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玉米该喂人还是喂车?

美国旱灾歉收,全球为粮心慌

○本报记者 黄昉苨 《 青年参考 》( 2012年08月22日   10 版)

    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市干枯的玉米田

    玉米腐烂在田里

    美国5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把大宗农产品价格推上了创纪录的高点。由于国会颁布的指令,仍有约40%的玉米收成必须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使得进入粮食和饲料市场的玉米进一步减少。

    联合国呼吁美国立即暂停政府指令的乙醇生产,填饱人类的肚子而不是用来喂车。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态度始终不明朗。毕竟,玉米乙醇背后有着各方利益。

    美国干旱旱的不只是美国

    经历了自美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7月之后,在芝加哥市场上,玉米价格比6月上涨六成,小麦价格上涨26%;与此同时,美国玉米产量预测被调低至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世界粮食价格指数眼看即将突破2008年4月时的历史最高值……

    从一连串数据中可以嗅到某种熟悉的气息,尤其人们对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记忆犹新。当年,全球粮食库存一度仅能满足60天的需求,孟加拉、海地、巴西与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因粮食发生暴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表示,一场粮食危机,可能导致国际社会自2001年起的脱贫努力毁于一旦。

    4年后的今天,美国这个世界重要粮食生产与出口国遭遇旱灾,近2000个县成为灾区,其面积达到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两倍。

    显然,这场旱灾不仅是美国的事。“美国干旱引发的震荡,将远远超出其国境范围,影响从埃及到中国的消费者。”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这样直言不讳。为了寻找应对方案,G20计划在8月27日召开紧急电话会议。

    随着美国5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把大宗农产品价格推至创纪录高点,粮食危机的阴影正在重临世界——这似乎是国际社会不得不重视的一种可能。

    全球市场已无力承受进一步冲击

    美国农业部长维尔萨克说,他天天都在“跪地求雨”,但老天并不给他面子。一名贸易公司高管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他从业30多年,今年的天气是他见过的最恶劣的,同时他也遇到了30多年来最糟糕的供给问题,“就连2007年和2008年的危机,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尽管美国科技发达,在农业这一领域还是无法摆脱“天有不测风云”的影响。有分析人士表示,这场旱灾传递给人类的信息之一,就是他们此前严重低估了旱灾和洪水的负面影响。

    在美国几乎滴雨未下的这个7月过去之后,从伊利诺伊州到印第安纳州的玉米生产带中,仅有26%的玉米被评估为“较好”或“非常好”的状态,而去年这一比例超过六成;相应的,今年45%的玉米生长情况不容乐观。

    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作物。受旱情影响,美国粮食储备亦不断下降,这些都带来了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飙升。随着玉米与大豆价格上涨,畜牧业的饲养成本也将提高,未来一段时间内,肉、奶等农产品也可能涨价。此外,随着全球谷物价格攀升,粮食、饲料和燃料行业对玉米、糖与油籽等作物的争夺可能升级。

    “当前(美国的收成)灾难是实实在在的,”荷兰合作银行全球策略师大卫·纳尔逊这样描述这次旱灾与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差异,“而2008年农作物价格飙升,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投机推动的。”

    当玉米价格已经超过2008年与2011年的峰值,G20与联合国负责农业事务的官员开始谈论召集一场新的应急会议,以协调应对粮食价格飙升。

    他们希望防止出现出口限制与囤积居奇等情况。那些围绕着粮食问题滔滔不绝展开讨论的相关人士与官员们,多半还记得,2007到2008年期间,各国政府的反应混乱无序,出口限制政策最终加剧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或在国内引发抢购和囤积行为。尽管当年大米的供应量充足,最终,其他农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还是演化为30年来首个全球性粮食危机,导致12个国家发生暴乱。

    “在经受了美国旱情的影响之后,全球市场已无力再承受供应方面任何进一步冲击。”本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表示。

    眼下粮食价格飙升,已经使得欧洲银行撤出那些能让投资者对粮食价格进行投机的金融工具。这是来自欧洲的一些社会活动组织与议员的罕见胜利,但部分投资机构的高管对此感到惊愕。他们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显示,粮价上涨的原因是供需关系,而不是市场投机。

    生物燃料始终是个问题

    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格劳贝尔则试图说明,目前的局势要比2008年时更好。他的理由是,虽然目前价格比较高,但现在却没有像4年前一样小麦严重匮乏。

    无论如何,粮价上涨,最可能对全球最贫困的人口产生影响。达席尔瓦呼吁一些国家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当前局势对最穷的消费者的冲击。

    “不幸的是,我们比想象中更加鼠目寸光。”美国GMO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杰里米·格兰瑟姆在为《金融时报》撰写的文章中评论道,“在保护资源、改善农业技术、减少肉类食用与浪费(从种植到吃进嘴中的整个过程中,浪费的量在所有食物中占到了30~40%)方面,我们的行动往往过于缓慢而起不到作用。我们的行为不必要地推高了价格,无意间也将在贫穷国家导致营养不良现象和严重饥荒。”

    他提到的是另一个即将在G20召集的粮食会议上被讨论的内容:生物燃料。根据联邦法令,美国收获的玉米将有4成被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在干旱与玉米歉收的情况下,能够进入粮食和饲料市场的玉米也就更少了。

    达席尔瓦专门撰文,呼吁美国叫停生物燃料生产,“立即暂停执行上述联邦法令,为市场提供一定的喘息空间,让更多玉米流向粮食和饲料用途”。

    对于遭遇粮食危机的世界而言,生物燃料已经不是第一次成为问题。自2006年起,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以美国为首的粮食生产国开始大规模利用玉米、大豆、甘蔗和棕榈油等农产品生产生物能源。这一举措据信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美国能源安全。但它的另一后果,是导致世界粮食市场需求发生根本变化。

    曾经用于填饱人类肚子的粮食,如今用来喂车,这直接导致了2008年粮食供应的锐减。生物燃料遂成为当年粮食危机中的明显问题。当时有媒体呼吁,美国与欧盟必须重新检讨其施行的生物燃料政策,可4年后粮食危机卷土重来时,生物燃料仍旧是一个大问题。

    玉米乙醇背后的各方利益

    在2009年美国出产的谷物中,有1.07亿吨用于制造生物燃料,与汽油混合后成为机动车燃油。这么多粮食足以养活3.3亿人。国际社会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施压,希望他在大选之年明确回应“食品还是燃料”的争议,但奥巴马的态度始终不明朗。

    有关玉米乙醇的争论,已使艾奥瓦等州与德克萨斯等畜牧业州形成对立局面。前者受益于较高的玉米价格,并且在总统大选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而后者认为玉米乙醇正推高其投入成本,较低的玉米价格对他们来说更有利。

    另一个关键是,对美国这样每年花费3000亿美元进口原油的能源消耗大国而言,发展生物燃料可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也能在国内创造就业机会。8月16日,白宫推出一项总额为5.1亿美元的计划,由农业部、能源部与海军共同投资,推动美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

    目前,生物燃油在美国每天的供应量约为80万桶,如果暂停执行乙醇指令,很可能导致汽油价格上涨。因此到目前为止,大批玉米依旧在源源不断地化为燃料。

    “最终市场价格可能会改变这种行为,”GMO公司联合创始人格兰瑟姆说,“但起初,它们传递给富裕国家的信号过于微弱,无法促使他们采取行动,而贫穷国家已在这个过程中被挤出了市场。给一辆SUV加满玉米乙醇所耗费的卡路里,足以养活一个埃及农民一整年。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现时的冷漠。”

分享到:

 

美国旱灾歉收,全球为粮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