迎仪式和空洞讲话”的报道。文章说,过去的中国官员似乎在相互攀比,谁建造的地方政府办公楼最气派,谁举办的宴会最盛大,谁拥有的财富最多。“可现在,随着外界对一些中共官员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大,中国新领导层似乎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了。”

    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的评论文章一针见血。这篇题为“中国取缔党内官员皇室般生活方式”的文章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红地毯和盛大的欢迎仪式让他们想起这些党内高官庞大的个人财产。如今,“由25名政治局成员提出的终止此类欢迎仪式的要求,与习近平最近的讲话主题一脉相承:利用一切机会打击党内官员的腐败。”

    《温哥华太阳报》甚至注意到,“八项新风”的公告措辞也采用了习近平提出的言简意赅、不说废话的风格。

    “中国的新领导人承诺对党内官员的作风进行天翻地覆的大革新,是对于民众日益增加的对蛮横和奢侈官员的批评之声的回应。”《每日电讯报》如是说。

    郭莉莉接受采访时则说,“这是很好的现象,是树立政府合法性的好方法”,“也许这会让中国各级官员的讲话风格都变一变。”

    关于李克强、王岐山要求官员“不要照本宣科、不说套话”的消息,英国的《每日电讯报》、《独立报》和美联社,都纷纷进行了重点报道。《每日电讯报》还注意到,王岐山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不让参会学者称呼他“尊敬的王书记”。

    《独立报》则称,“充满着陈词滥调的枯燥讲话已成为过去。简短的、直戳要害的讲话,伴随着朴素的语言和非正式的形式,正成为新的规范。”

    在主流媒体纷纷赞扬中国政坛新气象的同时,也有一些媒体尚未打消怀疑的态度。《爱尔兰时报》就谨慎表示,新的领导人风格有明显不同,但实质是否改变,就要拭目以待了。 

    健康的中国形象关系到百姓尊严

    在“惊喜”的同时,一些外国媒体也在问:习近平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上任之初的“政治秀”、聚敛人气,还是发自内心的反映?会维持一个月、两个月,还是有足够的动力保持下去?

    韩国学者李成贤这样理解:中国总会在某个时间,给世界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所以评价中国的标准应该灵活多变,任何固定的心态和想法,比如武断地认为“中国是独裁国家、没有言论自由”等,都很容易犯错误。

    日本记者河贤树则对《青年参考》这样说,“以前,有些中国领导人给人的感觉是,有些高高在上,神一样的存在着”。

    前段时间,河贤树走在北京街头,不小心踩到了一块晃动的井盖,虽没完全掉下去,但他因此受了伤,所以他最希望中国新领导人能做到,“把井盖这样的小事也做好”。

    此外,40天时间,广东5高官落马;63小时,重庆雷政富倒台。“十八大”之后铺天盖地的“井喷式”反腐风暴,也让这些在中国多年的境外媒体人士在吃惊之余,半兴奋半迟疑地感慨:这次的力度“有点大”!

    “我原以为,反腐会从北京开始,进而扩展到各省市,但现在却冒出许多地方高官的丑闻和落马消息,搞不懂这是为什么。”日本记者河贤树这样表达了他的疑惑。

    中国的反腐工作能推动的怎样?河贤树觉得,现在还很难下定论,未来3个月、甚至几年的持续关注,才更重要。

    不过,《朝日新闻》的态度则非常鲜明,他们坚信习近平反腐败的决心和能力,因为在他们看来,习近平虽然在福建这一曾经的贪污腐败“重灾区”工作过,却没有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任何污点,1999年轰动全国的赖昌星案,习近平正是负责调查的副省长。

    他们认为,在西方世界,有一个所谓“典型独裁国家”的标准答案,那就是“一党专政的强力政府”,新加坡就是如此。但由于反腐力度大,新加坡的国际形象反而不差。

    韩国学者李成贤据此认为,腐败不仅是中国国内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对外经营国家形象的最大挑战。如果不能解决好,外部世界就会将中国定义为一个“没有自由”、“不健康”的国家,甚至会将共产党与腐败画上等号。这关系到中国政府的合法性和老百姓的尊严。换言之,如果新一代领导人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外国对中国的印象就很容易改善。

分享到:

 

外媒:习近平南下视察给西方吃了“定心丸”
外媒惊异中国政治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