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驻阿富汗美军阵亡达两千——

塔利班明枪易躲,“盟友”冷枪难防

○本报特约撰稿 池晴佳 《 青年参考 》( 2012年09月05日   19 版)

    一位美军士兵的灵柩被运回家乡

    对2000名在阿富汗阵亡的美国军人来说,这场漫长而痛苦的战争终于提前结束了。他们留给生者的,只剩下悲伤、忿恨与恐惧。

    8月下旬,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迎来了又一个黑色的里程碑——第2000名美军士兵的生命,被这片号称“帝国坟场”的土地夺去。一具具星条旗包覆的灵柩回归故乡的同时,活着的军人们一如既往地与塔利班搏杀,还得防备当地“盟友”射来的冷枪。尽管分析人士对2014年美军撤离后的阿富汗局势忧心忡忡,再没有几个军人去关心这个国家的前途如何。

    官方不愿承认的数据

    “仗总算要打完了,儿子可以回家了。”仅仅一个月前,玛丽娜·巴克利依然这样相信。驻阿美军下士格里高利·巴克利信誓旦旦地对母亲保证,他8月下旬就能返回夏威夷的海军陆战队基地,然后与亲人团聚。然而,玛丽娜最终等来的是一具冰冷的遗体——年仅21岁的巴克利不幸成为第1990名在阿战中阵亡的美国军人。8月10日,巴克利与另外两名陆战队士兵在赫尔曼德省基地内遭枪击后不治,袭击者正是他们亲手培训的阿富汗国民军。

    “他是个很有人缘,特别懂得关心他人的家伙。”这位母亲清楚地记得,儿子读高中时就迷恋军旅生活,在卧室高悬海军陆战队旗帜,声称一毕业就去参军。高三那年,格里高利被纽约一所大学录取,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升学的机会。“为什么加入陆战队?”玛丽娜质问儿子。儿子则咧嘴大笑说:“我披上军服后,一定能泡到很多漂亮姑娘!”

    其实,巴克利认真地规划过自己的人生,他想先当几年兵再读书,毕业后去做一名受人尊敬的警察。

    巴克利最初的服役地点是夏威夷,战友间的兄弟之情和驻地附近的风景,曾令他兴奋不已。然而,前往阿富汗的调令很快传来,他后来告诉母亲,异乡的酷热与饮食让他吃不消,而且毫无安全感。“如果他们想自相残杀,就由他们吧,”如今的玛丽娜除了悲伤,只剩下对阿富汗人的忿恨,“但他们杀了不该杀的人,他的家人、兄弟姐妹都在这里。”

    巴克利遇袭一周后,陆军技术兵詹姆斯·贾斯蒂斯在德国的一所军医院被宣告死亡,美军在阿战中的阵亡人数达到两千。这一数据并非五角大楼发布,而是部分媒体根据军方的伤亡报告独立计算得出。长长的阵亡名单里,不仅包含在阿富汗失去生命的军人,还包括在巴基斯坦及周边国家零星交火中阵亡的士兵,这些战斗也是阿富汗战争的延伸。

    盟友比塔利班更致命

    29岁的斯科特·迪金森原本计划今年7月回家。他是陆战队的一名供应专员,志愿前去帮助训练阿富汗国民军。他所在的部队原定在赫尔曼德省驻扎到今年11月,但国防部临时决定,在今年秋天前大批撤出陆战队,将驻阿兵力维持在7万。听说儿子要回来的消息,迪金森的父母起初无比期待。直到有一天,父亲约翰看到一篇报道,说一名士兵在回家前一天遇袭丧生,顿时坐立不安,感觉噩运将至。“那时我想,只有踏上夏威夷的海滩,他才是安全的。”

    他的预感不幸应验。8月10日,斯科特和另外两名同伴,被一名穿阿富汗安全部队制服的枪手射杀。当天一共发生两起类似袭击,导致6名美国军人丧生。对迪金森、巴克利和更多遭遇同样命运的家庭来说,他们最疼爱的子女在前线的枪林弹雨下,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却在曙光在望时,死在乔装打扮的“盟友”手上。这样的结局怎能不令人叹息?

    今年以来,阿富汗军警对外国军人“反戈一击”的现象愈发普遍。至9月初,总共发生了32起所谓的“绿袭蓝”事件(两种颜色分别指代阿军和美军),至少40名北约军人在毫无防备的状况下丧命,占今年阵亡士兵总数的11%,创阿战爆发以来的新纪录。白宫早已许诺在2014年前全部撤出驻阿军队,并将防务完全移交给阿富汗安全部队。但现在,谁都不敢确认要交权的部队是敌是友,让很多人怀疑撤军计划能否按期顺利完成。

    接二连三的袭击,也让美军与阿安全部队的关系陷入紧张。北约驻阿富汗部队发言人雅各布森准将承认,阿富汗政府军士兵对西方驻军或安全人员发动的袭击次数增多,严重挫伤了北约军队士气,同时也导致阿政府军和国际援助部队愈发不信任彼此。这些“制服杀手”中,有的是混入阿军的塔利班分子,另一些是塔利班的支持者或同情者,与塔利班毫无关联者亦不在少数。驻阿美军坦承,这些杀手的隐秘性堪比路边炸弹,排查起来非常困难。  

    既要提防塔利班的正面袭击,又要避免被友军从背后捅刀,无处不在的威胁,让士兵们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有人无法承受经年累月的高压,选择自我了断。统计显示,去年在阿富汗共有278名美军士兵自杀,超过战斗死亡人数(247人)。还有少数被战争折磨得精神失常者,诉诸于野蛮的连环报复。今年3月11日凌晨,陆军狙击手罗伯特·贝尔斯在距坎大哈不远的潘杰瓦伊地区某村庄射杀了16名熟睡中的阿富汗村民,全球舆论为之震惊。

    海军陆战队最受伤

    自从“反恐战争”的烈火燃起,驻阿美军阵亡人数达到第一个1000用了9年,其中还包括在“9·11”事件不久后的激烈战斗中丧生的上百人。相比之下,战死者达到2000只用了两年零三个月,主要原因是2010年奥巴马向阿富汗增兵3.3万人,导致战事重新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美军阵亡士兵中3/4是白人,平均年龄26岁。近一半人死于坎大哈、赫尔曼德省等塔利班势力强大的阿南部地区。分军兵种来看,海军陆战队死亡率最高,陆军的绝对数量最大。2010年末战况最激烈的时候,陆战队死亡率达千分之二,约为陆军的两倍。增兵阶段,美军每5支受重创的部队中,就有3支隶属陆战队,首当其冲的是陆战队5团3营,该部原驻加州彭德尔顿基地,2010年秋被派往赫尔曼德,随即遭遇腥风血雨。在短短7个月内,共有25人战死,180人挂彩,其中不少伤情严重,被截肢者众多。

    迪安娜·贾尔斯的儿子迦勒就是5团3营的一名班长,战况最惨烈的那段日子里,她一翻开刊登着阵亡人员姓名的报纸就心惊胆战,不错眼珠地盯着每一辆开进住宅小区的陌生汽车,生怕它们带来可怕的消息。后来,她设法与其他一些军属取得了联系,经常在网上聊天,相互打气。这种痛苦的煎熬一直持续到儿子活着出现在她面前才逐渐消散。与迪安娜要好的另一位母亲帕蒂·舒马赫等来的却是噩耗,她的儿子维克多下士没能平安归来。

    和许多男孩子一样,维克多打小就憧憬戎马生涯,完成学业后拒绝了安逸的工作,毅然报名参军。2010年8月末,在被派往阿富汗的前一个月,他向女友求婚成功,还没来得及举行婚礼,便登上了飞往前线的运输机。到达赫尔曼德省不过数星期,一次猛烈的路边炸弹爆炸令维克多的人生停留在20岁,与他一起阵亡的还有另外3名陆战队员。

    “那天,他平静地躺在棺材里,胸前摆着一张未婚妻戴着结婚戒指的照片,是未婚妻坚持要放进去的。”两年后的今天,每当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帕蒂依然会潸然泪下。她在“脸谱”网上不断更新着有关儿子的内容,吃饭的时候,还会向维克多生前常坐的空椅子干杯。

    阿富汗战争即将进入第11个年头,对于阵亡的美军官兵而言,漫长而痛苦的煎熬已告结束。而在华盛顿决心为一切划下休止符前,必定会有更多人追随逝者的脚步而去。

分享到:

 

塔利班明枪易躲,“盟友”冷枪难防
环球军情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