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伯利亚,或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寒冷”。稍作了解后便不难发现,中国其实是西伯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商务部11月2日的最新数据,今年1~9月,中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的贸易额为48.15亿美元,占其外贸总额的五分之一,继续成为西伯利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如果说起这些之外的社会状况,西伯利亚似乎就变得陌生而神秘起来。事实上,随着年轻人纷纷逃离远东,西伯利亚的人口正在锐减,10年里已有1万多个村庄和20多个城镇先后消失。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腐败泛滥、稀缺的就业机会,使得那些“能走出去的人”纷纷移民。
尽管莫斯科对这里的投资显得雄心勃勃,极力想给这个“被遗弃地区”注入活力,最近又在这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脑会议,但统计数据显示,人口下降的趋势并未改变。那些想走的人,依然在离开。
堂堂“远东小姐”被迫离别家乡
玛丽亚·克里莫娃正面临两个选择:留在西伯利亚的家乡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中国称之为“伯力”);或像半数同龄人那样,收拾行囊离开,寻找更好的生活。
她有着修长的四肢、绿色的瞳仁和调皮的笑容。她完全可以用这些去当个模特,取悦男人;或者当一名警察,有权有势、铁面无私、自给自足。到25岁时,克里莫娃的这两个愿望都已实现。
她在家乡的“贝斯特”模特公司做模特时,其他的模特大多搬去了莫斯科、圣彼得堡或国外。她则强迫自己到当地的两所“烂”大学充电,分别获得了经济学和法学学位。
然后,她当上了警察。起初听起来挺令人兴奋,她甚至免费周游了世界,因为俄罗斯的警察可享受出国旅游的付费机票。白天,她在哈市的居民区调查谋杀、抢劫和毒品交易,很多嫌犯在25岁前都蹲过大狱;晚上,她去当地时装秀走穴,甚至还赢过“远东小姐”选美大赛桂冠。
她的月薪1200美元,在当地的年轻警官中算相当高了,但仍入不敷出。因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食品、服装、房地产的价格都在暴涨,远远超过了阿穆尔河(黑龙江)对面的中国。去年,莫斯科终于取消了赞助警察免费机票的政策,克里莫娃于是做出了决定——辞职,离开这里。
西伯利亚的人口正在锐减。这个占俄罗斯面积77%的地区,如今只有3800万人口,比20年前少了200万。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20年后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将少于莫斯科一个城市。
俄罗斯人口近四分之三都生活在乌拉尔山以西,而在西伯利亚,“克里莫娃们”正变得越来越多。似乎没迹象表明,西伯利亚“正在成为年轻人都希望的安全、现代、自给自足的地区”。
壮观的形象工程背后的“豆腐渣”
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正在花巨资解决西伯利亚的人才流失问题。
5年前,莫斯科决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外建造一座现代综合设施,用来举办2012年的APEC会议。不过,项目深受道路不畅、桥梁不安全及腐败泛滥的困扰。因此,项目结束时,预算比原计划多出3倍,超支200亿美元。
今年9月,APEC的领导人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时,看到了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桥。这座新修的大桥,耗资数十亿美元。领导人们当时住在一个巨大校园中的宽敞套房里,这里很快将被建成可容纳1.1万名学生的远东联邦大学。据说,政府官员最初要将校园变成普京的另一座总统官邸,或一座大赌场,但最终还是决定建一所大学。
与会首脑们并不知道,在距离APEC会议中心仅两公里的明基村,村民们正因莫斯科已决定拆除他们的家园而哭泣,而APEC会议之前刚建的公寓粗制滥造,客厅的天花板经常脱落,为了防止屋顶坍塌,居民们不得不在家里顶上木棍。APEC项目主任亚恩·瓦斯拉夫斯基承认:“我们总是建造‘豆腐渣工程’,但莫斯科方面没人知道如何处理。”
如今,APEC峰会已开完,西伯利亚依然面临“是否会有生机”的问题。“我们的城市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备选首都,向亚洲开放的一个窗口,”新校区的校长库兹涅佐夫说,他也是前苏联解体后该地区第一任州长,“不幸的是,过去20年里,这里的经济和政治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大手笔”投资并未解决腐败、失业、生活中的“破败”
尽管莫斯科在该地区的投资雄心勃勃,似乎投资并未解决腐败和缺乏就业机会等紧迫问题。
阿穆尔州的人口在2011年减少了6000人,移民人数较2010年增加了一倍。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民众来说,在西伯利亚投资200多亿美元修建桥梁和机场,简直“荒谬可笑”,因为新桥梁通往几乎无人居住的岛屿,而后者早已有了渡轮。新建的机场可以接纳400万人的客流,而小镇人口只有200万。
这些“大手笔”投资的背后,却是当地民众不得不天天面对的交通拥堵、道路破旧、买不起的房地产……当地的反对派领袖萨姆索诺夫说,“没人倾听西伯利亚民众的呼声”。
同时,克里莫娃身边的人也都在谈论着逃离故土的事。一位模特同行准备去圣彼得堡,寻觅“新的、充满活力的发财机会”;模特公司的主管准备移民中国,“为女儿的未来找条出路”;甚至克里莫娃的母亲也已远嫁阿根廷,当克里莫娃最后一次见她时,她告诉女儿,“我希望你能离开这里,在哈巴罗夫斯克没有前途。”
今年10月,克里莫娃终于收到了来自中国的邀请,她要去广州做模特了。在房间里收拾好行李后,她喝了一杯中国绿茶,然后自信地看了看前往广州的路线。“第一站去中国,然后是意大利,”她说,“不管怎样,我好像永远也适应不了俄罗斯的体制。”
○本报特约撰稿 史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