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51区真面目是如何被掩盖的

作者 [美] 安妮·雅各布森 译者 王祖宁 《 青年参考 》( 2012年11月14日   33 版)

    节选自《51区:封存60年的美国绝密军事基地档案》,重庆出版社2012年8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

    51区的真面目是美国政府的头号秘密。尽管传言不断,除了联邦政府高层与那些秘密项目的承包商,始终没有谁能拿出证明它确实存在的直接证据。

    51区号称美国的头号不解之谜。对很多人来说,它无异于先进间谍技术和作战系统的代名词。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它是藏匿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的黑暗世界。在传言中,那里坐落着联邦政府的秘密基地,以推动军事技术迅速发展为惟一目的,并且始终领先于地球上其他国家。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令其隐匿于内华达州南部的高原荒漠中60余年?

    要想进入51区,不仅要拥有无可挑剔的个人背景,而且必须得到来自美国军方最高层或情报机构精英分子的邀请。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乘上专线航班向北飞行,舷窗外先是呈现出典型的美国西南部风光:冰封雪覆的山峦、绵延起伏的丘陵、黄沙茫茫的深谷……不过,在最后一段航程中,乘客们什么也看不到,因为航班上的舷窗会在降落之前全部关闭。

    这块方圆575平方英里的空域由此被人们谑称为“盒子”。连距此处不远的内利斯空军基地的飞行员都被禁止染指该区。直到卫星照相技术成熟,人们才发现,这个“盒子”的正中心原来是一个直径约6英里的内流盆地,或者说是一个干涸的湖底。中央情报局看中的正是这平坦的湖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一直充当着这个秘密基地的天然跑道。

    如果得不到正式邀请,即使驾驶一辆四轮驱动的越野车,穿上质地上乘的远足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在崇山峻岭之间跋涉10个小时,你也难以一窥51区之全貌。白天不适合观测,沙漠上不断蒸腾的空气容易造成视觉失真,很难从漫天黄沙中分辨出基地设施的准确位置;夜晚才是目睹51区些许真面目的仅有机会——如果你有耐性朝着黑漆漆的山谷彼端连续眺望几个小时,不知在什么时候,湖床机场上的灯没准就会突然亮起来。或许会有一架外形古怪的飞机滑出停机棚,出现在微光一现的跑道上。片刻之后,飞机开始起飞,当起落架的轮子刚刚离开地面,灯光就会立刻熄灭。于是,整个山谷重新陷入一片死寂。

    早在中情局将其作为理想的秘密试验场所前,“第51号区域”已经存在了4年之久。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更加鲜为人知的事实是:51区的第一个主顾并非中情局,而是原子能委员会。大约从1951年起,原子能委员会就利用严格的保密制度,在毫无有效监管和道德约束的情况下,对军用飞行器进行了一系列极端的、颇有争议的研究、开发和设计。

    按照常理,有关飞机的项目并不在原子能委员会的管辖权限之内,他们的职责只限于核弹和原子能,仅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政府掩人耳目的手段。如果把一个争议巨大的秘密项目置于某个与该项目风马牛不相及的部门中,人们到这个部门进行调查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的确,在过去60多年中,谁也没有想到要从原子能委员会入手去解开51区之谜。

    最后,无论保安、工程师还是清洁工,能在51区工作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特权。这里的保密宣誓无比神圣,一旦违背就意味着要面临被监禁的危险,人们不得不选择三缄其口。已知的惟一例外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一位长居此地的矿主异常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合法采矿权,政府如何施压也无法说服他搬离,最终,政府不得不给予他一定的特许通行级别。很可惜,这位矿主至死守口如瓶,将51区的种种机密带入了自己的坟茔。

分享到:

 

幽默翻译:艺术着让外国人发笑
51区真面目是如何被掩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