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中国远吗?

○作者 任冲昊 等 《 青年参考 》( 2012年08月22日   33 版)

    在依靠出口拉动工业化的模式难以为继的今天,中国只有将眼光重新转向内部,充分利用人口基数庞大带来的规模效应,才有资格拿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场券。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进行了40来年,这也是中国从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的40年,是全世界和平发展的40年。通过出口,全世界都享受到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好处。

    笔者曾深入非洲的一处不毛之地。那里几乎是个巨大的熔岩池,古代火山喷出的熔岩覆盖了地面,一片黑红色,裂开后断口锋利如刃。不过,因为没有猛兽敢来,当地居然还有土著的身影,这些人贫困到了极点,几乎衣不蔽体,不过为防止烫伤,他们人人鞋不离脚——凉鞋、拖鞋、旅游鞋,更关键的是,这些“必需品”统统都是中国制造。

    我由此想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如果中国货已经卖到如此偏远的地方,这个地球差不多也快填满了。显然,我们无法继续依靠出口来支撑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了。

    保证就业,城市化才有价值

    另一则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49.68%,而在2000年,这个数字仅有36%。短短十年,这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了两亿,那么,他们靠什么维持生活?

    笔者喜欢游山玩水,印象中,这几年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农村的好车多了起来,有些地方经常扎堆停着几十辆锃光瓦亮的新车,而且不乏奥迪、奔驰、宝马。

    不过,车的主人却并非老资格的城市住户,而是近几年“被进城”的近郊农民,买车的款项也来自征地补偿金。虽然一下子拿到了多少万,他们并不懂得其他技能,更没有投资创业的眼力,惟一靠谱的出路就是去当个黑车司机,就算没乘客,也比闷在家里赌钱强。

    但车总是会旧的。开黑车也没多大可能挣回一辆奔驰宝马。中国人好面子,不能接受生活水平下降。对这些新市民而言,不论拆迁补偿金有多少,最终还得靠就业解决问题。

    人口多,并非工业化的包袱

    除了近年来新增的两亿城市人口,全中国还有6亿多农民等着进城,为这么多人找到工作而非放任其流落街头,创造就业是仅有的出路。可是,第三世界的出口市场差不多饱和,欧美那边也债台高筑,再不能仅仅靠“印钱”来创造泡沫般的需求。出路何在?

    从产业链本身观察,历史上最强大的工业国美国,其在鼎盛时也不过两三亿人口,整个欧盟加起来也才5亿人,其中还有些没多少工业产能的国家跟着混日子。不管美国、欧盟还是曾经的苏联,没有谁能提供一个让五六亿乃至十几亿人受惠的工业体系供我们克隆。

    由此看来,惟一的办法只有靠自己突破了。好消息是,工业化进程和工业革命并非无迹可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基本工业品规模几十万,人口几百万的国家率先“上岸”,超过两三千万人口的反倒很难。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基本工业品规模几百上千万,意味着上亿人口的国家才能勉强实现工业革命,剩余的只能接受“大浪淘沙”。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只有几亿人才能占领先机,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在这方面有了机会顺势而上。

    按这种趋势,下一次工业革命大概只能在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里爆发,这样的国家目前就剩下中国和印度。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业基础离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突破更近一点,只是还不清楚,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样?它会如何展现新的指数增长方式?不论怎样,在现实中,中国有理由、也有能力做那个率先向第四次工业革命欢呼的国家。

    □摘自《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7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

分享到:

 

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中国远吗?
工业化也是一种普世价值
虚构是作家最宝贵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