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医生出走,护士严重不足,还有愈来愈频繁的医疗纠纷,但台大医院仍有一批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守护百年金字招牌,也牢牢守护台湾人的健康。
2011年8月,台大医院移植手术因搞错捐赠者体检报告,使艾滋病患者的器官被移植至其他5名病患身上。但仍有一批医师坚持不放弃。早上7点多,现年40多岁、戴着眼镜的台大医院外科主治医师蔡孟昆右肩背着包,一如往常抵达他在东址院区研究大楼的办公室,开始忙碌工作。他,正是去年艾滋病移植事件中负责肾脏移植的医师。当时,在一面倒批评声音中,他背负庞大压力,有苦说不出。按照规定,他无法得知捐赠者病历,结果协调师和劝募师沟通错误,才酿成悲剧。一向笑口常开的他,事发后变得心情沉重,很久没有笑容,甚至因为整个医疗大环境恶劣,一度动过离开的念头。
但事情发展,出乎他的意料。有一天,蔡孟昆突然收到一位过去病患寄来的卡片,他的心瞬间温暖起来。之后,类似卡片一张一张传到他手中,约有60多张;甚至,被移植到艾滋病器官的受赠者,也寄来加油卡片,鼓励他继续奋斗下去。“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我很难撑到现在,”蔡孟昆说,即使大环境持续恶化,但他始终记得,每次肾脏移植手术后,病人恢复生龙活虎的样子。如今,这5位艾滋病器官受赠者也没被检查出HIV病毒。尽管医疗环境令许多医护人员沮丧而出走,但像蔡孟昆这样坚持下来的医师其实更多。
1995年陈水扁担任台北市长,严格清查公务员是否有“双重国籍”,而当时台大医院住院医生、现为小儿部儿童胸腔与加护医学科主任吕立,因为在美国出生,拥有美国籍,也受波及。在当时氛围下,公家单位全都进行调查,吕立也面临抉择。如果选择美国籍,就得放弃台大医院工作;最终,他决定留在医院,放弃美国籍。“留在台大医院,我能发挥的空间及贡献,比在美国高,”他不后悔,现在除了医疗工作,他也加入台大医院品管小组,推动病人安全方面改革。
在台大医院,类似蔡孟昆、吕立的人不在少数。台大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柯文哲每天一起床,就不自觉骑着自行车来到东址院区二楼办公室,一待到晚上。有时,其实没事,他还是不自觉往医院跑,到了医院才发现,干嘛到医院?“台大医院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有一批疯子,尽力守住‘贞节牌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柯文哲自嘲地说。
“医师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心态,决定一切。”现年52岁,台大医学院内科教授、心导管权威黄瑞仁分享:“我很热爱医师工作,因为这是一份救人、助人的事业,又可以研究、又可以教学生、又有收入进来,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他笑着说。
台湾《远见杂志》7月号