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辩称虐待战俘是“必要的罪恶”

法国“最显赫退伍军人”难安息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2年12月12日   16 版)

    比雅尔是法国获得荣誉最多的军人之一

    比雅尔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伞兵”

    长眠在战友身边或许是军人的权利,但对已故法国“最显赫的退伍军人”马塞尔·比雅尔来说,这个遗愿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在英国军事历史学家马丁眼中,比雅尔是“世界上最好的伞兵”。戴高乐称他为“英雄比雅尔”。美国中情局前局长彼得雷乌斯将军的办公桌上放着他的照片。

    在一些人眼中,比雅尔“已经成为一个标志”。但在另一些人眼中,这位“满身荣耀的士兵”却是手上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给许多人造成了难以抹去的刻骨铭心之痛。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11月20日,法国国防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和比雅尔的女儿出席了马塞尔·比雅尔的葬礼。比雅尔在法国南部弗雷瑞斯市的印度支那战争纪念碑下入土为安,持续了两年多的风波告一段落,另一场新的交锋则刚刚开始。

    支持者认为,对于一个靠自己的力量从底层一直奋斗到中将的军人来说,这是一个“恰当的纪念”。

    但愤怒的批评者们不肯罢休。他们认为,政府不应承认比雅尔的葬礼,并发起请愿,呼吁勒德里昂远离葬礼。批评者们说,这是“将酷刑上升到军事纪律高度”的行为。

    比雅尔曾经的战俘露易丝对他未能在死前承认全部罪行感到“深深失望”,她在请愿书上写道:“比雅尔的名字等同于最可憎的法国军队。”

    比雅尔将军基金会主席、律师安妮却义愤填膺地说:“人们不应剥夺一位军人长眠于战友身边的权利。”

    不为人知的特殊使命

    2010年7月27日,越南摆脱法国殖民统治56年后,时任法国国防部长埃尔韦·莫兰第一次踏上越南首都河内的土地。而在上世纪50年代,刀兵相向的前殖民地与宗主国,抛下了曾经的成见,开启双边军事互动的新时代。

    莫兰这次来去匆匆的访问,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特殊使命:为不久前辞世的比雅尔转达遗愿。这位曾率领空降兵部队与越军在奠边府血战多日的退役中将,希望把骨灰撒在奠边府的土地上,陪伴他半个世纪前在那里阵亡的战友。

    出乎意料的是,比雅尔最后的请求没能如愿。当莫兰代他提出请求时,越南不顾两国关系正处在快速升温期,斩钉截铁地一口回绝。

    政治体制和历史问题没有成为两国关系的障碍,但在这件事上,越南没有松口。越南国防部一位官员表示,类似问题过于“敏感和复杂”,越方无意开此先例,否则美国士兵也可能提出类似请求。

    随后,法国政府决定将比雅尔葬在巴黎荣军院。17世纪以来,法国的战斗英雄都长眠在那里。但由于公众的愤怒和抗议,这一计划最终作罢。

    之后的两年多,比雅尔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安息的地方。

    “天才士兵”在“血与火之地”平步青云

    让比雅尔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的奠边府,是他的戎马生涯达到巅峰的地方。与那段岁月一同埋葬在这片土地上的,还有他战友的尸骨。

    1916年的情人节那天,比雅尔出生在法国东部小镇图勒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4岁,他就离开学校,在兴业银行做一名普通职员。这个充满活力的男孩喜欢骑自行车和练习拳击。

    1936年6月,比雅尔投笔从戎,加入守卫马其诺防线的第23步兵团。此后,他辗转各地服役。

    1945年到1954年,比雅尔在越南服役,成为精锐的殖民地伞兵的一员。这位“天才士兵”开始崭露头角,迅速施展自己的军事天赋。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他要求手下每天刮胡子,保持仪容整洁;无论在哪里,都用生洋葱取代传统的葡萄酒配给,因为“酒会降低耐力”。尽管有时严格、尖刻,这位魅力超凡的指挥官仍然赢得了部属“无畏、热切的忠诚”。

    比雅尔始终保持着特立独行的打扮:英国防水迷彩布料制成的厚重的改良版上衣,腰间挂着美国M1936式手枪,戴着老式的彩色塑料风镜。

    1953年,比雅尔与其指挥的第6殖民地伞兵营,空降到被围困的奠边府。战斗快结束时,他被晋升为中校。

    第二年9月,从越南战俘营中被释放后,比雅尔带领第3殖民地伞兵团在斯洛文尼亚和阿尔及利亚作战。1967年,他升为陆军准将,到1970年,他已是法国印度洋领地的总指挥官。

    战争结束后,这位凭借勇敢和“才华横溢的战术”飞黄腾达的中将,获得了法国最高荣誉勋章和无数奖励,成为法国获得荣誉最多的军人之一,先后担任国防部国务秘书和国民议会副主席。

    在英国军事历史学家马丁眼中,比雅尔是“世界上最好的伞兵”。戴高乐称他为“英雄比雅尔”。美国中情局前局长彼得雷乌斯将军的办公桌上,放着他的照片。

    2010年6月18日,这位法国“最显赫的退伍军人”在家中辞世,享年94岁。

    虐待战俘是“必要的罪恶”?

    在一些人眼中,比雅尔“已经成为一个标志”。但在另一些人眼中,这位“满身荣耀的士兵”却是手上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给许多人造成了难以抹去的刻骨铭心之痛。

    1957年,20岁的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女战士露易丝被法国伞兵俘虏,等待她的是酷刑和凌辱。

    “他们每天都会来两三次,我一听到靴子的响声,就开始发抖,”露易丝回忆道,“时间仿佛是无尽的,每分钟都像几个钟头、甚至几天那样漫长。”

    在最初几天的折磨之后,露易丝开始变得麻木,“灵魂仿佛脱离了身体”。3个月的监禁中,她一直没穿衣服,多次遭到强奸和殴打,险些死在一个满是粪便和血液的池子里。多亏一位法国医疗官的干预,她才得以活下来。

    20世纪50年代,在阿尔及利亚对战俘实施酷刑并非秘密,有无数史料可以为证。直到1962年之后,戴高乐宣布全面大赦,战争期间法国军队的所作所为才被视为禁忌。1965年,意大利导演吉洛·彭特克沃拍摄的影片《阿尔及尔之战》描述的残酷的法国伞兵中,无疑有比雅尔和战友们的影子。这部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在法国被禁了足足5年。

    在1999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比雅尔第一次亲口证实,法国军队的确曾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使用所谓的“肌肉审讯”,因为法国平民遭到了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的炸弹袭击,“妇女和儿童被炸得断肢横飞”。但他否认自己参与其中。

    次年,露易丝通过法国《世界报》将当年的遭遇披露出来,还说出了主持酷刑的军官姓名——比雅尔和雅克·马苏。

    这件事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激烈的辩论。马苏承认了露易丝说法的可信性,并对法国军队在战争期间的行为表示遗憾。但比雅尔表示,路易斯的话是“一派胡言”。

    在随后的辩论中,比雅尔的否认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没有说服力。不久,他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将酷刑称为“必要的罪恶”。

    退休之后,比雅尔回到家乡图勒定居。在这个只有17万居民的小镇安静的街道上,比雅尔的住所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只有花园里的“拿破仑”大炮,显示了这位半生戎马的老人“不同寻常的警惕”。

    比雅尔办公桌后的墙上满是照片、书籍和数不清的奖章、徽章,桌下静静地躺着一只巨大的象牙。桌上摆放着一张照片,一位年轻的士兵把脑袋搁在背包上,安详地闭着双眼,仿佛在沉睡。“他并不是睡着了,而是刚刚死去。”比雅尔曾这样对来访者解释。

    就像酷刑被称为“必要的罪恶”,对比雅尔来说,在战争中丧生的战友是“必要的牺牲”。在国家利益这面大旗之下,生命的分量仿佛无足轻重。

分享到:

 

法国“最显赫退伍军人”难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