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解构饮食文化的历史——

烹饪:全人类都体验过的学问

作者 [英] 诺拉·卡普兰·布里克 译者 陈荣生 《 青年参考 》( 2012年10月31日   32 版)

    《考虑考虑餐叉吧》(Consider the Fork),基础图书公司2012年10月,352页。

    烹饪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全人类都体验过的一门学问,对其历史的探讨虽难登大雅之堂,却也从侧面促使我们思考人类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失与得。

    近年来,很多美食家使用“单镜头”方法探索厨房的进化史,比·威尔逊本人2006年的处女作《蜂巢》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完成的。这类作品把单一对象——他们感兴趣的食材或作料——作为串联历史事件的线索,如果历史事件与之没有交集,就会被弃诸一旁。

    相比之下,威尔逊在新作《考虑考虑餐叉吧》中变得成熟了许多,试图就文化对烹饪的影响勾勒出一张从古至今的全景画。譬如,精心制作的法式餐具反映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烹饪天堂;中国人使用的万能切肉刀则是斤斤计较的产物,以便利用匮乏的物资创造绝世美味。

    尽管作者进行了密集的调研,本书不像出自专家之手,而是更接近发烧友的即兴创作。在翻看有关调羹形状的那一节的时候,当全书倒数第10页还在解释削皮机的工作原理的时候,笔者急得长吁短叹。不过其他多数时间,还是很容易开心地卷入威尔逊的热情中。当然,拒绝传统叙事方式并不表明结构混乱,作者语言流畅,只是还不够迷人。

    技术进步令厨艺退化?

    虽然通篇没有做出正面解答,相信读者都会在心里发问:如何看待烹饪技术的进步?威尔逊对过去表现出几分怀旧之情,甚至视现代工具为造成厨艺退化的首要因素。“在电烤炉出现前,优秀的厨师只要看一眼火焰的形状,就可以估算出它的热度;在引入量杯前,食谱就是指引,而且对那些不熟悉各种作料混合比例的人毫无用处。”威尔逊在书中列出了无数个烹饪技术进步的例子,称它们湮灭了创意,削弱了技巧。

    然而,威尔逊也不是极端保守分子。她鼓励我们去体验微波炉的“十八般武艺”,介绍了仿佛来自科幻电影的真空烹调机,“这种机器做出来的食品,看起来就像泡在甲醛中的大脑”……然后极力夸奖它的滋味,“真空烹调食品有点超真实……苹果和柑橘,在华氏181.4度下煮两个小时,会变得芳香无比,色泽金黄……宛如秋之精髓般美好。”

    那么,我们是进化到能够更好地满足口腹之欲了呢,还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去了许多佳肴?威尔逊并没有试图把大量的研究浓缩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告诉我们:有些变化带来的是真正的收益,比如用铁制炊具代替青铜器,但大部分发展只是反映了公众兴趣的转移:纸杯蛋糕、冷冻酸奶、咸焦糖、鹅肝酱、甜甜圈……本着一贯的严谨,她把美食和烹饪的过去呈现而非塑造出来,用不寻常的逻辑解构历史:微观高于宏观,现实高于习惯。

    厨房是人性的一扇窗

    可以说,与使用“单镜头”方式的作品相比,这种方法更诚实、更令人信服。烹饪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全人类都体验过的一门学问,但它终归不能提供太广阔的舞台,供我们发表鸿篇大论。威尔逊惟一坚决反对的,就是那种要求饮食“贵族化”、“高尚化”的趋势。她尊重所谓“分子美食家”的研究成果,但怀疑这种运动会给平日的煎炒烹炸带来多大积极影响。“如果像这样生活,你很快就会精疲力尽……后现代主义的创意菜可以用来待客,但它能像家常菜那样给妻儿老小以营养吗?”

    同样,威尔逊看不起“完美厨房”的狂想,因为“买一个新的平底锅意味着要把旧的扔出去”。她说,厨房没必要布置得像书斋那样刻板,而应该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把那些让我们有家的感觉的物品集中在一起,如大学用过的茶壶和奶奶留下的餐盘;也不妨把那些带来激情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如崭新的咖啡机或真空烹调机。

    烹饪充满了矛盾。它既是艺术,也是科学;既是古典的,也是时髦的,既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微不足道的;既是容易的,也是艰深的。威尔逊事无巨细地向我们展现了这些,却没有给出解决方法。全书结尾的口吻表明,她之所以爱写美食和烹饪的历史,理由跟我们阅读这类书相同:为了追求单纯的愉悦和投入感,那些严肃话题不过是调味料。

    美国《新共和》杂志

    关于作者:比·威尔逊,1974年3月7日出生,英国美食家、历史学家,毕业于英国剑桥三一学院,主要作品有《蜂巢:蜜蜂和我们的故事》和《上当受骗:从毒糖果到假冒咖啡》,为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新政治家》杂志等主流媒体定期撰写专栏文章。

分享到:

 

网络泄密,没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烹饪:全人类都体验过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