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的领土之争让美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略显疲态的全球霸权不得不面对新兴强国,尤其是盟友的民族主义冲动。回归亚太,战略再平衡并不是想当然而为之。
东亚国家围绕岛屿主权的争吵不断升级,美国是左右逢源还是进退两难呢?两者都有,但美国从总体上掌控东亚局势的能力在下降,尤其是日韩之间平地起了三尺浪。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东亚地区民族主义激情框定了奥巴马作为“太平洋总统”的限度。
在中国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然后遭到日方扣押、遣返,日本右翼团体“反登岛”的背景下,中国军方高官副总参谋长蔡英挺访问美国。从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此次访问集中于两大议题:一方面是美国不应该介入中国周边的一系列争吵之中,从钓鱼岛到南海,中国希望美方能够自我节制,美国常务副国防部长卡特称,美国的战略再平衡不针对中国,不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则是中美军方高层之间的常态沟通,美国防长将在9月份访问中国,这既是帕内塔上任防长之后的首度访华,也是中美换届之前最重要的高层交流。
上半年中菲之间陷入黄岩岛之争时,中国防长梁光烈实现了9年来首度访美;而此次东北亚安全局势波谲云诡时,蔡英挺访美凸显了美国的重要地位。这至少说明,北京要有效解决周边麻烦的道路经过华盛顿,美国在无形之中获得了“仲裁者”的战略资产。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美国要“调停”东亚国家之间的纷争,就难以兑现对盟友的承诺,在东亚重构军事同盟网络的努力,就难以实现。
中美之间是一种深度的相互依赖关系,虽然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重大差异,但相互缠绕的利益关系让美国不得不“投鼠忌器”。与此同时,东亚军事盟友要求美国“选边站”,这两种力量之间的撕扯,也就决定了美国面对东亚纷争的态度与选择。
近来东亚地区发生的一系列事态表明,冷战之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宰者”的角色,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美国治下的和平”也不那么平静了。美国独一无二的地位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和十年反恐战争的销蚀。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既压低了东亚国家的出口能力,也削弱了美国的市场权力。
冷战期间,美国为日本等东亚国家开放市场,从而助推东亚国家的快速增长。现在,这一机制受到美国市场缩水和东亚出口能力的双重限制。经济,只是基础性力量,而近来东亚国家燃起的民族主义热情,给美国设定了更大的羁绊。如果说南海的纷争还有比较明晰的“阵营”的话,那东北亚的岛礁之争则失去了“阵营”的边界而混战一团了。没有阵营,美国也是老虎吃天,不知从何处下口。
在中日之间,钓鱼岛是否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的范围是焦点所在,虽然媒体多有披露,美国承诺钓鱼岛在《日美安保条约》的范围之中,但几乎都是日方不同级别的外交人员的转述,比如前原诚司、玄叶光一郎等。中国无论外交部还是军方,都强烈反对将钓鱼岛置于《日美安保条约》之下。钓鱼岛成了《日美安保条约》的烫手山芋,如果美方军事介入钓鱼岛之争,一方面将与中国大陆正面交手,另一方面将台湾推出了自己的阵营,不沉的航母将会发生漂移。无论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有何过结,在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还是存在共识的,尤其是一个保钓问题专家担任台湾领导人。
在中日之间对峙螺旋上升的时候,台湾的“东海和平倡议”或许可以成为灭火剂。中日两国即将面临最高领导权的更换,在国内民族主义的激荡之下,没有人愿意在外交和国防领域表现出“软弱”,因此,对峙的螺旋上升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8月2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并且要对钓鱼岛实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军事部署,在海上保安厅力所不及的时候,自卫队可以参与其中。野田政府将在9月对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的消息,也不断传出,在本届国会结束之前,野田无法在钓鱼岛问题上软化立场。中国国内出现了第二轮反日游行,最近曝出,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的汽车在北京被两辆车迫停,汽车上的日本国旗被人拔掉。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只能使双方对峙螺旋旋转得更快,和平对话、友好协商的空间就会被挤压殆尽。在这样的情景之下,美国还要在东亚部署反导系统,无异于火上浇油,看似能够对中国形成压力,实际上却销蚀了美国的回旋余地,引发东亚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面对中日之争的时候,美国似乎可以“选边”,但在面对日韩之争的时候,美国只能进退为难了。上半年,日韩关系一度非常热络,随着8月10日李明博登上独岛,日韩关系骤然降至冰点。韩国总统不仅登上了独岛,而且还发表了要求天皇道歉的声明,面对日本的抗议,韩国罕见地退回野田佳彦的信件。日本众议院则通过了关于独岛的决议,称独岛是韩国非法占据。面对盟友之间的纷争,美国似乎没有什么“正确”选择,因为任何一方美国都“得罪不起”。
东亚的领土之争让美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略显疲态的全球霸权不得不面对新兴强国,尤其是盟友的民族主义冲动。回归亚太,战略再平衡并不是想当然而为之,世界政治是历史遗产的堆积,最时髦的战略规划也不过是浮在国际政治海洋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