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超群的“美利坚”号未服役便被寄予厚望,美军希望它率领远征舰队转战四方。
有资历的军事爱好者大多知道,除了11艘巨无霸般的超级航空母舰,“独孤求败”的美国海军还有十余艘酷似航母的大家伙,那就是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两栖攻击舰。10月20日,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造船厂,美国海军将其订购的最新一艘两栖攻击舰命名为“美利坚”号(LHA-6)。这个极具分量的名字,似乎在公然宣示该舰非凡的作战性能。
美国“环球战略网”在报道中强调,价值24亿美元的“美利坚”号将于明年2月正式加入作战序列,前往加州圣迭戈长期驻扎,“在亚太方向维护美国的国际领袖地位”。
巨舰开起来竟像房车
日本军事观察家荒木雅也,曾调侃“美利坚”号是艘“不诚实的战舰”。他指出,两栖攻击舰最初就叫“突击航母”,后来为避免与多用途航母(CV)混淆,美国海军才给它们改了名,并衍生出后来的硫黄岛级、塔拉瓦级、黄蜂级乃至今天的“美利坚”号。
回望美军两栖攻击舰发展史,可以发现它们都具备宽阔的飞行甲板,且体型越来越大,难怪会被人冠以“小航母”或“准航母”的绰号。从公开资料看,“美利坚”号长281米,宽35米,满载排水量5万吨,环视全球所有现役军舰,除了美国自家的超级航母,也只有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和中国“辽宁”号两艘航母超过它。
作为21世纪造船工业的结晶,“美利坚”号的许多设计都很超前,其“心脏”抛弃了笨重的蒸汽轮机,改用省力省事的燃气轮机。用主承包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发言人的话说:“几万吨的大船,可以一键启动,短短几分钟内加速到几十迈,就像开房车一样,行驶相当平稳,水波无痕……”今后,美军用它处置突发海外事件,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这艘新舰的攻击力,主要体现在与之配套的战机上。根据设计要求,“美利坚”号能搭载不少于38架各式飞机,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和MV-22倾转旋翼机最受关注。换言之,该舰就是专为二者设计的浮动基地。其中,F-35B能同时携带两枚卫星制导炸弹、两枚中距空空导弹和25毫米四管航炮,执行空对地支援、扫荡登陆场等任务;MV-22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的主要空中坐骑,可运载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也可内装9072公斤和外挂6804公斤货物,负责把“美利坚”号上的士兵及作战物资快速送上敌国海岸。
海外兵力投送的急先锋
在经济危机的余波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美国海军及陆战队这样倍受白宫和五角大楼青睐的军兵种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可是,他们照样为“美利坚”号这样的先进两栖舰一掷千金,难道后者真有“一舰定乾坤”的本领吗?
事实上,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国对两栖舰、尤其是能带飞机的两栖攻击舰的喜爱,不见得比航母低。2003年“自由伊拉克”行动中,美国海军一口气出动了7艘两栖攻击舰,编为两个两栖特遣舰队和三个两栖戒备大队,除履行兵力和装备输送、两栖登陆、海上拦截等传统作战使命外,还多次参与航空防御识别等任务,展示了两栖攻击舰的综合性能。
伊拉克战争刚平息,美国海军立即在2003年8月对两栖兵力进行重组,组建了全新面貌的“远征打击群”,旨在充分利用两栖舰的全能属性,提高海外兵力投送水平。从构成上看,远征打击群以1艘两栖攻击舰为核心,外加1艘攻击型核潜艇、1艘导弹巡洋舰、1艘导弹驱逐舰和1艘导弹护卫舰,舰队规模虽比航母战斗群小,但反应更灵活,部署更容易,且攻防兼备,既能够执行两栖突击等作战性任务,将海军陆战队及其装备投送到敌国境内,又可执行人道主义援助、非战斗人员撤离这样的准军事任务。
根据“21世纪海上力量”转型构想,美国海军正着手打造12支远征打击群,发挥两栖舰船“海上基地”优势的同时,增加所谓“海上盾牌”的防御能力与“海上打击”的进攻能力,以满足全球范围内的作战需求。该计划付诸实施后,美军两栖舰队伴随航母战斗群的传统作战方式不复存在,远征打击群将成为并行于航母打击群的独立作战单元。
充当远征打击群的领头羊,正是“美利坚”号的首要使命。迄今,诺·格公司已接到建造另外3艘同型号舰艇的订单,它们在2020年左右全部竣工后,将与现役的8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组成完整的“准航母”阵容,各率领一支远征打击群,随时准备赶赴四大洋的任何角落。可以预见,今后一旦有危机出现,最早现身冲突热点地区的将是以“美利坚”号及其姊妹舰为首的远征打击群,这也使得它成为许多国家不得不认真防范的强大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