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媒好奇:中国人为何如此关注美国大选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2年10月31日   28 版)

    中国议题首次成美国大选辩论独立辩题 图片来源 CFP

    “崛起大国”印度对于被“零关注”感到很受伤,抱怨“在美国的世界观中,存在一个印度大小的空洞”;“背惯了黑锅”的欧洲却十分庆幸只被提到了一次,觉得这是个“好的迹象”;巴西、日本、俄罗斯乃至中东各国,则对此完全置之不理,他们更关心各自国内的大事。

    惟有更富裕和自信的中国,看着两位候选人激烈表达大大小小的反华情绪,带着小心翼翼的冷静和一触即发的敏感,混杂着冷漠和不安两种情绪。这种微妙的反应,在《纽约时报》的眼里,要用“谨慎”来形容,《华盛顿邮报》却将其归纳为“嫉妒和关心”。

    10月24日晚上,在清华大学附近一间咖啡馆里,一群美国留学生正在观看最近的美国总统大选视频回放,很快,一群中国学生加入了他们。

    对于这次被《华尔街日报》评价为“史上最无聊的总统大选”,中国人却给予了它前所未有的热切关注,而这种突如其来的热情和痴迷,又让美国人对此好奇不已——关注中国人对美国大选的关注,猜测中国人对美国大选的猜测,成为美国媒体热议的话题。

    以竞选辩论为中心,美国大选中的“中国牌”、中国对美国大选的“关注潮”、美国人对中国态度的“探究热”,这三种现象就像凯库勒之环一般紧密相连,表露出中国和美国对彼此日益高涨的兴趣。

    只有中国在仔细倾听

    翻开上一周的中文报纸,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落挖掘出某个花絮般的细节,看到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子:

    罗姆尼为吸引少数族裔的支持而晒黑自己,他的长子则表示想揍奥巴马一顿;俄亥俄州出售印有候选人面孔的纸托蛋糕,而在7-11便利店里,奥巴马的纸杯以6比4的成绩打败了罗姆尼;坎迪·克劳利从“花瓶”摇身一变,成了一位以强硬著称的辩论主持人。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在密切关注着这次选举,而这一数字在2008年只有17%。

    美国《商业周刊》用“Chimerica(中美国)”一词,来形容中美间越走越近的状态:“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关系正逐渐加深,当然也伴随着偶尔爆发的文化冲突。”

    在这个秋天,两位候选人都把中国当作了政治足球,借此发动语言战争。当然,这种“抨击中国”的比赛,没能逃过中国媒体的注意,大部分媒体都投入到对总统竞选最终对峙的报道中。

    辩论结束一个小时后,奥巴马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微博搜索排行榜的第七位,而“美国总统选举”也位列十大热门话题。

    新浪微博在用户中发起一项民意调查,询问他们更喜欢哪一位候选人,一天后奥巴马以7比1完胜罗姆尼;新浪门户发布了配有中文字幕的第二场辩论视频,视频门户优酷则发布了第一个奥巴马、罗姆尼全程辩论的视频,尽管没有翻译,仍有不少点击率。

    《华盛顿邮报》将其归因于互联网爆炸式的增长和非官方媒体(微博)的活跃,但如果想理解中国对于美国大选异乎寻常的热情,中国在总统竞选辩论中扮演的“令人奇怪的重要角色”无法回避——在辩论中它被提及24次,比美国国内最热门的话题——社会保障、中产阶级、阿富汗和医疗保险都要多得多。

    各国对此反应不一:“崛起大国”印度对于被“零关注”感到很受伤,抱怨“在美国的世界观中,存在一个印度大小的空洞”;“背惯了黑锅”的欧洲却十分庆幸只被提到了一次,觉得这是个“好的迹象”;而巴西、日本、俄罗斯乃至中东各国,则对此完全置之不理,他们更关心各自国内的大事。

    惟有更富裕和自信的中国,看着两位候选人激烈表达大大小小的反华情绪,带着小心翼翼的冷静和一触即发的敏感,混杂着冷漠和不安两种情绪。

    这种微妙的反应,在《纽约时报》的眼里,要用“谨慎”来形容,《华盛顿邮报》却将其归纳为“嫉妒和关心”。

    大选传染上了“中国恐惧综合征”

    “中国”一词在二辩中被提及20多次,却无一带着积极或友善的态度。最后一场辩论中,当外交政策成为主题,中国再次成为焦点,被奥巴马称为“既是对手也是一个潜在合作伙伴”,罗姆尼则表示有朝一日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美国大选原本以为只是围绕国内问题进行争论——经济、财政赤字和卫生保健,现在却将中国当做一个出气筒卷了进来。”春华资本集团主席、高盛大中华区前主席胡祖六表示,“竞选活动中过分夸大的尖锐辞令,让人感到非常不安。”

    中国人说,他们已习惯美国在选举季将中国树为靶子,但有越来越多政府官员、商界人士和学者担心,这次对中国的抨击如此激烈,以至于在选举结束后,它都很难再冷却下来。

    过去两年,中美关系变得更脆弱。贸易和战略利益的分歧让美国担心,中国会侵犯美国长期以来在亚太区的影响力,同时,美国就业市场的疲软也被频繁归咎于中国。

    这多少会让中国人觉得不快。据皮尤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今年在中国只有39%的受访者,将中美关系描述为“合作”,而在2010年,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这么看。同时,在2010年,只有8%的受访企业认为中美存在敌意,今年却有26%认可这种说法。

    在中美两国媒体上,罗姆尼的形象从“一个靠和中国做生意来获取利润的老练投资者”,被转而塑造为“最激烈反华”的总统候选人。

    中国媒体清楚意识到,贸易争端正“限速”中国的发展,并称大选患上了“中国恐惧综合征”,而这种“传染性病症”正在美国蔓延。

    “无论是否愿意,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下一任美国总统在他当选后,都必然会缓和他在竞选游说期间表现出的强硬态度,并处理国内关于‘中国崛起势不可挡’的僵化印象。”辩论结束后,新华社的一篇评论立即写道。

    在中国年轻人中,一种常见的态度是骄傲——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中国已成为美国总统竞选当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

    “今年,我们中国也会有一个最高权力的过渡,中国影响力只会继续增长。”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陈美妮(音)告诉《纽约时报》,“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至少我们会影响到他们的决策。”

    另一位北京电影学院大三的学生杨晓(音)则表示,他不相信这些候选人的消极情绪会长远伤及中国,即使罗姆尼当选,“他也需要更友善地对待中国,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

    奥巴马和罗姆尼,爱谁谁

    大洋的这一边,中国人盯着网络视频中,美国总统候选人口沫横飞地互相“掐架”,看得津津有味;而在太平洋另一端,美国人正费尽心思地揣测着中国人关于美国大选的一切念头,当然最想知道的是,奥巴马和罗姆尼,中国人更爱谁。

    《外交政策》杂志用十分严肃的笔触,去分析“为什么中国希望罗姆尼胜利”,《纽约客》却只是带几分戏谑地将两位对中国并不友好的候选人,都称为“熊猫拳击手”,并认为从总体来看,中国似乎更倾向于选择他们更熟悉的那一位。

    《纽约时报》花了很长的篇幅,探讨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更青睐共和党,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在外交政策方面保持稳定,而且他们熟悉和喜爱的老布什在1989年担任总统前,曾担任驻华特使。

    但它又很快推翻了自己的结论,说这已是不同的时代,中国领导人对罗姆尼知之甚少,只是将他看作一个新的更保守的共和党人。该报说,在某些方面,中国官方可能会更喜欢奥巴马政府连任,因为现任是已知的。

    最终它引用财新传媒主编胡舒立的一句话作为结论:“我还没有从中国政府那里,看到一个清晰的意图。”

    美国网友则十分热心地提出种种猜测,“我想中国人更喜欢奥巴马,因为中国人很聪明,知道奥巴马说一套做一套”,“中国人知道奥巴马连管理一个柠檬水或蛋卷店的能力都没有”,或是“哪个候选人在抨击中国方面做得更好,就将成为美国总统,中国人认为这十分有趣并令人费解”。

    中国人的心思似乎很难猜,让擅长分析的美国媒体都难以下手,得出一个明确结论。实际上,美国媒体发现,普通中国人对谁将在明年1月份入主白宫毫不关心,罗姆尼和奥巴马,总统谁爱当谁当。

    美国媒体注意到,中国人更多地把这些辩论看作是一场民主大戏,带着钦佩羡慕或者消遣娱情的心态来看。他们更关心的是候选人的智力,目前的选举数据,以及谁闹了些无关紧要的笑话。

    对身边政治大事一片缄默,却对美国大选喋喋不休

    在北京市区的一家超市里,印有奥巴马和毛泽东头像的军绿色T恤被并排挂起,用以招徕顾客,在《纽约时报》的摄影记者眼里,这是一幅寓意颇深的画面。

    《洛杉矶时报》则对这样一种情景表示不解:中国人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政治大事视若无睹,一片缄默,却有时间对美国大选发表喋喋不休的评论。文章写道,事实上,中国同样正处于最高权力转移的倒计时中,就在美国最终大选之后两天的11月8日,中国自己的盛会就将召开。

    令美国人感到吃惊的是,比起它们自己的国家,中国媒体在美国政府过渡中挖掘出了越来越多信息,包括政治家的家庭、个性和间或穿插的插科打诨的余兴表演。

    面对几乎同时举行的两场选举,中国人既为之着迷又充满困惑,许多人说,他们希望这样的辩论节目,有朝一日也能发生在中国。

    “民主是可以学到的东西。”网友“一生有你”表示,“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们可以被教会,什么是民主。”但另一个用户立刻反驳他,“美国候选人说什么与做什么,往往有很大不同。”

    “在美国,总统不能决定一切,他必须征求很多人的意见。”网友WKL999表示,“因为有太多意见,所以有些事情很难完成,但在中国却能轻松实现。”

分享到:

 

美媒好奇:中国人为何如此关注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