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WTO“各打五十大板”

人民币支付业务:用银联还是用VISA?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2年07月25日   24 版)

    7月16日,世贸组织发布了“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世贸争端案”专家组报告。报告中,专家组驳回了美方有关中国银联在所有人民币支付领域垄断的指控,但指出银联的确在某些特定领域,存在垄断行为。

    当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称,WTO认定涉案的电子支付服务领域,不属于中方加入WTO时承诺开放的领域,对WTO的职责中方持保留意见。

    “银联主内、VISA主外”格局被打破

    事实上,美国信用卡集团与银联的纠葛由来已久。

    2002年,中国银联在成立仅3个月后,就加入了美国维萨(VISA)信用卡集团,成为其签约的收单机构。Visa通过与银联合资组建公司,落地中国市场,同时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使用带有“银联”、“VISA”标志的双币卡。

    最初几年,VISA实际担负起了中国银行卡市场引路人和培育者的角色。银联借助VISA通道发展海外市场,而VISA看中的,是银联背后数亿计持卡消费者。

    然而,随着中国银联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两者关系发生了微妙转变:与几年前不同,银联目前结算量已紧随VISA、万事达之后,排世界第3,而中国国内人民币清算市场亦被银联牢牢把持。

    这个始料未及的结果,让VISA感受到严峻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过去人民币清算业务中,呈现一种“银联主内、VISA主外”的局面,但随着银联国际化,格局被打破,港澳和东南亚地区银联通道的业务量比VISA大,因此VISA才会心理失衡。

    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对等局面并非市场竞争所致,而在于中国决策者对于国内市场的谨慎开放态度。

    经过几年争夺,VISA与银联之争早已升级成为中美关于电子支付服务贸易垄断之争,争端核心问题就在于中方清算渠道不开放。

    目前国内所有清算,仅能通过银联一家来结算,中国VISA用户交易需转至银联实现清算。美国认为,人民币支付卡交易由中国银联垄断,对外国供应商造成歧视,违反了中国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的承诺。

    2010年6月,VISA国际组织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当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时,无论是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首次违规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收单银行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尽管随后双方都曾否认有封杀动作,但矛盾由此公开化。 

    2010年9月,美国贸易代表署就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措施案,向中方提出磋商请求。双方磋商未果后,2011年2月11日,美国提请成立专家组,并于7月4日,由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指定的专家组,正式开始审理此案。2012年7月16日,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终于有了初步裁定。

    面对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裁定,银联回应称,“中国银联将一如既往,联合银行卡产业各方,大力推进银行卡普及应用,并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满足国际化的市场需求。”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宗良表示,银联在中国的确存在市场份额过于集中、一家独大的现状,但“银联不存在绝对垄断”。事实上,当年中国向WTO承诺的开放范围过于笼统,而具体到银行业细节中来,双方本身就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必然会出现争议。

    “从长远来看,肯定是要开放的。”

    VISA与银联之争,源头就在于人民币清算业务丰厚的利润。

    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各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155.23亿笔,金额1991.90万亿元人民币,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季度两位数速度持续增长。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难怪银联不肯松口,VISA则拼命想要争夺。

    然而,开放银行卡结算业务是大势所趋。除非能推翻该裁决,否则中国将必须改变规定,履行开放业务,给予外资企业与中资企业同等的市场准入机会。

    郭田勇也认为,银行卡结算业务属于银行业务对外开放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要开放的。宗良则表示,电子支付行业的开放,对于中国金融业利弊兼有。

    一方面,VISA在国际上其实拥有很强优势,银联则刚在国际化方面有一些动作,骤然失去政策保护,面临巨大开放压力,势必将会给银联“走出去”制造障碍,但这是中国银行业必须经历和面对的。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膨胀和国内金融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垄断会造成效率低下和消费者利益受损,进一步开放市场,可形成竞争局面,使市场更规范和公平,提高金融业服务于其他经济部门的能力。同时,开放后的中国银联也可更多开展与外资、民资有关的业务,加快国际化进程。

    宗良表示,对于发卡银行来说,要走到国际上去,必须借助VISA强大的网络,才能发展到更多地方;而作为电子服务提供商,提出使用自己的通道要求,也有一定合理成分。

    他以中行卡为例,称该卡上同时有两种标志,既是VISA卡,也是银联卡,跨境交易既属于国际业务,也直接涉及人民币转换业务。从具体细节操作层面而言,对于银行,很难界定应该怎样处理。但可确定的是,这一操作不应完全由公司选择,不能捆绑业务,而应交给市场选择。

    即便拿到“门票”,VISA在华也不容易

    获得准入“门票”后,VISA是否就能如愿,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这里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裁决中国应给予国外企业市场准入机会与国民待遇同时,WTO专家组还认定,包括VISA在内的外国服务提供商要想在中国设立商业实体,必须满足中方服务贸易的先决条件。比如有3年外币业务经营经验,以及连续两年盈利等。

    各方专家认为,单是“连续两年盈利”这一个条件,VISA就很难满足:投入一套清算系统成本很高,加上若VISA想在中国发人民币卡,肯定不是银联对手,如果只做外币,业务量会很小。这样就会造成投入大而收获小的被动局面。

    宗良表示,在国内没有商业实体存在的情况下,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想要通过跨境交易,把人民币业务包含进来,更是非常困难。银行在选择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时,必然会考虑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他表示,由于涉及客户信息、数据以及私人材料,而且人民币支付清算产业涉及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即使要开放,也要循序渐进地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金融业在全世界长期处于偏弱境地,尤其是在期货及其相关领域。”宗良说,“一旦有了海外交易,资金一出境,信息就暴露在全世界,尤其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监控下。为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人民币清算业务必须拥有自己的渠道。”

    在宗良看来,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相当于货币基础设施。美国通过VISA实现对全球的支付垄断,而中国依托银联,建立与人民币有关的结算支付体系。“清算系统涉及到金融安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轻易放开。”郭田勇说,“产业如何发展,结构怎么调整,主动权还是在国家手里,不可能被外边力量主导。”

分享到:

 

人民币支付业务:用银联还是用VISA?
境外支付用银联卡比VISA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