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期待政策破冰,混合动力蓄势待发

○李博 《 青年参考 》( 2012年09月26日   47 版)

    “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球产业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国内外主要汽车制造商陆续推出成熟的商品化产品,并逐步被消费者接受。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已蓄势待发。”在日前举行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推广研讨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如是说。

    此次会议上,一个由政府、研究机构、汽车企业共同推动的混合动力联盟初步形成。这个联盟旨在加快推进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发展,实现技术交流、产品推广及政策法规领域经验共享,共同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商品化的发展。

    在董扬看来,此前工信部牵头制订并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统筹兼顾的发展方向。随着促进节能及新能源汽车规划相关政策的落实,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逐步进入加速产业化的时期。

    但谁也无法否认,混合动力车目前处境尴尬。在国内部分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纯电动汽车,中央政府最高补贴6万元,地方政府最高补贴6.3万元,反观混合动力车型,最多只能补贴3000元,且部分混合动力车型还因为排量大于1.6L而无法获得任何补贴。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混合动力汽车夹在电动车和节能车中间,没有专门的政策,补贴力度显然不够。

    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则指出,一汽集团已经掌握了获得国际承认的混合动力技术,可实现节油35%以上。时下,一汽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过高、没法实现批量化生产,而如果市场售价过高就难以推广。

    在国外,给予节能优势明显的混合动力汽车一定政策支持是常见做法。回顾日美等发达国家的混合动力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混合动力车型推向市场初期,其同样不被市场接受,但随着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开始呈几何式增长。

    尽管国内对混合动力车型的扶持政策仍未出台,已有机构对混合动力的前景给出了乐观的预测:从2013年起,未来5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含普通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产销量将分别达到1.5万至2万辆、5万辆、15万辆、30万辆和50万辆,5年共计产销过百万辆。中国或将迎来混合动力车的第一轮爆发。

    这种乐观的预测并非毫无根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约49%的参与者认为,由于市场上已有成熟的混合动力车型,辅以政策的刺激,混合动力市场有望迅速打开局面。

    想推开混动汽车市场的大门,除了政府补贴,企业推进车价下降必不可少。今年以来,以丰田为首的混合动力车型“低价化”战略正在显现出效果。以雷克萨斯CT200为例,作为一款豪华小车,其月销量超过1000辆大关,这个数字已大大超出预期。

    最近,丰田汽车高层频频发言,除了披露未来3年内将在华投入20款新车外,还进一步表示要将混合动力落地中国。无疑,混合动力核心系统的国产将大幅拉低整车售价。

    种种迹象表明,混合动力车型正在中国迎来自己的机会。难怪雷克萨斯中国高级副总经理中岛健仁的一番话,听上去信心十足,“明年,将是混合动力在中国的破冰之年”。

分享到:

 

期待政策破冰,混合动力蓄势待发
从C-NCAP看自主汽车技术分化
当“永久”与明锐擦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