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印度职业掏耳人正在消逝

《 青年参考 》( 2012年12月12日   13 版)

    印度的职业掏耳人正在工作

    如果你走在印度的大街上,看到有人呲牙咧嘴,任由别人把一根卷着棉花球的钢针伸到自己的耳朵孔里,请千万不要惊讶。拍照留念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是一个正在消逝的场景——印度的职业掏耳人正在工作。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4日报道,古老的印度有着一些在外人看来颇为奇异的职业,掏耳人便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帽子下别着专用的工具,一根钢针,一团棉花,一把小镊子,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寻找着潜在的顾客。

    38岁的穆罕默德·阿巴斯从事这一行业已近20年,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门手艺,自此便靠着给人清出耳朵中的碎屑为生。他每天会清洁20到30对耳朵,清洁一只耳朵的收费在20到50卢比之间,这一收费标准只相当于专业诊所的几十分之一。

    清洁耳朵前,阿巴斯会细心地在钢针上缠上棉球,再把它探入耳朵中,粘出里面的蜡质和碎屑,再用镊子逐个清理掉。这是一份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阿巴斯必须全神贯注,才能保证工作中不出一点差错。

    虽然对自己的工作颇为自豪,但阿巴斯仍称,他所从事的是一个行将消逝的古老职业。掏耳人的历史源远流长,他们大多是家族传承,父传子,子传孙,一些职业掏耳人家族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莫卧儿王朝时期。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提高,新一代的年轻人大多已不能接受这种既危险又不卫生的耳朵清洁方式了,他们更多会使用挖耳勺自助清洁耳朵。

    阿巴斯的生意正逐渐变得萧条,一天清洁五六十对耳朵的盛况早已成为历史。只有一些老主顾仍会定期接受他的服务,他们大多岁数较大,对危险或者不卫生的说法毫不在意。一名顾客就表示:“我请掏耳人给我清洁耳朵已有17年,这是一种享受,我的耳朵从来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奇佳

分享到:

 

印度职业掏耳人正在消逝
囚犯越狱遇难题 心宽体胖卡墙洞
睡棺材有益身心?
“算法之神”内特·希尔沃
美新闻节目误报飞机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