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慈善是一种精神,不在于差不差钱

钱兆成 媒体人 《 青年参考 》( 2012年12月12日   03 版)

    外国驻穗领馆搞义卖帮助中国残疾儿童,筹款33万,收到5000假币令组织者遗憾。然而有官员自成逻辑地在微博评论:外国领事馆干这种事,其用心就是想丢中国人的脸!中国就少了那33万块钱?真不要脸的是那些搞义卖的!(12月10日《燕赵都市报》)

    一个筹集善款的义卖活动,居然收到5000假币,这原本已够让人大跌眼镜,不料却来一句更让人跌眼镜的“不差钱”的论调。

    笔者认同在涉外事务上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对于对外交往上出现的问题应该理性地看待。对于此次慈善义卖风波,同样也应该以宽容心态看待。其实,这次慈善义卖还是卓有成效的,如果不是那5000元假币,事情的结果完全可能是多方受益。

    看待慈善义卖这种活动,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精神,而非出于“脸面”的家国义愤。慈善以及慈善义卖活动,根本就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因为慈善的意义本身就不在于比拼财力,而是要唤起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心。就目前对残障人士的关爱来说,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需要通过慈善义卖等活动来引起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

    更何况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慈善文化并没有深入人心,并且屡屡会有一些应景慈善伤人心。一些企业和个人在慈善活动中,为了满足特定需要,先“拍胸脯”开出空头支票,等到落实时或“缩头”或不了了之,将慈善活动当成应景的表演和营销宣传。这也让今天的一些慈善活动为人所疏远甚至厌烦。

    而在西方人的慈善文化中,本身就存在的“宽恕”、“感恩”、“分享”等善念,都是人类共同的思想资源,也还没有融入到我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中,使其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我们应该明确,从精神上讲,慈善组织或慈善行为的捐助人,其所实施的一切慈善行为不是恩赐、不是施舍,而是基于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互爱互助的高尚体验,是通过人道关怀而达成的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也是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

    但现实多少有些令人心寒。不仅心有余力的富裕阶层对慈善事业比较冷漠,而且一些慈善事业的受益者有时候表现得也同样冷漠。之前曾有媒体报道,2010年“感动中国”候选人赵俊方老人,十多年来共资助了上百位贫困大学生。可是令他心寒的是被资助者对这位老人的冷漠,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更不愿意站出来见老人一面。

    我们需要明白,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里,慈善活动应该是一种不分贫富贵贱的行为自觉和生活常态。慈善行为受益者,并非就低人一等,而是作为社会平等成员在自身遇到困难时,所应受到的社会救助,也是应享有的一份权利。这种权利与“脸面无关”。

    经历这次慈善义卖风波,我们需要反思如何让慈善活动剥离应景的弊病,回归其本意。慈善是一种精神,不在于差不差钱,更不在于要不要脸。

    从实际上看,在一次次慈善义卖之后,只要慈善事业所需善款能够成为源头活水,只要慈善事业仍需更多人和机构参与,这就足够了,这是才是国家的强大和公民的成熟的应有态度。

分享到:

 

慈善是一种精神,不在于差不差钱
外媒分析朝鲜发射“人造卫星”背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