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英美双方互相不服

渣打银行洗钱案越搅越浑

本报特约撰稿 张咏 《 青年参考 》( 2012年08月15日   22 版)

    渣打陷2万亿洗黑钱指控,创24年单日最大跌幅。

    从巴克莱银行的丑闻,到汇丰银行的“洗钱门”,渣打银行又传出洗钱的纠纷,这一系列的金融业话题令公众视线暂时从“欧债危机”上挪开,开始关注英美之间的“金融大戏”。

    英国老牌银行渣打银行完全不顾及美国政府的制裁令,私下与伊朗人“勾勾搭搭”,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不停帮助伊朗洗钱,总金额高达2500亿美元。

    美方已把渣打银行定性为“流氓机构”,并威胁要吊销其在纽约的银行牌照,计划关闭这家英国金融巨擘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

    英方也毫不示弱,愤怒指责美国人此举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意在借机搞垮伦敦作为世界顶级金融中心的“江湖地位”,从而令纽约“一家独大”。

    一场跨国金融大战在大西洋两岸开打了。

    渣打银行为洗钱出尽招数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8月6日,美国纽约州专门负责金融监管业务的纽约州金融服务局(DFS)对英国渣打银行提出指控,声称该银行在2001~2010年间帮助伊朗金融机构从事洗钱活动,总共向美国当局隐瞒了约6万笔为伊朗客户所做的交易,涉及金额2500亿美元。

    当然,渣打方面也是“无利不起早”,该银行在整个过程中赚到了“数亿美元”佣金。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透露,与渣打银行有生意往来的伊朗客户包括伊朗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of Iran)以及另外两家国有银行——伊朗出口银行(Bank Saderat)和伊朗国家银行(Bank Melli)。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美国政府自2008年起对伊朗实施了全面金融制裁措施,严禁各类金融机构与伊朗企业做生意。但在2001~2008年间,此类交易还是被允许的,前提条件是银行必须证明自己在交易过程中无任何不妥之举。

    DFS在相关文件中表示,渣打银行在与伊朗的交易中犯了多种错误,诸如伪造商务往来信息,没有将准确的交易记录保存下来,故意阻挠美国政府相关机构实施监管,以及在明知故犯的情况下,违背美国政府针对伊朗颁布的制裁令等。DFS表示,银行间资金往来的交易记录都应该显示出某个特定代码,用以确认交易主体是否为美方制裁名单上的国家、个人或者实体,但渣打银行在与伊朗公司有商业往来时,故意删掉对方的代码信息,或干脆弄个假名字蒙混过关,使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搞不清这笔钱到底来自何方。

    DFS在其报告中写道:“为了掩盖其纽约分行与伊朗客户生意往来上的信息,渣打银行想尽了各种欺骗招数。”

    BBC报道,DFS还透露,渣打银行的这种蓄意违反美国政府制裁政策的“系统性不当行为”,并不仅限于伊朗一国,他们手中掌握的证据显示,该银行同时还与利比亚、缅甸和苏丹这三个正处于美国制裁之下的国家有着类似的金融交易,“对这些新发现的违规行为的调查还在进行当中”。

    DFS在为期9个月的调查中,先后查阅了3万余页文件,其中包括渣打银行内部大量的电子邮件,结果发现该银行的确“赚到了数亿美元的佣金”。此外,某些电子邮件显示,早在1995年,该银行的律师已开始向高层介绍如何绕开美国制裁政策,与相关国家做生意的具体方法了。

    2006年,渣打银行纽约分行对此类行为产生了疑虑和担忧。当时,其美国最高负责人曾给伦敦总部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称“需要对这种做法进行新的评估,看看它带给我们的经济好处与战略利益,能否抵消银行今后有可能面临的声誉损失,假若事情最终败露,这种损失可以说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堪称灭顶之灾”。

    遗憾的是,上述警告并未得到伦敦“大佬们”的重视。

    《福布斯》网站引用DFS负责人本杰明·劳斯基的话说:“渣打银行的行为使美国的金融体系很容易受到来自恐怖分子、军火贩子、大毒枭以及某些腐败政权的攻击,并令监管机构无法获得在追踪各种犯罪行为时必不可少的关键信息。”

    英国方面毫不示弱

    虽然美国方面怨气冲天,但渣打银行内部对来自美国方面的指控也很不服气,该银行打算采取相关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益。

    《福布斯》网站报道,当渣打银行的执行董事被告知其行为违反了美国的相关法规后,对方竟然大爆粗口,公然宣称:“你们这些他妈的美国佬算老几?居然跑到其他国家来嚣张,告诉我们不应该与伊朗人做生意。”

    英国《金融时报》也报道,渣打银行已就其能否对美国监管机构采取法律行动进行了咨询,两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尽管渣打银行意识到与美国监管机构针锋相对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其法律顾问却相信,以名誉受损为由提起诉讼还是站得住脚的。

    渣打银行CEO彼得·桑德兹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拒绝就是否真的会采取法律行动做出回应,但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情绪,桑德兹表示:“我们的名誉受到了损害,在这一点上没必要去掩饰什么。”

    另有迹象显示,除了DFS外,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美联储、财政部,以及曼哈顿地区检察院都开始调查渣打银行的违规行为,其中最长的已持续两年。

    桑德兹8月9日首次公开反驳了美国方面的指控,但他承认,有部分交易的确违反了美国的制裁法令。不过他强调,这些交易并没有DFS声称的那么多,实际上只有300笔,总额不足1400万美元。DFS将于8月15日对此事件举行听证会,

    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站出来为渣打“撑腰”,他在伦敦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DFS的负责人劳斯基一意孤行,并没有与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协调一致。

    美国打击渣打是别有用心?

    渣打银行可能被逐出美国金融市场的消息,在英国“炸了锅”,各界纷纷指责美方此举别有用心,意在削弱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令纽约可以进一步“上位”。

    路透社报道,渣打并不是近来第一个“被打”的英国大型金融机构。此前,巴克莱银行曾被美方指责蓄意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该银行只好在今年6月同意支付4.53亿美元罚款了结此事。仅过了一个月,美国国会参议院某小组又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调查报告,指控英国汇丰银行在墨西哥和中东帮助贩毒集团和恐怖分子洗钱,此事最终导致汇丰内部数名高管辞职,还被墨西哥金融监管机构罚款2.14亿美元。

    另据彭博新闻社报道,韩国金融监管局于8月9日宣称,将对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其境内的分支机构展开调查,以确定它们是否卷入洗钱活动。

分享到:

 

渣打银行洗钱案越搅越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