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国主流报纸首位女性全职评论员离世

朱迪斯·克莱斯特:“毒舌”永别好莱坞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2年08月22日   30 版)

    朱迪斯·克莱斯特

    朱迪斯·克莱斯特

    朱迪斯·克莱斯特是美国最著名的影评人之一,她的评论就是观众的观影指南,导演和片商对她又爱又恨。

    现在,朱迪斯·克莱斯特闭上了嘴,以90岁高龄离开人世。

    回望朱迪斯·克莱斯特走过的路,无论是否认同她的观点,不管爱她还是恨她,你都会不由自主地向她致敬。

    《埃及艳后》:“往好了说是大大的失望,往坏了说就是,用最奢侈的方式表现了沉闷无味。”

    《金刚》:“一个有胸无脑的金发女郎爱上了一个巨大的塑料手指。”

    ——朱迪斯·克莱斯特

    朱迪斯·克莱斯特活跃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电影评论界。这个张一张口就可能在好莱坞掀起波澜的著名影评人,8月7日以90岁高龄离开人世。而美国的主流报纸,也告别了他们的首位女性全职评论员。

    从开始为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撰稿的那天起,克莱斯特就成了美国主流报纸的第一位女性全职评论员。她是《纽约》杂志影评栏目的创始人,为《纽约先驱论坛报》和《电视指南》杂志写了22年影评,还在《今天》节目中评论了9年的电影……这些让她在电影评论界的地位无人可以超越。

    直言不讳给她带来了大麻烦

    克莱斯特出道时只有20多岁,直言不讳给她带来了大麻烦。此后,克莱斯特“毒舌”的功力不断长进,被称为“好莱坞最受怨恨的评论家”,她的麻烦却逐渐变少了。

    在给《纽约先驱论坛报》写影评6个星期后,克莱斯特对电影《斯宾塞的山》的评论让她一战成名。这部电影表现的是“虔诚行为掩盖下的露骨情欲和变态道德”,她写道。这篇评论让电影的制作公司华纳兄弟非常气愤,撤掉了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的广告。该报的编辑则坚决支持和保护克莱斯特,称评论员有公开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华纳兄弟无计可施,之后悄悄恢复了广告。

    克莱斯特的评论经常直接影响人们会不会到电影院去看一部电影,甚至影响到制片商能不能收回成本,她的评论也因此让导演和制片商又爱又恨。

    “请克莱斯特做影评就像让杀手按摩你的脖子。”影片《龙凤配》的导演比利·怀尔德说。

    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主演的《埃及艳后》声势浩大,克莱斯特对它的评价却不高——“往好了说是大大的失望,往坏了说就是,用最奢侈的方式表现了沉闷无味。”她认为,泰勒“表演浮于表面,浓厚的眼影下面毫无情感的深度,声音没有变化,总是像卖鱼婆娘那样高声喊叫”。

    因为这些评论,克莱斯特获得了纽约报纸俱乐部最佳评论奖,20世纪福克斯公司则一气之下,取消了颁奖现场的10个座位。《埃及艳后》的导演约瑟夫·麦凯维奇只好自掏腰包,补上了预订这些座位的钱。克莱斯特和麦凯维奇后来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但谁也没有当面提起过票房惨淡的《埃及艳后》。

    在导演奥托·普雷明格那里,克莱斯特被称为“犹大·克莱斯特”。因为克莱斯特对普雷明格的影片《田野泪》毫不留情:“如果说《田野泪》是最坏的电影,实在委屈它了,它是未来也无法超越的烂片。”这篇评论,再次让克莱斯特获得纽约报纸俱乐部最佳评论奖。普雷明格则发来一封酸溜溜的电报:“祝贺你的成功之夜!那个为这一切提供可能的人敬上。”后来,克莱斯特一想到这封电报就会大笑:“他总是喜欢追着你吵架。”

    这种辛辣而没有迂腐气的评论,让克莱斯特受到民众的欢迎。1983年,《电视指南》杂志希望为电影专栏换一位新鲜的评论员而解雇克莱斯特时,他们在3个星期里收到了无数抗议信,不得不以升职加薪为补偿,恳求克莱斯特回来。 

    在克莱斯特的评论中,看不到电影理论,或“建构”、“解构”这些生硬的名词。“我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评论电影的。”她说。正因为如此,人们总会与她产生共鸣。而这位影评人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就是从一个常常看电影的人的角度去阐释“棒极了”和“烂透了”。她并不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权威,“我只是说出我的见解并给出理由。我的读者们现在已经了解我的品位了。有些人专门喜爱我厌恶的片子”。

    “3%源于教育背景,5%来自天分,2%是写作风格,剩下的90%,自大和苦闷平分秋色。” 她这样形容成功的评论家们。

    她的赞扬是“大腕助推器”

    除了不留情面地批评,克莱斯特也能慧眼识珠,她称赞过的新锐导演和演员,大多成了影坛大腕,比如,伍迪·埃伦和斯皮尔伯格。

    “为了看到维果·莫滕森(电影《指环王》中的阿拉贡),我愿意去任何地方。我是乔治·克鲁尼的爱慕者,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迟来的粉丝。我还喜欢马特·达蒙、布拉德·彼特、汤米·李·琼斯,还有罗斯·克劳,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演员。”克莱斯特说。

    在电影圈,克莱斯特有很多好友,甚至包括一些被她痛骂过的导演和演员。每年夏天,她都会在纽约郊外的达利镇举办小型电影节,保罗·纽曼、斯皮尔伯格、伍迪·埃伦等都是她的座上宾。

    不过,骂归骂,面对电影本身,克莱斯特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直率与包容。她有偏爱的电影类型,但并不排斥其他类型的影片。“一个真正的电影发烧友,对‘007’系列和伯格曼(哲理电影的先驱)应该有同样的兴趣。”她说。

    “麻辣评论员”是位“麻辣教师”

    除了是影评人,克莱斯特还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她在那里任教超过50年,是哥伦比亚校史上任教时间最长的教授。每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她都会举办鸡尾酒派对,和学生们喝酒、聊天。这个派对在哥伦比亚大学名气很大,但她的学生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课堂上的克莱斯特。

    学生们回忆,克莱斯特阅读广泛,对文字很敏锐,遣词造句精准、传神。这甚至总是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觉得很惭愧,因为在阅历丰富的克莱斯特面前,他们显得呆头呆脑。

    “对克莱斯特教授来说,我们的文学储备就是丢人现眼。她总是问,难道你们真的没有读过罗素·贝克的书?那么宝琳·凯尔呢,也没读过?难道也不会随时引用埃德娜·文森特·默蕾的诗句吗?”克莱斯特的学生、《赫芬顿邮报》主编乔治亚·贝尔说。贝尔清晰地记得克莱斯特教授对他们说过的话:“我对我以前的学生说,他们好像是昨天才出生的,不过你们好像是今天下午3点钟刚刚降生的。”

    哥伦比亚大学网站上,也有文字记录着90岁的克莱斯特生前的话:“活得久的优势在于可以思考以前的事情,我目睹了很多变化,我的生活非常多彩,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我一点儿也不想再活90岁,够了就是够了。”“仍然有很多人的书我想去读,很多事我想去试试。新闻记者的本能就是惦记下一个路口有什么新鲜事,我仍然保有这份好奇。”

分享到:

 

朱迪斯·克莱斯特:“毒舌”永别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