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阿富汗战争是怎样“堕落”的

作者 [英] 贾森·伯克 译者 陈荣生 《 青年参考 》( 2012年07月25日   32 版)

    《小美国:阿富汗战争中的战争》(Little America: The War Within the War for Afghanistan),科诺夫出版社2012年6月,384页。

    10年过去,美军在阿富汗的基地俨然成了“国中之国”;然而除此以外,这场战争的一切仿佛都在重返原点。

    2002年春天,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浩浩荡荡开进阿富汗。到了初夏,一排排帐篷在喀布尔以北的巴格拉姆基地林立起来,军医院在尘土中露出面目,军人服务社张灯结彩,为官兵们提供“好时”牌饮料、热呼呼的玉米粽子、R&B光碟以及《圣经》。在巴格拉姆度过的一个月间,我每天晚上都会去机场跑道上散步,从直升机、运输机、火炮阵地和临时监狱旁经过。所到之处,常常能见到新抵达的部队在试射武器,将枪弹的流光送进夜色当中。

    接下来的岁月里,巴格拉姆基地以创吉尼斯纪录的速度膨胀起来。破烂的跑道得到翻新延长,临时监狱成了声名狼藉的秘密拘留所,发电厂隆隆运转,连星级酒店也开张了,帐篷城则被预制混凝土板建造的兵营取代。笔者最近一次去那里访问时,先在汉堡王快餐厅吃了晚饭,又看了一部恶搞元素十足的战争喜剧——银幕是飞机库的一面墙。这个昔日的偏远基地变成了一个小城镇,有居民万人左右,俨然是阿富汗的“小美国”。

    拉吉夫·钱德拉塞卡用这个词为自己的第二本著作命名,确实是很有传承性的。人们或许还记得,他的处女作《翡翠城里的帝王生活》,将美国人的罪恶、荒淫、纯真和疏忽描绘得活灵活现,而这正是他们在试图控制伊拉克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乱象。

    烧钱太多 华盛顿退意渐生

    在本书中,作者将目光转向阿富汗,寻找2009年至2011年间某些重大事件的脉络。他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谱写当代史,试图说明西方在过去这段时间里,针对那个不幸的国家所采取的政策经历了多么曲折的变迁。《小美国》把重点放在2009年奥巴马总统做出的、增兵3万到阿富汗的决定及其后果上。在钱德拉塞卡看来,这次增兵计划的实施,部分依据是华盛顿早先在伊拉克的类似做法——之前那次获得了成功,这回却行不通。

    “我们走到哪里,就会给那里带来变化。但没法和对方亲如邻居。”一位官员对作者坦承。“增兵在局部地区行得通,但在全国范围内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事实上,辩解已经没那么重要了。美国的经济状况、美军及其盟友的战争疲劳、本·拉登在去年的死亡以及基地组织的分裂和区域化,致使针对阿富汗的国际援助正在缓慢减速。2009年,笔者曾向时任驻喀布尔美国大使提问:作为民主国家的美国,是否有哪一位领导人可以承诺提供永久性的援助?对方回答:“有谁敢说,只要太阳尚存,美国就会信守承诺吗?不可能。如果短于这个时间,我可以说,是的,我们会坚持到底。”

    这种托辞并非事实。钱德拉塞卡指出,一名美国军人驻守阿富汗一年就要花掉100万美元;去年,华盛顿为这场战争投入了1000亿美元。不少官员正在考虑,与其他更紧迫的安全挑战如伊朗、朝鲜以及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等相比,将如此多的资源投放到那些边远的阿富汗山村是否明智呢?要知道,为了在该国最南端的不毛之地保持海军陆战队营地,五角大楼和国务院每年烧掉的钱,比其给予埃及整个国家的军事和发展援助经费还多。

    谁能摆脱“帝国坟场”魔咒

    阿富汗战争的开始,纯粹是以保护美国的安全为目的——消灭发动“9·11”袭击的基地组织。10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问题又绕回了原点:留下来的部队是否足以防止基地组织重获立足点?西方一度想在这个国家建立繁荣、稳定的民主,并改善妇女和少数族裔的人权状况。现在的“务实”目标与原本的野心相比,确实显得不那么光彩。

    那么,是什么地方出错了?钱德拉塞卡强调,发生在阿富汗的一切,是“美国至今所经历过的、最复杂的战争”,对这种论断,一些军事史学家可能会表示异议。但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一点是,在这种“帝国坟场”取胜——无论你怎样定义胜利都绝非易事。

    钱德拉塞卡的指控不留情面。“没几个将军意识到增兵可能事与愿违。没几个士兵被命令离开装有空调的基地,去受到骚扰的乡下与村民们一起生活。没几个外交官努力地理解当地的语言和文化。没几个国际援助专家对赚钱以外的事情热心。没几个华盛顿官僚愿意承担缔造“永久和平”有可能遇到的阻力……将军们和外交官们都太过雄心勃勃或曰狂妄自大。军职和文职官僚间充斥着内斗。我们的智囊团多数时候不称职。我们的领导人思想不集中。”其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让“好的战争堕落成坏的战争”。

    以阿富汗冲突为主题的书籍成千上万,从惊悚小说到学术专著无所不有。尽管乱花迷人眼,《小美国》依然显得有力而关键。任何人,如果对这场仍然持续的、令人愈发沮丧的战争感兴趣,都应该读读它,那些在巴格拉姆基地等飞机或大嚼玉米粽子的家伙也不例外。

    英国《卫报》

    关于作者:

    拉吉夫·钱德拉塞卡,印度裔美国记者。他1994年加盟《华盛顿邮报》,历任该报驻巴格达、开罗记者站站长,目前任总编辑一职。处女作《翡翠城里的帝王生活:伊拉克绿区内幕》出版于2006年,获塞缪尔·约翰逊奖和国家图书奖非小说类作品提名奖。

分享到:

 

阿富汗战争是怎样“堕落”的
走进战争扮演者们的秘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