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本质上是一场“体育”盛会,但“政治”似乎总成为它的伴生品。这不,伦敦奥运刚开幕几天,一出出“政治剧”便接连上演。
7月27日晚,奥运开幕式上的贵宾席堪称当今世界政体的陈列席。君主立宪制国家的王室成员(如英国女王)与共和制的民选总统(如巴西总统罗塞夫)把手言欢,联邦制国家美国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和其丈夫的竞选对手罗姆尼也同台亮相。
当然,还有一些国家元首无缘出席开幕式,如被欧盟看作“流氓国家领袖”而列入“禁入欧洲名单”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和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但总体而言,80多位世界政要的出席,让伦敦奥运开幕式还是显得空前“隆重”。
在这些政要中,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巴西总统罗塞夫,被请到了唐宁街与卡梅伦一对一地会谈。这也难怪,前两者在叙利亚问题上扮演角色,而后者则是重要的“新兴国家”和下届奥运东道国。
除此之外,英国人对黎巴嫩和阿尔及利亚领导人的态度也异常热情,此举无外乎三重含义:表达英国对阿拉伯之春的由衷欣喜;表示“民主化后的阿拉伯国家”可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用示范效应感染战火纷飞的叙利亚。
人们期待体育能化解政治的尴尬,但这一点在本届奥运上似有几分落空。且不说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和科索沃总理萨奇在开幕式上冷眼相对,单是不再联合亮相开幕式的朝、韩代表队就让人扼腕叹息,再联系到几天前主办方错把韩国国旗当作朝鲜国旗而令朝鲜女足愤然罢赛的消息,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息似已弥漫至伦敦。
对任何运动员而言,国家领袖在观众席上的出现都是最好的兴奋剂,但领袖对运动员的影响程度却值得玩味。梅德韦杰夫见证了俄罗斯女排的首场胜利,但赛后队员却表示“我们知道他来,很高兴,但更重要的是比赛本身。”而对朝鲜运动员安金爱而言,体育比赛有着多重含义。她在获得女子52公斤举重冠军后说:“我终于可以为国争光。希望金牌会为我们的领袖金正恩增添喜乐。”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