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新加坡政府将政务官(Political Appointment Holders)待遇作了大调整。原本固定薪资(含特别费等)与变动薪资约占各半;改革后,取消特别费,同时固定薪资占6成,变动薪资占了4成。
首先,固定薪资起薪标准,改成新加坡公民中薪资最高的前1000人薪资中位数的6成,取代过去由新加坡收入最高的6个行业(银行家、律师、工程师、会计师、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管理阶层)中,前48个最高收入者薪资中位数的6成。这1000人的薪资,包括公司发的股票,但房屋租金、个人投资所得都不算。举例来说,前1000人中,排行第500人的薪资是新加坡币100万元,初任官起薪就是60万元。
这中间有一个转折,值得玩味!新加坡政府今年1月公布的《一个能干并具奉献精神政府的薪资》白皮书提到,1994年新加坡政府首次设计政务官薪资结构时,当时考虑当部长必须具备上述六大行业高层所需的能力,因此虽然医生、设计师待遇也很高,但这种特殊技能并非政府官员所需,所以不列入。而且待遇每年由新加坡政府的主计单位根据民间缴税资料调整,让新加坡政府与民间争才时具备竞争力。
但这次却改成不限行业,且扩大挑选样本数,更贴近民众薪资面貌,也宣示了新加坡政府对多元化人才的重视。其次,针对占4成的变动薪资,过去盯住GDP成长率,只要当年度经济成长率位在2%(不含2%)到10%间,就可依比率领取最少1个月、最多8个月的绩效奖金,如果低于2%则无奖金。今年初改采“国民奖金”,不再用GDP成长率作为单一指标,改采四大指标,以反映新加坡民众的实际所得。四大指标分别为:实质薪资中位数成长率、收入最低2%者实质薪资成长率、整体失业率、实质GDP成长率。
为何强调实质薪资?因为当经济成长时,新加坡币常因热钱流入而快速升值,即便民众薪水增加,但物价增幅往往超过薪水成长幅度。采用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质所得,目的就是提醒官员不要让民众的钱变薄!盯住薪资中位数、最低收入2%的实质薪资,目的是要强调政府意识到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新制度就是让政务官与中下层民众同舟共济,免做政策判断时过度偏袒资本家,或仅满足赢者圈人士期待。
总体而言,新版薪资计算方式拉低整个新加坡政务官的待遇,以去年纳税资料来估算,一般政务官的待遇比前年少31%,总理的待遇则是少28%!这套政务官系统还有许多配套,包括公务人员晋用并非靠国家考试,而是像企业应征一样面试征才,政府不保障终身,绩效表现不佳或工作态度不好,随时可能被解职。
台湾《商业周刊》第12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