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阿桑奇:草民捅了“外交马蜂窝”

本报记者 黄昉苨 《 青年参考 》( 2012年08月29日   10 版)

    8月19日,阿桑奇现身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阳台并发表讲话。他向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表示感谢,称科雷亚为其提供政治避难展现了勇气。

    维基解密网曾带来2010年欧美新闻界最令人振奋的故事。当这个网站披露25万份美国外交密件之际,西方新闻界相信它将给新闻调查记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让全世界的记者与活动人士联合起来揭露真相的方式。谁能想到,两年后的今天,这个故事的核心却变成了关于外交豁免权的争议。

    维基解密网公布的文件,鲜少再上媒体头条,取而代之的是其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悬而未决的命运——昔日对抗美国政府的英雄,这会正缩在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的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吃的是外卖,睡的是气垫。

    自本月16日批准阿桑奇避难以来,厄瓜多尔与英国的外交纠纷就不断升级。昔年一介草民与国家机构的对抗,如今演变成了一场拉美国家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对峙。

    拉美小国与美英“帝国主义”的斗争

    朱利安·阿桑奇最擅长做的事情,也许并非解密,而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点。从2010年末被控在瑞典犯下强奸以及性骚扰的罪行到现在,他先是出现在伦敦,当所有的司法选择都用尽时,再一头钻进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一路经历了保释、反引渡和申请政治庇护,就是死咬着牙关不归案。

    在阿桑奇获得厄瓜多尔提供的外交庇护之后,火冒三丈的英国政府拒绝向阿桑奇提供离境通道,并且一度正儿八经地向厄瓜多尔政府发函指出,若对方不交出阿桑奇,英国可以根据1987年通过的《外交和领事馆舍法案》,取消厄瓜多尔的外交特权,强行进入使馆逮捕阿桑奇。

    但随后他们就发现自己有多被动了。8月19日,南美洲国家联盟在厄瓜多尔港口城市瓜亚基尔举行特别外交会议,就厄瓜多尔与英国之间因阿桑奇引发的外交争端进行紧急磋商,并得出了一致的声明:英国警方如果进入厄瓜多尔驻英使馆,将面临“严重后果”。他们还被委内瑞拉驻美洲国家组织大使教训了一课:“英国有着使用武力的劣迹,也曾为了一己私利而践踏国际法,我不希望在美洲大地上也出现军事恫吓。”

    当然,拉美左翼国家本就和美国有着糟糕得可以的外交关系,再加上对欧洲从前侵略拉美的新仇旧恨,此刻,大家纷纷加入到对“大英帝国”穷追猛打的队伍中,也不足为奇。就为这阿桑奇事件,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也提醒英国政府“现在到了还历史一个公平的时刻”,因为“侵略和抢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除了要面对一边倒支持厄瓜多尔庇护阿桑奇的这一串拉美国家,英国当局还得对付一点不给面子的英国国内媒体。他们对维基解密网那种泄露国家机密的精神,显然大大买账,警方谋划着趁阿桑奇离开使馆时抓捕他,别人还没发现,英国媒体就抢先将之报道出去了。

    此外,英国国内的许多民众也并不支持当局这一做法。他们在网络上留言质疑道:之前伊朗抗议者冲击英国使馆时,我们是多么愤怒,现在又怎么能反过来冲击其他国家的使馆呢?

    8月25日,事情最后以英国保证遵守日内瓦公约、不会强行闯馆告终。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淡定地表示:“在英国方面犯下一个严重的外交错误之后,我们认为这个不幸的事件已经结束。”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所言,科雷亚还表达了对阿桑奇所受性侵犯指控的不以为然。在瑞典,阿桑奇所受指控源自他与一名睡眠中的女子发生了第二次性关系(该女子清醒时曾自愿与其发生性关系),且未使用安全套。对此,科雷亚表示,这种指控“在地球上90%到95%的国家都不算犯罪”。

    而这些罪行足以令阿桑奇在被引渡至瑞典之后,送往美国,在美国遭到指控。至少,科雷亚对阿桑奇的这种顾虑深表认同,在他的描述中,这事儿就是拉美的小国在与美英“帝国主义”国家作斗争。总统还热情地招呼阿桑奇说,如果得不到安全保证,后者可以一直住在厄瓜多尔大使馆——“可以住上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新闻自由捍卫者横空出世,捅个“外交马蜂窝”

    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与阿桑奇的交情,是在阿桑奇被软禁英国期间结下的——作为一名尽职的记者,在身居英国、丧失自由的同时,阿桑奇还在为一些媒体(譬如俄罗斯政府资助的一家电视台)继续工作着。他通过网络采访了科雷亚,此举被认为是他日后向厄瓜多尔寻求政治庇护的重要原因。

    通过一台电脑,阿桑奇与科雷亚就很多问题分享了他们的观点。科雷亚在访谈中提到了对“美帝国主义”的不满,他对大资本家、媒体大亨还有精英阶层也没什么好印象。这点讨论或许足以令两人惺惺相惜。如果追溯得更远,阿桑奇与厄瓜多尔的缘分还不止如此。该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早在2010年底,就曾邀请阿桑奇去他们国家“自由地生活”。

    英国《每日电讯》报也试图在报道中分析,从6月阿桑奇进入使馆,到8月末正式得到庇护,这两个月间厄瓜多尔政府是如何考虑的?

    “他们是不是应该冒险气死英国——这个根据国际法需要将阿桑奇引渡回瑞典的国家——并且捅了这个外交马蜂窝呢?或者说,他们应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激怒一下傲慢的大不列颠,顺带便也给他们的克星美国人心里添一点堵?”“这是一个太大的诱惑了。”最终,这家英国右翼报纸下结论说。

    阿桑奇一直声称自己是因为追求新闻自由、泄露了美国机密而遭受无情迫害。虽然美国没有对他提出刑事指控,也不曾提出引渡他的要求,不过,在此前站在厄瓜多尔使馆阳台上的讲话中,阿桑奇还是暗示,美国很快就会对他提出指控。他把自己归类于政治犯,且回避了在瑞典面临的性侵犯指控。而救下他的科雷亚总统此刻除了是反美斗士,更俨然有了“新闻自由捍卫者”的新形象。

    但这个横空出世的新闻自由捍卫者形象,与其过往的行为并不吻合。在国际上,科雷亚一向被认为是言论自由的打压者:他在国内曾多次起诉新闻记者和作家,还曾禁止内阁部长接受私人媒体的采访。不过,如果考虑到科雷亚即将迎来2013年的总统大选,这一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可以想象,在这一事件中得利的不会仅仅是阿桑奇一人。

    此外,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根据其掌握的一份秘密文件披露,伊朗曾在去年向厄瓜多尔求助,以规避来自西方国家的制裁。虽然两国地理距离不近,经贸往来也有限,但两国有着最大的共同点:看美国不顺眼。况且,伊朗与厄瓜多尔的银行业似乎在计划着建立某种密切关系。这一消息若属实,厄瓜多尔给阿桑奇的避难再怎么号称是捍卫新闻自由,也难免染上一层“成心与美国过不去”的色彩。

    维基解密网也有双重标准?

    这可能也是维基解密网愈发式微的原因之一。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曾刊登长篇报道,试图分析阿桑奇与维基解密网的命运。该杂志指出了一个问题:在遇上那些与美国对着干的国家政府时,阿桑奇与他的维基解密网是否有双重标准?举个例子来说,2010年10月,阿桑奇曾表示他们不久后将披露一批有关俄罗斯政府官商勾结的材料,事实上这句话从未成为现实。从头到尾,只有美国政府被维基解密网的爆料掀起一场动荡。

    如今,人们的视线更多集中在阿桑奇本人的命运,而不是他的网站上。8月26日,英国政府表示,他们仍致力于通过对话方式解决阿桑奇的问题。反倒是两名指控阿桑奇性侵的瑞典女子的声音,被湮没在一片嘈杂中了。往往是在报道的最后一句话,她们代理律师的声音才会出现:律师指责说,阿桑奇拒绝返回瑞典,对这两名女子来说就是一场悲剧;她们受到了性侵犯,却还要被描述成恶徒。

    不知在这一出大剧落幕之际,还会不会有人想起阿桑奇当年义正词严的发言:“维基解密网发布的每一条消息,都在同时向强权传达另一个信息,那就是你所做的事情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揭露和重新审视,而你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

    不论结果最终如何,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恐怕很难再是原先的模样了。

分享到:

 

阿桑奇:草民捅了“外交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